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搭台,正能量满满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字是个特殊的载体。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识别人与事物的符号,更是一种特殊的可持续的教育资源,用心琢磨,就会发现:小小名字乾坤大。
  不管是学生的名字,还是老师的名字,抑或是班级的名字,都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巧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多维关系:譬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强学生、老师的责任心,让名字变成学生与老师的正能量。
  第一周:“两栖”第一课
  在接手新班级时,开学第一课属于“首秀”,举足轻重。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将之戏称“两栖课堂”——既是班主任的第一堂语文课,也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堂班会课。(要有“班会味”,也要有“语文味”。如果是其他科任老师,一样可以巧妙联系本学科特点,一举两得。)
  如果将今后所有的班会课及语文课比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花源,那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恰似芳草鲜美的“桃花林”,让学生产生“甚异之”的新奇,点燃“欲穷其林”的激情。
  我在新学期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都是“蓄谋已久”。当然,45分钟的一节课容量有限,我所说的“第一课”是指开学初我自己规划的与学生的第一段“互动交往”(一般要用到二个课时)。
  序幕:背点名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求自己在第一天,就能流利地背出学生的名字。我第一堂课就按学号背着点名。虽然背出来也是虚晃一招,实际上背出来也不认识,但每当我准确无误背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名字时,下面就有学生“hold”不住了,带头鼓起掌来。
  接下来我故弄玄虚说我漏背了一个名字,让他们找找是谁。学生说,没有啊!我便揭开谜底:“最后一号同学就是我,我也是班级的一员,请大家别忘了。还有啊,不要嫌弃我老人家啊!我们最好不要有代沟,有的话呢,最多像老师脸上的皱纹,可以假装忽略不计的。我希望能成为你们的忘年交,你们愿意吗?”学生都笑着说:“愿意!”就这样,我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至少,学生对我的第一印象就不会差。这还只是开学第一课的序幕。背点名是硬实力,那下面的“巧点名”就是软实力了。
  开端:巧点名
  把学生的名字拿来分一下类,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嵌在两个具有“正能量”的成语中(实在没有好的词语的,就用一个有相同字的名人或诗句代替),做成一个简单的课件。我想,第一,正好利用他们的名字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学生被点到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那就正好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积累词语的重要性。
  我课件的标题是“特别的点名点到特别的你”,下面就是我的点名内容(很多都是当地的“大姓”——刘姓或曾姓,因此这样归类)。
  第一小组:刘氏大家族
  刘小立,牛刀小试鹤立鸡群
  刘嘉栋,嘉言懿行栋梁之材
  刘晓君,晓之以理君子之交
  刘嘉怡,精神可嘉怡然自乐
  刘志龙,有志之士龙腾虎跃
  刘伟裕,丰功伟绩富国裕民
  第二组:曾氏大联盟
  曾碧红,金碧辉煌姹紫嫣红
  曾雯欣,雯华溢彩欣欣向荣
  曾志恒,志同道合持之以恒
  曾韦怡,韦编三绝怡然自乐
  曾德勇,德才兼备见义勇为
  第三组:百家姓
  ……
  学生们从来没有这样被点到名,有的兴奋,有的紧张。在点名的过程中,学生们始终都很认真,生怕点到名字没听到。有的还在做笔记,果然,很多学生不能马上反应过来,需要我提示。点完名以后,我把做好的幻灯片放出来,抽几组含学生名的词语,组成句:
  刘小立,这次考试牛刀小试就已鹤立鸡群。
  刘嘉栋,有嘉言懿行的往往能成为栋梁之材。
  ……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想不到还可以这样介绍自己的姓名。接着,我趁势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去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初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有什么好“意图”。
  发展:“别有用心”的心里话
