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环境问题日趋重要,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从生态学方面探寻解决的办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如何做好生态园林的设计。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作为现代人类最重要的生活栖息地,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人口的扩张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堪重负,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的地步了。如何能让城市真正达到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和谐共进,是生态城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城市生态化设计思想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厚影响,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正在走出以往的错误认识和误区,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时,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3.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
1.考虑绿地自然情况
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应该对绿地的自然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习性,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种乔、灌、草等多类植物构成一个复层的植物群落。同时,应当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在人工干扰下形成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2.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
在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对阳光、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尽量以当地植物为主,如果需要引进外来植物,应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以此来提高植物的成活几率以及生长态势。同时,避免选择存在异味、有毒、有飞絮的植物,防止其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3.植物的季节搭配
各类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尽相同,为使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在一年四季都展现出生机,应该进行各种植物的混搭组合。通过选用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避免大部分植物在冬季进人落叶期的问题,从而让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能够在四季都充分发挥出来。
4.耐践踏草坪的配置
在进行生态公园的设计时,应该配置一定面积的耐践踏草坪,可以利用这种草坪作为人们的避难场所。同时,耐践踏草坪能够使人们更加接近植物、接近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病虫害防治
在生态园林中,如果植物群落突然爆发大范围的病虫害,管理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应选择生物防治手段来排除植物群落的病虫害,以此来降低化学药剂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保证园林的生态效益。
6.场地的测量与勘察
在园林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进行实地测量与勘察,以便对实地的地理条件及气候特点充分掌握,并根据绿地的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遵循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仅追求奇特,而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以及实际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种类搭配,充分发挥出各种植物的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城市生活环境的提高。
四、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
1.自然式配置
生态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主要包括孤植、丛植及群植3种方式。
1.1孤植该方式即是指单株植物孤立种植的一种方式。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通常会在园林中配置单株的庇荫植物,以此来满足整个园林的结构需要。孤植能够形成一个单一的空间,它对单株植物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选择树形优美、姿态奇异或者花、叶颜色独特的植物;另外,孤植需要一定的空间,通常要求孤植植株的周围在距离树高4一10倍范围内不应有其他景观性植物存在。通过合理的孤植能够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同时,孤植也是生态园林中最主要的景观。
1.2丛植植物的丛植通常是利用4--6株同种植物或者8一9株不同种的植物混合搭配在一起,形成1个植物群。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使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美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也使得园林內的植物结构能够更加自然的过渡。目前,该方式是生态园林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植物配置方式。
1.3群植该方式的主体植物通常选择1--2种乔木,同时,配合搭配多种乔木、灌木进行混合搭配,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植物群体的一种植物配置方式。群植方式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大量的植物进行搭配。群植方式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因为大量的植物聚集在一起,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位置以及阳光、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外部环境对各株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群植时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的原则选择植物种类,使不同种类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形成1个结构合理、稳定生长的植物群落。通过合理的植物群植,能够形成较好的整体美,对促进生态园林整体生态效益及整体美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规则式配置规则式配置通常在道路、广场等区域应用较多。规则式配置方式可以分为行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长方形种植、环植等多种形式。植物的规则式配置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配置,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植物的配置,能够使植物景观显得更加规范化、更加整齐,给人们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为充分发挥出城市园林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以及为居民提供休息及避难场所等功能,需要对多种植物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以及合理的布局,使不同的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生态园林系统。同时,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能够使用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实际用地情况,多利用藤本植物,形成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环境,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可用土地,提升整体绿化面积。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植物的生态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空间景观,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生态平衡。
结束语:
总之,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生态园林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实现为人们建设良好居住环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11,(08).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作为现代人类最重要的生活栖息地,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人口的扩张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堪重负,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的地步了。如何能让城市真正达到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和谐共进,是生态城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城市生态化设计思想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厚影响,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正在走出以往的错误认识和误区,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时,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3.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
1.考虑绿地自然情况
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应该对绿地的自然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习性,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种乔、灌、草等多类植物构成一个复层的植物群落。同时,应当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在人工干扰下形成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2.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
在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对阳光、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尽量以当地植物为主,如果需要引进外来植物,应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以此来提高植物的成活几率以及生长态势。同时,避免选择存在异味、有毒、有飞絮的植物,防止其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3.植物的季节搭配
各类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尽相同,为使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在一年四季都展现出生机,应该进行各种植物的混搭组合。通过选用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避免大部分植物在冬季进人落叶期的问题,从而让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能够在四季都充分发挥出来。
4.耐践踏草坪的配置
在进行生态公园的设计时,应该配置一定面积的耐践踏草坪,可以利用这种草坪作为人们的避难场所。同时,耐践踏草坪能够使人们更加接近植物、接近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病虫害防治
在生态园林中,如果植物群落突然爆发大范围的病虫害,管理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应选择生物防治手段来排除植物群落的病虫害,以此来降低化学药剂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保证园林的生态效益。
6.场地的测量与勘察
在园林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进行实地测量与勘察,以便对实地的地理条件及气候特点充分掌握,并根据绿地的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遵循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仅追求奇特,而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以及实际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种类搭配,充分发挥出各种植物的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城市生活环境的提高。
四、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
1.自然式配置
生态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主要包括孤植、丛植及群植3种方式。
1.1孤植该方式即是指单株植物孤立种植的一种方式。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通常会在园林中配置单株的庇荫植物,以此来满足整个园林的结构需要。孤植能够形成一个单一的空间,它对单株植物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选择树形优美、姿态奇异或者花、叶颜色独特的植物;另外,孤植需要一定的空间,通常要求孤植植株的周围在距离树高4一10倍范围内不应有其他景观性植物存在。通过合理的孤植能够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同时,孤植也是生态园林中最主要的景观。
1.2丛植植物的丛植通常是利用4--6株同种植物或者8一9株不同种的植物混合搭配在一起,形成1个植物群。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使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美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也使得园林內的植物结构能够更加自然的过渡。目前,该方式是生态园林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植物配置方式。
1.3群植该方式的主体植物通常选择1--2种乔木,同时,配合搭配多种乔木、灌木进行混合搭配,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植物群体的一种植物配置方式。群植方式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大量的植物进行搭配。群植方式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因为大量的植物聚集在一起,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位置以及阳光、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外部环境对各株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群植时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的原则选择植物种类,使不同种类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形成1个结构合理、稳定生长的植物群落。通过合理的植物群植,能够形成较好的整体美,对促进生态园林整体生态效益及整体美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规则式配置规则式配置通常在道路、广场等区域应用较多。规则式配置方式可以分为行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长方形种植、环植等多种形式。植物的规则式配置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配置,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植物的配置,能够使植物景观显得更加规范化、更加整齐,给人们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为充分发挥出城市园林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以及为居民提供休息及避难场所等功能,需要对多种植物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以及合理的布局,使不同的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生态园林系统。同时,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能够使用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实际用地情况,多利用藤本植物,形成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环境,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可用土地,提升整体绿化面积。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植物的生态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空间景观,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生态平衡。
结束语:
总之,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生态园林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实现为人们建设良好居住环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11,(08).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