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创作贯穿作者的思考,需要观察和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感动,从而饱含深刻的感受、记忆去思考,这是所谓的生活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跟随时代步伐,我们不是独处的单个个体,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大环境里。下面以《电梯》系列作品为例探讨生活对我们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电梯;创作;研究;生活
一、《电梯》系列创作的概述
1.1生活来源
在学校生活的六年,电梯是每天去画室的必经之路,上下课都免不了挤电梯,电梯的拥挤着实让人头疼不已。“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伴随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这已然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之后的习以为常。在这次创作中,我想以切身的体会去表达我的生活,记录真实的内心感受。于是,电梯成为了我的首选。
1.2资料获得
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需要留心观察生活点滴。学校每天早上八点开课,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我七点半来到在电梯口,等待着,观察并记录人流的穿梭,人们拥挤的排着长队,再一批批的涌入电梯,循环往复,直到八点半左右,人逐渐减少。慢慢我发现,在学校收集到的资料还是局限,学校一栋楼有5个电梯,每次没等多久,人就一波一波进去了,人群不太集中。为了能拍到更多、更拥挤的人群挤电梯场景,我特地考察学校附近的商业圈,高峰期时,在小寨,钟楼地下地铁电梯口,收集了不少照片,拍摄了许多影像资料,在创作前期做了充足的资料准备工作。
1.3构思形成
作品主题很明确,主题词是“电梯”。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首先要做两张大场面人在电梯外挤电梯场景,可以适当夸张,重在表现人多,一眼望去,全是人头。可以拉伸空间,让画面充满戏剧性。再者,我还需要做一张电梯内挤满人的场景,前排有几个神情动作不一的人物需要重点刻画,后排利用之前的方法,画满人。这张作品想以装置的形式清晰明了的给观众呈现出来,想模拟电梯门口的布置,再现场景。
1.4创作方法
创作前我们学习了版画,我最喜欢的是用胶沙制作的综合材料版画,方法是在板子上吹一层金刚沙,在上面利用乳胶的厚薄表现出明暗黑白灰,根据画面需要,做完版后,可用颜料提色,做出丰富的层次,印出来的作品细腻生动,绘画性强。这种材料可控性强。乳胶需要多遍覆盖,多花时间。三块主板做完后,为了能丰富最终的展示效果,三幅作品会有对应的展示形式,一、二两张密集人群的想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把二维画面转换成三维空间,五个面都是密集的人。第三张,模拟完电梯场景后,我会在装置旁安置一块位置播放挤电梯的视频。
1.5创作创新点
这次创作,我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材料与情感的融合方面,在前期,我使用了许多材料去表达我的观念感受,但都不尽人意。寒假经过一系列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我最终确定使用版画的乳胶与吹沙结合技法去表达我毕业创作的构思。
二.创作过程
2.1创作初期
首先,用铅笔在8K纸上细致的画出稿图,之后准备好乳胶、金刚砂、三合板、板刷、吹风机等,用钉枪将三合板平整的固定在一块全开板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乳胶,将沙吹在胶上,等干、打磨,最后,为了防止之后打板时掉沙,得在沙板刷薄薄的一层乳胶,制成一块平整的沙板。
2.2创作中期
中期,将小稿等比例放大,用印蓝纸垫着,将形仔细地描在沙板上,再用细小的勾线笔沾乳胶一层一层画在沙板上,第一遍把黑白关系拉开,乳胶可以稍薄些,之后将重点地方对比加重,重点刻画,层数越多的地方,越亮,与画素描相反,效果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三张画面各有特点,第一张是电梯内的人群,平视效果,表现的近景。其中,画面中心人物为外面进来的人抵着电梯门,好像有故事情节。第二张,第三张是外景,距离拉的比较远,俯视效果,分别一张横构图,一张立构图,画面比较夸张,现实的场景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切身感受。画画期间,一定要极富耐心,踏踏实实在画面上下功夫。
2.3创作后期
三张大沙板上完胶后,将提前调制好的漆片均匀的刷在沙板上,半个小时后,等其彻底干透,这样可以封住沙板,接着刷一层调色油,润板。最后在油墨里加调色油,稀释,用小刷子将稀释的油墨轻轻地刷在板上,静置半天,拿布将表层的油墨打干净,特别亮的地方,可以用油墨清洗剂擦洗,一点点减墨,人为控制,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的画面完成后,就要考虑展示形式了。第一张电梯内场景的画好后,把板粘在一块一米2乘一米5的五合板上,再设计出电梯门和外口的包边,加上滚字屏和射灯,模拟电梯口的造型,旁边的木板刷上水泥,模拟墙面,上面再安置一块Pad,播放拍摄的人潮拥挤电梯的视频,整个装置完全模拟咱画室一楼的场景。第二张,第三张电梯外的场景,我是依靠镜面反射原理来制作装置的,画粘贴在一个立方体内,立方体上下左右四面都粘贴镜子,顶部再安置一个射灯,最后,在装置外粘贴一层拉丝仿钢纸,完成制作。
