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知行统一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政治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了解学生心理现状,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睛,嘴,额等动作中了解他们内心情感的每一种变化。”由于环境、个性、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细心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谈话、家访等措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诉说真情。在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对症下药”,对学生个别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课程标准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际上,这些做法中的相当部分也要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这显然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全吻合的。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3、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心理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老师的问题时大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组,可以只有两人,也可以多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一般按问题的难易,分成各种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课前资料搜集或作社会实践调查时,更应分配好角色,合理安排好分工。如在讲授《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可贵,体会到合作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助、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知行统一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政治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了解学生心理现状,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睛,嘴,额等动作中了解他们内心情感的每一种变化。”由于环境、个性、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细心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谈话、家访等措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诉说真情。在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对症下药”,对学生个别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课程标准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际上,这些做法中的相当部分也要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这显然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全吻合的。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3、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心理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老师的问题时大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组,可以只有两人,也可以多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一般按问题的难易,分成各种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课前资料搜集或作社会实践调查时,更应分配好角色,合理安排好分工。如在讲授《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可贵,体会到合作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助、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