  自我介绍也可以从名字入手。我满脸真诚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说心里话——祝大家在新学期里马到成功!我希望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一马当先,不要让我单枪匹马地唱独角戏;要让教室里呈现出万马奔腾的活跃气氛,听讲时要聚精会神,不能心猿意马;看书要深思熟虑,不能走马观花;作业时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任何蛛丝马迹的潦草,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写作文就倚马可待。基础差的同学要奋起直追,成绩好的同学要快马加鞭,并做好识途老马,为提高班绩的语文水平立下汗马功劳。我相信,只要大家全力以赴,马不停蹄地学习,就不会马齿徒增,就能畅饮知识的琼浆。”说完,我笑着问同学:“刚才老师已经自我介绍了,至少,我姓什么,聪明的你们已经猜到了吧。”这一段开场白,包含马的成语13个,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马老师”。
  我继续问:“马老师的心里话包含了一些成语大家有没有留意?有没有谁能把我的话复述出来,或是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呢?”就这样从充满成语的自我介绍开始,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我,更期待能像我一样。我也顺势激将,对学生说:“如果有谁敢说,‘老师,不管什么字词,都难不倒我’,那上课就不用带工具书。有很多字我也不认识,所以老师的书桌上有一本字典。老师不敢夸口说是活字典,但我可以跟大家打个赌,如果同学们在成语词典里能找到一个老师不懂的成语,老师请全班同学去‘大可以饭店’(学校附近最贵的酒店)吃大餐!”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我开玩笑说:“请同学们不要剥夺老师请客的机会哟!”说着,我拿出课前准备的《常用成语词典》,笑着对学生们说:“是揭穿老师谎言的时候了!每人先找三个成语,谁把老师难倒,这本崭新的成语词典就是老师送给他的见面礼!”   学生们非常踊跃,争先恐后地翻成语词典,一共23位人说了69个较难的成语,我几乎是对答如流。这时,很多学生眼里的怀疑变成惊讶然后变成了羡慕。学生觉得我不是吹牛,考查“偃旗息鼓”。我开玩笑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善解人意,知道老师囊中羞涩,不敢叫老师破费。这本成语词典就放在讲台上作‘种子’,我希望从明天开始,这颗种子在每个同学的书包里发芽。”(果然,到第三天,每个同学在上课时桌面上都多了一本词典。)
  毕业时,大部分学生都成为“活的成语词典”,对2000多个成语运用自如,开学第一堂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在学生眼里能背成语词典的老师,能在第一堂课就背出全班名字的班主任,还是很让他们佩服的。亲其师,信其道,是永远不变的教育规律。
  高潮:“师出有名”——科任老师集体亮相
  开学初,班主任介绍所有的科任老师很有必要,所谓“一起来,更精彩”嘛!作为联系学生与科任老师的纽带,我开学时会对各科任老师作巧妙的介绍。我事先将班上所有老师的名字嵌在一首诗里,历史老师温宇琴,数学老师刘茂荣,政治老师邓雯静,英语老师池灏璇,语文老师我(马学琼),地理老师李程娟,本来毫无联系的名字,我琢磨琢磨,串成一篇“劝学励志”文。
  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马老师创作了一首新诗,想发表在一个特殊的刊物《会说话的墙壁》上,大家帮我把把关。这首诗名字叫‘六师联盟,二班称雄’。”我把打油诗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并作解说:“前三句是赞美我们的教室环境得天独厚。左边是雅致的琴房,悠扬的琴声陶醉了我们青春的心灵。放眼望去,广阔的天宇,翱翔我少年的梦想。前面是生物园,枝繁叶茂,春荣秋实,美不胜收。后三句是老师对你们的鼓励与祝福:希望你们人品如昆山之玉,才能比上连李白都仰望的崔颢,期待你们快乐学习,畅饮知识的琼浆,祝福你们这班俊男娟女,鹏程万里。”学生一听完不约而同鼓起掌来了。
  接下来,我从讲台下面拿出预先做好墙贴,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说:“同学们,请看,这本刊物就是《会说话的墙》。”学生先是一愣,然后会心大笑。我又趁热打铁:“这本特殊的刊物也就是我们的墙壁,还有很多地方,是留给同学们的。第三周我们有个特殊的创作比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样的科任老师集体亮相“师出有名”,学生一下子就消除了对科任老师的陌生感。这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们是一个亲密的团队,也间接激发了科任老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还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所有的老师与他们一起努力。而老师的名字自然而然成了班级里一道特殊的风景,也算是做到了不仅让墙壁说话,而且让墙壁说自己话。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周:“名人”对对碰
  第二周的班会课就是“名人对对碰”,要求学生能将班上同学的名字和人对上号。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按组轮流站上讲台,一人说出小组同学的名字。说出来后,全组同学就说:“我们是你的好朋友,好高兴认识你!”这个学生就应:“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认识你们真幸福!”
