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注重人格培养
伴随着应试教育,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功利化,教师注重分数培养,家长追求高分效应,至于孩子思想动态如何,心灵世界怎样,道德品质优劣,全部被忽视了。因为这些东西不考试,所以品德教育这一块荒芜了。个别孩子心里长满了野草,缺少了长者的及时侍弄,久而久之,孩子心理畸形,人格不健康,这样的人才,即使学识再高,不也会被思想上的毒瘤给毁掉么?
语文课堂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品德教育的任务。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无不渗透着作者思想的灵光,教者必须抓住这一点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真理。从小开始,引导学生区分假恶丑,崇尚真善美。教者绝不能把这作为一个“教育目标”而流于形式,它同语文知识一样重要,应平分秋色。
事实上,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作文上是能表现出来的,我们作文最低的一个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是思想的镜子,只有骨子里有高尚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而学生并不是生来就高尚或卑鄙的,所以我们教者必须从小到大始终引导孩子培养好的习惯,积极向上,思想健康。
教者要利用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蔺相如为了不与廉颇发生冲突,遇见廉颇“引车避匿”,这种“先国家之急后私仇”的精神,此种高风亮节,多么令人钦佩;而廉颇知道此事后,“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种知错即改的胸襟,又是何等光明磊落。
再比如学习《陈情表》,李密侍奉祖母,不受高官之诱惑,“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再看现在的多数孩子,把爷爷奶奶的无私奉献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享受,不思回报,所以通过这一课,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还有像《赤壁赋》这样的经典篇章,苏轼的豁达胸襟,乐观向上的情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欲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的得失观反映出他那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这正是现代人缺少的,多少人崇尚金钱,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所以我们能从苏轼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学习他的精神内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平和,真正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不间断,伴随整个教育过程。
二、作文缺少生活体验
语文教育的第二个盲区,即作文缺少生活体验。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看电视,听广播,同别人谈话,都能增加语文知识,开阔视野。作文尤其离不开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时,学生往往犯愁的是,没啥可写的。究其根本,就是缺少生活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因而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甚至创造能力。学生只有亲手洗过袜子,洗过衣服,做过饭菜,做过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领悟到父母的艰辛。
可是现在的父母太能包办代替了,越俎代庖,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理由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只要分数高,什么都不用做,孩子无从体验生活,怎么写得出有血有肉的个性文章?
而有些教者为了“速成”,又太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套路多多。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可能只会人云亦云,千篇一面,尽管记住了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却写不出一篇精彩文章。
有效作文,可以从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开始,不限篇幅,不限内容,只要是真实情感,有感而发即好,春天的百花盛开,夏天的江河汹涌,秋天的落叶缤纷,冬天的银装素裹,观察之内容何其丰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久而久之,练就一双慧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生活,又善于感悟,写作文不就得心应手了么?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照亮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将来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人格不能扭曲。要为社会培养思想健康的人才,品德高尚的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伴随着应试教育,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功利化,教师注重分数培养,家长追求高分效应,至于孩子思想动态如何,心灵世界怎样,道德品质优劣,全部被忽视了。因为这些东西不考试,所以品德教育这一块荒芜了。个别孩子心里长满了野草,缺少了长者的及时侍弄,久而久之,孩子心理畸形,人格不健康,这样的人才,即使学识再高,不也会被思想上的毒瘤给毁掉么?
语文课堂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品德教育的任务。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无不渗透着作者思想的灵光,教者必须抓住这一点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真理。从小开始,引导学生区分假恶丑,崇尚真善美。教者绝不能把这作为一个“教育目标”而流于形式,它同语文知识一样重要,应平分秋色。
事实上,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作文上是能表现出来的,我们作文最低的一个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是思想的镜子,只有骨子里有高尚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而学生并不是生来就高尚或卑鄙的,所以我们教者必须从小到大始终引导孩子培养好的习惯,积极向上,思想健康。
教者要利用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蔺相如为了不与廉颇发生冲突,遇见廉颇“引车避匿”,这种“先国家之急后私仇”的精神,此种高风亮节,多么令人钦佩;而廉颇知道此事后,“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种知错即改的胸襟,又是何等光明磊落。
再比如学习《陈情表》,李密侍奉祖母,不受高官之诱惑,“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再看现在的多数孩子,把爷爷奶奶的无私奉献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享受,不思回报,所以通过这一课,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还有像《赤壁赋》这样的经典篇章,苏轼的豁达胸襟,乐观向上的情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欲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的得失观反映出他那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这正是现代人缺少的,多少人崇尚金钱,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所以我们能从苏轼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学习他的精神内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平和,真正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不间断,伴随整个教育过程。
二、作文缺少生活体验
语文教育的第二个盲区,即作文缺少生活体验。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看电视,听广播,同别人谈话,都能增加语文知识,开阔视野。作文尤其离不开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时,学生往往犯愁的是,没啥可写的。究其根本,就是缺少生活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因而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甚至创造能力。学生只有亲手洗过袜子,洗过衣服,做过饭菜,做过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领悟到父母的艰辛。
可是现在的父母太能包办代替了,越俎代庖,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理由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只要分数高,什么都不用做,孩子无从体验生活,怎么写得出有血有肉的个性文章?
而有些教者为了“速成”,又太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套路多多。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可能只会人云亦云,千篇一面,尽管记住了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却写不出一篇精彩文章。
有效作文,可以从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开始,不限篇幅,不限内容,只要是真实情感,有感而发即好,春天的百花盛开,夏天的江河汹涌,秋天的落叶缤纷,冬天的银装素裹,观察之内容何其丰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久而久之,练就一双慧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生活,又善于感悟,写作文不就得心应手了么?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照亮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将来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人格不能扭曲。要为社会培养思想健康的人才,品德高尚的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