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维持了近300年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特别是大财团和军人认为,凭着一手美元、一手原子弹,他们是可以做到这点的。“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似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但是,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有何目的?就当时国际形势而言,美国为什么认为可以做到“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
(2)美国要实现其目的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美国又是如何扫除“障碍”的?这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2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不结盟运动第16届部长级会议暨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友好合作……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9月,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20个成员,主要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新华网(2011年5月27日)
材料三 (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3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重大变化……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
——人教社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1》
(3)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中国在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初为什么没有加入?
(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否违背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请说明你的理由。1979年后,中苏两国为什么不再签订类似的条约?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李衡《浅谈南海问题》
(5)依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哪些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自二战后,各主要国家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6)20世纪80年代,在谈到南海问题的战略方针时,邓小平提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1)目的:称霸世界。美国在二战中所受损失相对较小,保存了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二战后,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强国衰落。
(2)最大障碍:社会主义苏联及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美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基础,采取“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具体而言,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军事同盟;在思想上,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实行和平演变等。影响:“冷战”全面展开,世界相对和平稳定,促进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形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两极格局,人为造成的分裂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亚洲地区,局部热战不断,整个世界处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破坏了世界和平。
(3)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初,中国已经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受条约的约束,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
(4)没有违备。理由: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走向对峙,“冷战”局面初步形成。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外交不承认等敌视政策;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没有扫清,新中国百废待兴,亟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改变半殖民地的状况。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具体情况,新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赢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认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包围,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新中国与苏联结成联盟之后,没有拒绝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或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不再签订的原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文革”结束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和外交的成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的外交原则,不再与苏联等国签署类似条约。
(5)解决方式:谈判、协商、合作等和平途径。方式变化的原因: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朗化;多个经济、政治力量中心崛起,互相牵制,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言之成理即可)
(6)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权归我”表明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搁置争议”体现了我国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和途径解决国际矛盾与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开发”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求同存异”原则的体现。[L]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特别是大财团和军人认为,凭着一手美元、一手原子弹,他们是可以做到这点的。“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似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但是,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有何目的?就当时国际形势而言,美国为什么认为可以做到“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
(2)美国要实现其目的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美国又是如何扫除“障碍”的?这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2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不结盟运动第16届部长级会议暨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友好合作……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9月,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20个成员,主要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新华网(2011年5月27日)
材料三 (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3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重大变化……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
——人教社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1》
(3)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中国在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初为什么没有加入?
(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否违背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请说明你的理由。1979年后,中苏两国为什么不再签订类似的条约?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李衡《浅谈南海问题》
(5)依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哪些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自二战后,各主要国家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6)20世纪80年代,在谈到南海问题的战略方针时,邓小平提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1)目的:称霸世界。美国在二战中所受损失相对较小,保存了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二战后,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强国衰落。
(2)最大障碍:社会主义苏联及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美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基础,采取“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具体而言,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军事同盟;在思想上,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实行和平演变等。影响:“冷战”全面展开,世界相对和平稳定,促进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形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两极格局,人为造成的分裂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亚洲地区,局部热战不断,整个世界处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破坏了世界和平。
(3)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不结盟运动兴起之初,中国已经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受条约的约束,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
(4)没有违备。理由: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走向对峙,“冷战”局面初步形成。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外交不承认等敌视政策;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没有扫清,新中国百废待兴,亟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改变半殖民地的状况。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具体情况,新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赢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认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包围,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新中国与苏联结成联盟之后,没有拒绝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或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不再签订的原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文革”结束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和外交的成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的外交原则,不再与苏联等国签署类似条约。
(5)解决方式:谈判、协商、合作等和平途径。方式变化的原因: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朗化;多个经济、政治力量中心崛起,互相牵制,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言之成理即可)
(6)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权归我”表明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搁置争议”体现了我国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和途径解决国际矛盾与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开发”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求同存异”原则的体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