三、创作总结
艺术创作是一项审美创造活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理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和谐融合,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有意识,又有无意识。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不仅通过艺术想象构思出艺术意象,同时还表现出思维主体的独特个性、独特发现、独特创造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重复的个别性,因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发现,作品的意境特别容易感染到观者,每件作品显现的意境就如每个人流露的气质,不是刻意为之,它会自然地体现在每件作品上,是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作品作者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以明说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意境不仅是情与景的交融,而且也是创作者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交融,“意境”: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有句话说得好:“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然而,意境的表现往往需要适当的表现能力,“表现”是指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的情感地表现对象,常采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直抒胸臆,表现主体意识。
最终,宏观的看,作品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但形式的选择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獨立的审美价值,还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艺术语言、运用不同物质材料媒介进行表现,艺术语言的丰富多彩与客观现实生活的多变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艺术语言的创新、再造就成了必然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覃兆翰 《艺术概论》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2年4月
[2] 戴琨等 《拥挤研究进展》 应用心理学 2010年
[3]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9月
【关键词】:电梯;创作;研究;生活
一、《电梯》系列创作的概述
1.1生活来源
在学校生活的六年,电梯是每天去画室的必经之路,上下课都免不了挤电梯,电梯的拥挤着实让人头疼不已。“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伴随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这已然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之后的习以为常。在这次创作中,我想以切身的体会去表达我的生活,记录真实的内心感受。于是,电梯成为了我的首选。
1.2资料获得
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需要留心观察生活点滴。学校每天早上八点开课,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我七点半来到在电梯口,等待着,观察并记录人流的穿梭,人们拥挤的排着长队,再一批批的涌入电梯,循环往复,直到八点半左右,人逐渐减少。慢慢我发现,在学校收集到的资料还是局限,学校一栋楼有5个电梯,每次没等多久,人就一波一波进去了,人群不太集中。为了能拍到更多、更拥挤的人群挤电梯场景,我特地考察学校附近的商业圈,高峰期时,在小寨,钟楼地下地铁电梯口,收集了不少照片,拍摄了许多影像资料,在创作前期做了充足的资料准备工作。
1.3构思形成
作品主题很明确,主题词是“电梯”。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首先要做两张大场面人在电梯外挤电梯场景,可以适当夸张,重在表现人多,一眼望去,全是人头。可以拉伸空间,让画面充满戏剧性。再者,我还需要做一张电梯内挤满人的场景,前排有几个神情动作不一的人物需要重点刻画,后排利用之前的方法,画满人。这张作品想以装置的形式清晰明了的给观众呈现出来,想模拟电梯门口的布置,再现场景。
1.4创作方法
创作前我们学习了版画,我最喜欢的是用胶沙制作的综合材料版画,方法是在板子上吹一层金刚沙,在上面利用乳胶的厚薄表现出明暗黑白灰,根据画面需要,做完版后,可用颜料提色,做出丰富的层次,印出来的作品细腻生动,绘画性强。这种材料可控性强。乳胶需要多遍覆盖,多花时间。三块主板做完后,为了能丰富最终的展示效果,三幅作品会有对应的展示形式,一、二两张密集人群的想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把二维画面转换成三维空间,五个面都是密集的人。第三张,模拟完电梯场景后,我会在装置旁安置一块位置播放挤电梯的视频。
