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地下连续墙渗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地下连续墙预防渗水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 渗漏 预防 控制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连续墙因具有支护可靠.可在周围建筑物密集的条件下旄工.既可挡土、止水.又可兼作承重墙和地下室外墙(三合一墙),经济性较好等优点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仍没有完善.还存在着一些施工难题.比如墙段接缝处的渗漏水是旄工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同题。
2 地下连续墙漏水的原因
2.1地下连续墙夹泥、内部窝泥
地下连续墙槽孔底部的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浇时向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部分悬浮于泥浆中,—部分与混凝土掺混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随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混凝土表面上,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积物最容易被夹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流线呈弧形,拐角处的淤积物不可能完全挤升向上,所以拐角处绝大多数有淤积物堆积。当为多根导管浇筑时,除了端部接缝处夹泥外,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另外导管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状态流动,容易将混疑土表面的浮浆及淤积物卷入混凝土内;导管接头不严密,泥浆渗入导管内造成夹泥:浇筑速度太快,使混獭面呈锯齿状裂缝, 泥浆或淤积物会进入裂缝而造成夹泥。
2.2 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及其施工过程中的原因
地下连续墙在采用传统接头管的施工中,在两幅墙之间的接缝处进行旋喷加固止水,或者搅拌桩加固止水,以防止成墙后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地墙接缝处漏水。如果施工单位对旋喷施工时候的压力控制的不好,加固体会形成不同直径的柱体,这将会给未来基坑施工时地下连续墙漏水埋下祸根。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设置了大量与主体结构相连接的接驳器。由于接驳器数量较多,间距较小,并且集中在—个层面上,容易形成—个隔断面,混凝土的骨料难以充填至两层接驳器间。在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地下连续墙较深的工程,钢筋笼分段绑扎,两段通过揍驳器连接,这里易形成—个界面,将来成墙后也是漏水的隐患。
2.3特殊地质条件的危害
由于勘查遗漏或者勘查不到位,导致地下连续墙在成槽期间,遇暗浜、孤石或地下木桩等特殊地质原因将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严重者成槽无法进行。在遇到特殊地质原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回填后重新成槽、上下窜动等) ,进行第二次成槽。然而一旦这些处理措施不适当,这些部位将是以后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漏水的隐患部位。
3 地下连续墙预防渗水的控制措施
3.1 导墙施工的控制要点
导墙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墙底必须筑于坚实的原状土面上,墙侧不应回填垃圾及其他透水材料。这样可防止导墙下土体塌方和漏浆,预防孔壁坍塌而引起的夹泥。
3.2 成槽施工的控制要点
成槽施工是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2.1 垂直度控制
应选用有纠偏装置的槽壁机和有经验的司机,成槽时须时刻关注垂直度变化,做到随偏随纠。预防因垂直度偏差引起的夹泥。
3.2.2 泥浆控制
护壁泥浆在使用前,应根据材料和地质条件进行室内性能试验。
新拌制的泥浆应放置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成槽前应进行新浆测试,其比重≥1.05。
减少泥浆中的含沙量,保持泥浆足够黏度,使沙能较长时间悬浮在泥浆中,避免出现大量沉淀。在泥浆系统中设置泥浆分离系统,回收泥浆均需要通过泥浆分离系统中的震动筛和旋流器,将小颗粒的粉土分离出来,使回收分离后的泥浆含沙量少于4%。回收除沙后的泥浆再经过循环池内调整成可使用的泥浆。
3.2.3 清刷接头控制
成槽后(清底前)应进行接头清刷,采用专门工具将接头处刷洗干净,一般不少于1O次,原则为毛刷上无泥块,确保不留任何泥砂或污物。
3.2.4 清底换浆控制
接头清刷后进行清底换浆,检查槽宽、槽深、沉淤厚度及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3 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应合理安排钢筋笼制作时间,要控制在成槽结束前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验收,避免因未及时完成钢筋笼制作而导致成槽后与混凝土浇注间隔时间过长。钢筋笼吊装要及时和控制吊装时间不易过长。
3.4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要点
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是预防地下连续墙渗漏的重点控制对象。
