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以教材资源为核心和根基,并以此作为基点挖掘教学资源,以辅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通过教学资源挖掘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挖掘资源以培养兴趣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一、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普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司空见惯。因此,虽然普及,但却未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认知还是呈碎片化的。作为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这些资源,并通过整合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获得充分的重视,更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让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对接,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真正价值。例如,在《初识数据统计》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大量数据统计及其应用,如:某景点想要了解游客们对本景区景色的满意度,特印制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需要做好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对本景区内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某学校要开设几门选修课,根据同学们的选修人数开设不同数量的课程。所以,对该学校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一步的统计分析和调查,从而开设适切性的班级数量;某个店铺中想要了解某种火腿肠的销量情况,根据价格和购买人次进行调研,分析出其中最热销的火腿肠,并根据盈利情况采购火腿肠。以上教学案例并不罕见,学生接触到的景区满意度调查、选修课调查、商品满意度调查较多,但是对于其统计和结果的分析并不熟悉,学生也缺乏相应的意识。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常见的一些现象,搜罗学生数值的情境性案例,让学生初步结束数据统计,也就帮助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对生活的意义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了。这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中数据统计对实际生活的帮助。同时,学生虽然常见,但是了解并不深入,以上教学案例也就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浓厚兴趣也就随之生成。
二、呈現美观的教学资源
生活中,学生见到的美观的图片和色彩,都能给学生提供美的体验和极高的艺术享受。在欣赏之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海报的制作、美观图片的生成,都可以由后期的处理完成。在天气不佳、光线昏暗的场景中,拍出来的景物并不是如此美丽,这时还需要后期的调光等方式进行图片处理。为让学生认识到图片处理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认识到图片处理给人带来的极高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挖掘一些美观的图片资源,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感知。例如,在《图片素材的加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部分学生的找那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图片进行光线、饱和度、锐度、亮度等方面的调节,让图片变得更加美观。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立体。同时,教师保留学生的原始图片,在课堂中向学生呈现出学生原始图片和现有图片的对比照,让学生直观认识图片处理前后的效果。当以上资源挖掘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时,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自己照片的对比中、在观察同学照片处理前后的对比照时,学生的兴趣被点燃。同时,学生也对图片处理产生好奇心:图片是被怎样处理的?自己如何获得图片处理的技能和方法呢?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挖掘的教学资源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的兴趣也就被随之点燃,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也就更加认真地聆听。当学生在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证件照。但是,直接在照相馆内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很难让我们满意。当我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同学们一定是掌握了一定的图片处理方法。所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技能,为自己处理一张让自己满意的证件照。以上方式的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还是课后作业资源的引入,都以学生自己的照片作为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意愿更强
三、构建活动化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把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能,以促进学生更加便捷的生活,让学生有效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构建活动化教学资源的方式,让教学内容融入活动载体中,发挥活动的最佳价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以上《图片素材的加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收集学生的作品,并从中选择图片处理较为美观的学生图片作为优秀作品,将其选录入班刊中,在班级中集中展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受到活动的激励,更加期待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班刊中,希望自己能够亲手制作出能够被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也就在外部的激励下逐步增强。借此机会,学生作品的展览,可以将其分为一期、二期等方式,每期的作品都能让学生十分期待,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学生期待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其兴趣也就随着这种积极性而逐步增强。另外,除这种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辟文化墙,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海报、自己制作精美的作品,并通过竞赛等方式,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由教师打印,将其作为班级中的装饰画。同时,教师也可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将这一活动延展到学校层面,在学校中举办作品展览活动。在丰富多样活动资源的挖掘和举办中,学生被吊足了胃口,积极性大增,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就随着期待和积极性而建立。
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认识,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忽视信息技术学习的尴尬局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美观性教学资源和活动化教学资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教学活动中,兴趣更浓厚、积极性更高。
参考文献:
[1]江吉林.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宋振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0):294.
[3]张文霞. 衡水市乡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与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一、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普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司空见惯。因此,虽然普及,但却未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认知还是呈碎片化的。作为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这些资源,并通过整合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获得充分的重视,更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让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对接,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真正价值。例如,在《初识数据统计》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大量数据统计及其应用,如:某景点想要了解游客们对本景区景色的满意度,特印制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需要做好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对本景区内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某学校要开设几门选修课,根据同学们的选修人数开设不同数量的课程。所以,对该学校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一步的统计分析和调查,从而开设适切性的班级数量;某个店铺中想要了解某种火腿肠的销量情况,根据价格和购买人次进行调研,分析出其中最热销的火腿肠,并根据盈利情况采购火腿肠。以上教学案例并不罕见,学生接触到的景区满意度调查、选修课调查、商品满意度调查较多,但是对于其统计和结果的分析并不熟悉,学生也缺乏相应的意识。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常见的一些现象,搜罗学生数值的情境性案例,让学生初步结束数据统计,也就帮助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对生活的意义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了。这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中数据统计对实际生活的帮助。同时,学生虽然常见,但是了解并不深入,以上教学案例也就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浓厚兴趣也就随之生成。
二、呈現美观的教学资源
生活中,学生见到的美观的图片和色彩,都能给学生提供美的体验和极高的艺术享受。在欣赏之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海报的制作、美观图片的生成,都可以由后期的处理完成。在天气不佳、光线昏暗的场景中,拍出来的景物并不是如此美丽,这时还需要后期的调光等方式进行图片处理。为让学生认识到图片处理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认识到图片处理给人带来的极高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挖掘一些美观的图片资源,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感知。例如,在《图片素材的加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部分学生的找那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图片进行光线、饱和度、锐度、亮度等方面的调节,让图片变得更加美观。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立体。同时,教师保留学生的原始图片,在课堂中向学生呈现出学生原始图片和现有图片的对比照,让学生直观认识图片处理前后的效果。当以上资源挖掘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时,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自己照片的对比中、在观察同学照片处理前后的对比照时,学生的兴趣被点燃。同时,学生也对图片处理产生好奇心:图片是被怎样处理的?自己如何获得图片处理的技能和方法呢?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挖掘的教学资源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的兴趣也就被随之点燃,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也就更加认真地聆听。当学生在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证件照。但是,直接在照相馆内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很难让我们满意。当我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同学们一定是掌握了一定的图片处理方法。所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技能,为自己处理一张让自己满意的证件照。以上方式的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还是课后作业资源的引入,都以学生自己的照片作为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意愿更强
三、构建活动化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把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能,以促进学生更加便捷的生活,让学生有效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构建活动化教学资源的方式,让教学内容融入活动载体中,发挥活动的最佳价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以上《图片素材的加工》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收集学生的作品,并从中选择图片处理较为美观的学生图片作为优秀作品,将其选录入班刊中,在班级中集中展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受到活动的激励,更加期待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班刊中,希望自己能够亲手制作出能够被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也就在外部的激励下逐步增强。借此机会,学生作品的展览,可以将其分为一期、二期等方式,每期的作品都能让学生十分期待,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学生期待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其兴趣也就随着这种积极性而逐步增强。另外,除这种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辟文化墙,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海报、自己制作精美的作品,并通过竞赛等方式,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由教师打印,将其作为班级中的装饰画。同时,教师也可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将这一活动延展到学校层面,在学校中举办作品展览活动。在丰富多样活动资源的挖掘和举办中,学生被吊足了胃口,积极性大增,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就随着期待和积极性而建立。
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认识,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忽视信息技术学习的尴尬局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美观性教学资源和活动化教学资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教学活动中,兴趣更浓厚、积极性更高。
参考文献:
[1]江吉林.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宋振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0):294.
[3]张文霞. 衡水市乡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与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