  我们还有个“君子协定”,记不住别人名字的同学和没有被记住名字的同学,要一起朗诵一篇文章或是表演一个节目,或写一篇400字的自我介绍,或是把全班的名字串成一个小故事。
  这样,第一周的课间,班上就特别热闹。“你叫什么名字?”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有的学生很内向,其余的同学怕他“连累”到自己,也会主动去找他(她):“我是几号谁谁谁,你记住没有啊?”这样做的好处:第一,学生互相认识后有利于开展班级活动,同学关系很快变得融洽起来,尤其是男女生不会有隔膜;第二,那些胆小的同学也不得不大胆推销自己,对这些同学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能提高他们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他们就不会变成被同学遗忘的人;第三,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不用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三周:班牌创作大赛
  学生们之间熟悉后,开展其他班级工作就可以“顺水推舟”。第三周周一进行班牌创作大赛,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实名制”,把班级名字嵌在一首诗中,并赋予美好的含义,挂在班级前门口外面的墙壁上。第二种是“赐名制”,把我心中的理想班级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挂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科任老师和学生一起投票。第四周的班会课举行隆重的班牌挂牌仪式。下面是荣获第一名的徐倩莹同学创作的“一二班”的班牌。
  小荷初露秀尖角
  晴空一鹤翔云端
  品学二优竞千帆
  弄斧班门青胜蓝
  创作班牌,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当别班的同学走过我班时,那羡慕的眼光,绝对是对创作者和全班学生最好的奖励。
  期中:名字的另一种叫法是“名副其实”
  到了期中,学生的“庐山真面目”全露出来了,在明察秋毫的班主任眼里,每个人绝对是一个立体的人。这时,我往往不叫学生的真名了,而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等来称呼,譬如:数学小博士、语文小老师、英语达人、班级小画家、班级诸葛亮、班级代言、篮球天才、击剑冠军、足球宝贝,歌坛新秀,作文明星等等。这些溢美之称,是真心的赞美,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是很受用的。
  但学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错误,我也试着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名字,让他们在老师幽默诙谐的称呼或善意的调侃中,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譬如,有个学生作业偷工减料,我就说:“你是我们班的‘低碳一号’,因为你真是节约纸张和墨水呀,人家写两张纸,你一张就搞定。”学生听后不好意思笑了。还有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我就叫他“超级演说家”,开玩笑说要他去参加电视大赛,帮老师弄个乐嘉的签名回来。有个学生喜欢上课睡觉,我就叫他“周公最爱”,并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他可以去做公益活动,介绍经验,给失眠的人带去福音。诸如此类,学生往往都能笑着接受批评。
  还有,班上的风扇、门、桌子、墙砖,总会有多手多脚的男生有意无意留下他们的“痕迹”,于是我开展“节水省电爱公物”的主题班会,其中一张PPT是“特别的名字特别的你”,令全班捧腹不已:   PPT:特别的名字给特别的你
  砖家(清洁瓷砖的管家)谢瀚井
  扇贝(风扇宝贝)许韬
  窗护(窗的保护者)李灿垣
  门神(门的保护神)郑桂曦
  桌贴(课桌的贴心人)冼建杰
  没有苦口婆心的嗦,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这些有点“手痒脚痒”的孩子们,在笑声中接受了他们的“名字”,心领神会地接受了特殊的任务。
  就像我们都熟知的泰戈尔的名言:“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不管是真心的赞美,还是幽默的调侃,都可以算作是“载歌载舞的水。”
  期末:让名字在评语里闪光
  第一学期的评语,我会因人而异精心组织语言,把学生的名字赋予美好的含义,然后恰到好处嵌到评语里。当然,嵌名不是牵强附会玩文字游戏,更不是炫耀文采;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性格、待人处世、兴趣等方面,或表扬学习进步,肯定学生为班上做出的贡献,或是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或祝福期待学生更上一层楼,或委婉提出批评,明确努力方向。如:
  第一类:肯定学习与工作
  徐倩莹: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有你忙碌穿梭的倩影,班级的各项活动的成功都闪烁着你晶莹的汗水。
  林森:学习恰似有茂林修竹的大森林,你是其中最好的栋梁之材。
  第二类:称赞性格与为人
  周文静:文不加点,宁静致远,是你作文与做人的境界。
  张家杰:你是我们一班这个大家庭的电脑豪杰。
  第三类:热切的期望与深情的祝福
  占广波:广阔学海,惊涛巨波,唯富有闯劲、拼劲的男子汉才能成为弄潮儿。
  王湘:学习要有王侯将相的霸气,做人要有沅芷湘兰的雅气。
  第四类:善意提醒与委婉批评
  靳娅茹:孩子,学习不必总是含辛茹苦,学海巧做舟,才能与学习喜结姻娅。你懂的!
  陈瑜:希望你多看书,唯陈言之务去,文章方能美瑜无瑕。
  曾健安:健谈的你,安知扰人听课?
  诸如此类,总有一方面能跟名字联系起来。家长和学生,从评语里都能感受到我的良苦用心和殷切希望。当然,前提是一定是自己的原创,特别是在有“万能百度”的今天,原创更加有必要。我个人觉得这是绝佳的教育契机。
  不管是开学的相识,还是期中的磨合,期末的总结,小小的名字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可以挖掘出很多教育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