3.4.1 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成槽后到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宜过长,落实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避免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夹泥和施工冷缝。
3.4.2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进场后,应检查其配合比通知单、发货单、出厂时问等内容。按规定做混凝土坍落度测试,确保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4.3 导管放置
从导管底端到槽底距离要求为30~50cm;导管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避免漏浆;混凝土初灌量应确保导管底端能被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少于0.8~1.2m。
3.4.4 浇筑混凝土
在一个单元槽段同时使用两根导管浇注时,其间距一般不宜大于3m,导管距槽段端部不宜大于1.5m;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高差不宜大于0.3m,应两根导管同时同速下料。
3.5 墙趾注浆
墙趾注浆有利于地下墙的沉降控制,可以预防地下墙不均匀沉降。
3.5.1 注浆管的连接
钢制脚手架管可采用电焊连接,黑铁管采用风焊连接。焊接处不得有孔洞和夹渣,连接处用电工胶带包两层,防止漏浆。
3.5.2 注浆管的安放和保护
注浆管的上部和钢筋笼用电焊固定,注浆管底部到钢筋笼底部不少于30cm,钢筋笼放好后,割除上部注浆管和钢筋笼的焊接点,由注浆管自由落体下落插入土层中。注浆管安放顶标高要高于地面15~20cm,避免因过低被土掩埋或过高被碰弯。
3.5.3 注浆
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达到1 00%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进行墙趾注浆加固施工,注浆过程中控制注浆量和浆液配比,同时还必需控制注浆压力和流量。
4 结束语
地下连续墙较其他基础处理措施具有工程量小、施工简便、受地层条件制约较少、运行可靠等优点。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预防渗漏是—项关键技术。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和减少地下连续墙的渗漏,保汪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的施工质量。对于已经发生的渗漏,也可以采取先引后堵、引堵结合的方式及时处理,从而改进预防和纠正防渗堵漏技术。只有做好各个工序环节的控制,才能使墙体连续、不间断、厚薄均匀,达到防渗、抗压效果。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 渗漏 预防 控制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连续墙因具有支护可靠.可在周围建筑物密集的条件下旄工.既可挡土、止水.又可兼作承重墙和地下室外墙(三合一墙),经济性较好等优点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仍没有完善.还存在着一些施工难题.比如墙段接缝处的渗漏水是旄工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同题。
2 地下连续墙漏水的原因
2.1地下连续墙夹泥、内部窝泥
地下连续墙槽孔底部的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浇时向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部分悬浮于泥浆中,—部分与混凝土掺混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随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混凝土表面上,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积物最容易被夹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流线呈弧形,拐角处的淤积物不可能完全挤升向上,所以拐角处绝大多数有淤积物堆积。当为多根导管浇筑时,除了端部接缝处夹泥外,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另外导管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状态流动,容易将混疑土表面的浮浆及淤积物卷入混凝土内;导管接头不严密,泥浆渗入导管内造成夹泥:浇筑速度太快,使混獭面呈锯齿状裂缝, 泥浆或淤积物会进入裂缝而造成夹泥。
2.2 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及其施工过程中的原因
地下连续墙在采用传统接头管的施工中,在两幅墙之间的接缝处进行旋喷加固止水,或者搅拌桩加固止水,以防止成墙后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地墙接缝处漏水。如果施工单位对旋喷施工时候的压力控制的不好,加固体会形成不同直径的柱体,这将会给未来基坑施工时地下连续墙漏水埋下祸根。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设置了大量与主体结构相连接的接驳器。由于接驳器数量较多,间距较小,并且集中在—个层面上,容易形成—个隔断面,混凝土的骨料难以充填至两层接驳器间。在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地下连续墙较深的工程,钢筋笼分段绑扎,两段通过揍驳器连接,这里易形成—个界面,将来成墙后也是漏水的隐患。
