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高效而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同时又尽量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完成,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围绕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学习,列举几个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分类号:G633.6
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动鲜明的教学案例中,我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带给学生更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案例1 -随堂练习短平快
张老师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时,结束了知识点的讲授后,当堂向学生下发32开大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追求准确率的基础之上提高做题速度,比一比谁做得快,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张老师不断地在学生中巡视,手里始终握着红笔,当有学生率先完成时,就迅速地当堂进行批改。因为题量小,教师事先有准备,所以批改一个学生的试卷只需十秒左右,并且经过整体批改后,张老师对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问题有了认识,又马上回到讲台上纠错,强化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及时改正。课后,在谈论起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张老师表示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氛围好,注意力集中,因此效率也高。在讲授新知后进行随堂练习,对学生而言能够趁热打铁,对老师而言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内化情况。因为题量小,不会给学生增添太大的负担,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考虑到学生回家后所完成的家庭作业普遍质量不高,有时会借助作业帮等app来完成作业,所以说与其这样布置作业,不如在课堂上留出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随堂练习。
案例2-眼中要有学生
武老师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先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然而,在提问学生时,发现一连几个学生的回答不是出现了遗忘,就是不够准确。武老师见状,并没有急于继续进行新课的讲授,因为他知道,新授课必须建立在前几课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无异于揠苗助长。教案虽然是固定的,但教者却是灵活的。被提问的几名学生既然普遍掌握得不好,那么就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将这部分知识重新讲解一遍,如果一遍不行,那就再讲一遍......于是,武老师耐着性子带着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前三课的知识,直到他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继续前行的能力,才继续讲新课。平日里,武老师虽然是位男教师,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他的课堂深受学生喜欢,所带出的每一届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武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应为学生服务,只有学生掌握了知识,我们的教学效率才得以提升。当出现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情况时,应立即反思是否自己所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我们的表达方式能否再简单一些?是不是学生上节课的基础没打好?只有做到眼中有学生,学生的状态才会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生转变。
案例3-数学学习轻松化
夏老师是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活力,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讲授《加减混合》这节课时,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做了“快问快答”的小游戏,问答范围是上节课的所学知识,当她提出问题后,知道答案的孩子无需举手就可以直接站起来抢答,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极强,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接着,夏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放得开,有时声音夸张,有时善用动作,还有时走到某个学生的旁边讲课,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又张弛有度,分寸把握得刚刚好,充分迎合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夏老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强大优势,以“过五关斩六将”的形式带领学生做练习,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设置了填空、对学生习题训练的过程则找学生来到电子白板前进行演示、必要的答题过程逐一顯示在大屏幕上清晰明了,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夏老师说,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黄金时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觉得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优秀的课堂案例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虚心听课,认真记录,不让听课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有所收获。每当一节课结束,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教学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一定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更好地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君霞,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文存阅刊,2019(22).
[2] 祁有林,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9(46).
[3] 韩雪峰.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分类号:G633.6
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动鲜明的教学案例中,我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带给学生更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案例1 -随堂练习短平快
张老师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时,结束了知识点的讲授后,当堂向学生下发32开大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追求准确率的基础之上提高做题速度,比一比谁做得快,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张老师不断地在学生中巡视,手里始终握着红笔,当有学生率先完成时,就迅速地当堂进行批改。因为题量小,教师事先有准备,所以批改一个学生的试卷只需十秒左右,并且经过整体批改后,张老师对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问题有了认识,又马上回到讲台上纠错,强化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及时改正。课后,在谈论起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张老师表示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氛围好,注意力集中,因此效率也高。在讲授新知后进行随堂练习,对学生而言能够趁热打铁,对老师而言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内化情况。因为题量小,不会给学生增添太大的负担,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考虑到学生回家后所完成的家庭作业普遍质量不高,有时会借助作业帮等app来完成作业,所以说与其这样布置作业,不如在课堂上留出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随堂练习。
案例2-眼中要有学生
武老师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先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然而,在提问学生时,发现一连几个学生的回答不是出现了遗忘,就是不够准确。武老师见状,并没有急于继续进行新课的讲授,因为他知道,新授课必须建立在前几课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无异于揠苗助长。教案虽然是固定的,但教者却是灵活的。被提问的几名学生既然普遍掌握得不好,那么就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将这部分知识重新讲解一遍,如果一遍不行,那就再讲一遍......于是,武老师耐着性子带着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前三课的知识,直到他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继续前行的能力,才继续讲新课。平日里,武老师虽然是位男教师,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他的课堂深受学生喜欢,所带出的每一届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武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应为学生服务,只有学生掌握了知识,我们的教学效率才得以提升。当出现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情况时,应立即反思是否自己所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我们的表达方式能否再简单一些?是不是学生上节课的基础没打好?只有做到眼中有学生,学生的状态才会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生转变。
案例3-数学学习轻松化
夏老师是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活力,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讲授《加减混合》这节课时,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做了“快问快答”的小游戏,问答范围是上节课的所学知识,当她提出问题后,知道答案的孩子无需举手就可以直接站起来抢答,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极强,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接着,夏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放得开,有时声音夸张,有时善用动作,还有时走到某个学生的旁边讲课,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又张弛有度,分寸把握得刚刚好,充分迎合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夏老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强大优势,以“过五关斩六将”的形式带领学生做练习,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设置了填空、对学生习题训练的过程则找学生来到电子白板前进行演示、必要的答题过程逐一顯示在大屏幕上清晰明了,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夏老师说,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黄金时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觉得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优秀的课堂案例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虚心听课,认真记录,不让听课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有所收获。每当一节课结束,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教学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一定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更好地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君霞,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文存阅刊,2019(22).
[2] 祁有林,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9(46).
[3] 韩雪峰.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