1.5创作创新点
这次创作,我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材料与情感的融合方面,在前期,我使用了许多材料去表达我的观念感受,但都不尽人意。寒假经过一系列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我最终确定使用版画的乳胶与吹沙结合技法去表达我毕业创作的构思。
二.创作过程
2.1创作初期
首先,用铅笔在8K纸上细致的画出稿图,之后准备好乳胶、金刚砂、三合板、板刷、吹风机等,用钉枪将三合板平整的固定在一块全开板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乳胶,将沙吹在胶上,等干、打磨,最后,为了防止之后打板时掉沙,得在沙板刷薄薄的一层乳胶,制成一块平整的沙板。
2.2创作中期
中期,将小稿等比例放大,用印蓝纸垫着,将形仔细地描在沙板上,再用细小的勾线笔沾乳胶一层一层画在沙板上,第一遍把黑白关系拉开,乳胶可以稍薄些,之后将重点地方对比加重,重点刻画,层数越多的地方,越亮,与画素描相反,效果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三张画面各有特点,第一张是电梯内的人群,平视效果,表现的近景。其中,画面中心人物为外面进来的人抵着电梯门,好像有故事情节。第二张,第三张是外景,距离拉的比较远,俯视效果,分别一张横构图,一张立构图,画面比较夸张,现实的场景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切身感受。画画期间,一定要极富耐心,踏踏实实在画面上下功夫。
2.3创作后期
三张大沙板上完胶后,将提前调制好的漆片均匀的刷在沙板上,半个小时后,等其彻底干透,这样可以封住沙板,接着刷一层调色油,润板。最后在油墨里加调色油,稀释,用小刷子将稀释的油墨轻轻地刷在板上,静置半天,拿布将表层的油墨打干净,特别亮的地方,可以用油墨清洗剂擦洗,一点点减墨,人为控制,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的画面完成后,就要考虑展示形式了。第一张电梯内场景的画好后,把板粘在一块一米2乘一米5的五合板上,再设计出电梯门和外口的包边,加上滚字屏和射灯,模拟电梯口的造型,旁边的木板刷上水泥,模拟墙面,上面再安置一块Pad,播放拍摄的人潮拥挤电梯的视频,整个装置完全模拟咱画室一楼的场景。第二张,第三张电梯外的场景,我是依靠镜面反射原理来制作装置的,画粘贴在一个立方体内,立方体上下左右四面都粘贴镜子,顶部再安置一个射灯,最后,在装置外粘贴一层拉丝仿钢纸,完成制作。
三、创作总结
艺术创作是一项审美创造活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理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和谐融合,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有意识,又有无意识。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不仅通过艺术想象构思出艺术意象,同时还表现出思维主体的独特个性、独特发现、独特创造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重复的个别性,因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发现,作品的意境特别容易感染到观者,每件作品显现的意境就如每个人流露的气质,不是刻意为之,它会自然地体现在每件作品上,是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作品作者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以明说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意境不仅是情与景的交融,而且也是创作者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交融,“意境”: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有句话说得好:“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然而,意境的表现往往需要适当的表现能力,“表现”是指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的情感地表现对象,常采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直抒胸臆,表现主体意识。
最终,宏观的看,作品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但形式的选择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獨立的审美价值,还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艺术语言、运用不同物质材料媒介进行表现,艺术语言的丰富多彩与客观现实生活的多变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艺术语言的创新、再造就成了必然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覃兆翰 《艺术概论》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2年4月
[2] 戴琨等 《拥挤研究进展》 应用心理学 2010年
[3]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