2.3特殊地质条件的危害
由于勘查遗漏或者勘查不到位,导致地下连续墙在成槽期间,遇暗浜、孤石或地下木桩等特殊地质原因将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严重者成槽无法进行。在遇到特殊地质原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回填后重新成槽、上下窜动等) ,进行第二次成槽。然而一旦这些处理措施不适当,这些部位将是以后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漏水的隐患部位。
3 地下连续墙预防渗水的控制措施
3.1 导墙施工的控制要点
导墙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墙底必须筑于坚实的原状土面上,墙侧不应回填垃圾及其他透水材料。这样可防止导墙下土体塌方和漏浆,预防孔壁坍塌而引起的夹泥。
3.2 成槽施工的控制要点
成槽施工是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2.1 垂直度控制
应选用有纠偏装置的槽壁机和有经验的司机,成槽时须时刻关注垂直度变化,做到随偏随纠。预防因垂直度偏差引起的夹泥。
3.2.2 泥浆控制
护壁泥浆在使用前,应根据材料和地质条件进行室内性能试验。
新拌制的泥浆应放置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成槽前应进行新浆测试,其比重≥1.05。
减少泥浆中的含沙量,保持泥浆足够黏度,使沙能较长时间悬浮在泥浆中,避免出现大量沉淀。在泥浆系统中设置泥浆分离系统,回收泥浆均需要通过泥浆分离系统中的震动筛和旋流器,将小颗粒的粉土分离出来,使回收分离后的泥浆含沙量少于4%。回收除沙后的泥浆再经过循环池内调整成可使用的泥浆。
3.2.3 清刷接头控制
成槽后(清底前)应进行接头清刷,采用专门工具将接头处刷洗干净,一般不少于1O次,原则为毛刷上无泥块,确保不留任何泥砂或污物。
3.2.4 清底换浆控制
接头清刷后进行清底换浆,检查槽宽、槽深、沉淤厚度及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3 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应合理安排钢筋笼制作时间,要控制在成槽结束前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验收,避免因未及时完成钢筋笼制作而导致成槽后与混凝土浇注间隔时间过长。钢筋笼吊装要及时和控制吊装时间不易过长。
3.4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要点
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是预防地下连续墙渗漏的重点控制对象。
3.4.1 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成槽后到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宜过长,落实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避免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夹泥和施工冷缝。
3.4.2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进场后,应检查其配合比通知单、发货单、出厂时问等内容。按规定做混凝土坍落度测试,确保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4.3 导管放置
从导管底端到槽底距离要求为30~50cm;导管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避免漏浆;混凝土初灌量应确保导管底端能被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少于0.8~1.2m。
3.4.4 浇筑混凝土
在一个单元槽段同时使用两根导管浇注时,其间距一般不宜大于3m,导管距槽段端部不宜大于1.5m;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高差不宜大于0.3m,应两根导管同时同速下料。
3.5 墙趾注浆
墙趾注浆有利于地下墙的沉降控制,可以预防地下墙不均匀沉降。
3.5.1 注浆管的连接
钢制脚手架管可采用电焊连接,黑铁管采用风焊连接。焊接处不得有孔洞和夹渣,连接处用电工胶带包两层,防止漏浆。
3.5.2 注浆管的安放和保护
注浆管的上部和钢筋笼用电焊固定,注浆管底部到钢筋笼底部不少于30cm,钢筋笼放好后,割除上部注浆管和钢筋笼的焊接点,由注浆管自由落体下落插入土层中。注浆管安放顶标高要高于地面15~20cm,避免因过低被土掩埋或过高被碰弯。
3.5.3 注浆
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达到1 00%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进行墙趾注浆加固施工,注浆过程中控制注浆量和浆液配比,同时还必需控制注浆压力和流量。
4 结束语
地下连续墙较其他基础处理措施具有工程量小、施工简便、受地层条件制约较少、运行可靠等优点。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预防渗漏是—项关键技术。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和减少地下连续墙的渗漏,保汪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的施工质量。对于已经发生的渗漏,也可以采取先引后堵、引堵结合的方式及时处理,从而改进预防和纠正防渗堵漏技术。只有做好各个工序环节的控制,才能使墙体连续、不间断、厚薄均匀,达到防渗、抗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