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程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采用,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大胆交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浅尝辄止,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没得到彻底转变。归纳起来,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目标不明,盲目讨论。
众所周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需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示范引领的关系,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盲目和散漫,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如,有些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五花八门地提了许多问题,但老师不对问题归纳、梳理,也不管问题是否与课题有关,是否有探究价值,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以此来理解内容。由于许多学生对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讨论时要么感到无从下“口”,不知所措,要么就是人云亦云,敷衍了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既无学习效果可言,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误区之二:时机不准,滥用讨论。
有位数学老师在复习“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时,一堂课组织小组合作达八次之多,每复习一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要求分组讨论它的面积、周长公式及推导方法。其实,这些知识学生都已学过,逐个讨论没多大实际意义,教师应把学习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迁移上。
誤区之三:时间不足,虚化讨论。
有些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常会提出很多或较难的问题,但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就一两分钟。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刚读了课文,最多自学了生字和生词,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了。这使得学生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这种小组讨论完全是搞形势、走过场。
针对以上误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教研活动的感受,我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明确目标,有效讨论。
我认为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根据课程要求与学生实际,设计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因学生已学过两首古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知识,因此可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自学目标:(1)“我能读”——放声朗读古诗(可自由读,也可与小组成员一起读——进行自主读准、读通的训练。)(2)、“我能帮”——在小组里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可查工具书,也可寻求他人帮助——培养提出问题与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我真棒”——选择完成一项要求并展示给小组成员。a、读一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b、说一说,说说这首诗的大意;c、画一画,划出本诗所描绘的画面;d、仿一仿,仿照本诗的写法,作一首写荷的诗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创设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丰富了课堂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第二、把握时机,积极讨论。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把握怎样的“度”?我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大效益,教师善于把握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解决方法来说,不是所有问题让小组讨论都有最好效果。问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问题难度过大,大多学生参与不了。以下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一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飞夺泸定桥》,学到“攻天险”部分时,我要求学生自读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敌人为什么让我们‘飞’过去,我们没长翅膀呀!”显然,他没有理解敌人是话中有话:你们是走(或跑)不过来的。但抓住这个问题,极有利于为解决本文的重点(体会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做好铺垫。于是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敌人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很快得出了“桥险”“水急”所以“敌狂”的结论,那位提问的学生也就释然了。
二是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上例,那位学生提出问题后,其他学生立即来了劲,有的苦思冥想,有的翻书查阅,有的开始与同桌小声讨论。此时,学生处于思维极其活跃状态,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当我下令小组讨论时,大家马上进入激烈状态,并且完成速度快、效率高。
三是当师生对知识查漏补缺时,小组学习更有效。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由组长执笔整理记录下来,参加全班交流。又如,学完《最后的辉煌》后,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出一期小报,并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设计版面、可设哪些栏目等问题,学生通过相互启发、补充,列出了“科学家的故事”“科学之最”“科技名言”“诺贝尔奖得者”“科幻故事”等栏目。这就开阔了大家的思维空间,启迪了智慧,为顺利办出文质兼美的小报打好了基础。
第三、确保时间,充分讨论。
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去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压缩时间,改变自己唱“独角戏”的局面。精讲巧问后,老师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感悟、鉴赏,以便在合作交流中开启思路,获得新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总之,我们要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教法、完善技艺,并尽可能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让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误区之一:目标不明,盲目讨论。
众所周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需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示范引领的关系,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盲目和散漫,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如,有些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五花八门地提了许多问题,但老师不对问题归纳、梳理,也不管问题是否与课题有关,是否有探究价值,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以此来理解内容。由于许多学生对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讨论时要么感到无从下“口”,不知所措,要么就是人云亦云,敷衍了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既无学习效果可言,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误区之二:时机不准,滥用讨论。
有位数学老师在复习“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时,一堂课组织小组合作达八次之多,每复习一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要求分组讨论它的面积、周长公式及推导方法。其实,这些知识学生都已学过,逐个讨论没多大实际意义,教师应把学习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迁移上。
誤区之三:时间不足,虚化讨论。
有些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常会提出很多或较难的问题,但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就一两分钟。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刚读了课文,最多自学了生字和生词,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了。这使得学生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这种小组讨论完全是搞形势、走过场。
针对以上误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教研活动的感受,我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明确目标,有效讨论。
我认为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根据课程要求与学生实际,设计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因学生已学过两首古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知识,因此可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自学目标:(1)“我能读”——放声朗读古诗(可自由读,也可与小组成员一起读——进行自主读准、读通的训练。)(2)、“我能帮”——在小组里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可查工具书,也可寻求他人帮助——培养提出问题与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我真棒”——选择完成一项要求并展示给小组成员。a、读一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b、说一说,说说这首诗的大意;c、画一画,划出本诗所描绘的画面;d、仿一仿,仿照本诗的写法,作一首写荷的诗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创设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丰富了课堂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第二、把握时机,积极讨论。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把握怎样的“度”?我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大效益,教师善于把握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解决方法来说,不是所有问题让小组讨论都有最好效果。问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问题难度过大,大多学生参与不了。以下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一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飞夺泸定桥》,学到“攻天险”部分时,我要求学生自读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敌人为什么让我们‘飞’过去,我们没长翅膀呀!”显然,他没有理解敌人是话中有话:你们是走(或跑)不过来的。但抓住这个问题,极有利于为解决本文的重点(体会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做好铺垫。于是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敌人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很快得出了“桥险”“水急”所以“敌狂”的结论,那位提问的学生也就释然了。
二是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上例,那位学生提出问题后,其他学生立即来了劲,有的苦思冥想,有的翻书查阅,有的开始与同桌小声讨论。此时,学生处于思维极其活跃状态,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当我下令小组讨论时,大家马上进入激烈状态,并且完成速度快、效率高。
三是当师生对知识查漏补缺时,小组学习更有效。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由组长执笔整理记录下来,参加全班交流。又如,学完《最后的辉煌》后,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出一期小报,并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设计版面、可设哪些栏目等问题,学生通过相互启发、补充,列出了“科学家的故事”“科学之最”“科技名言”“诺贝尔奖得者”“科幻故事”等栏目。这就开阔了大家的思维空间,启迪了智慧,为顺利办出文质兼美的小报打好了基础。
第三、确保时间,充分讨论。
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去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压缩时间,改变自己唱“独角戏”的局面。精讲巧问后,老师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感悟、鉴赏,以便在合作交流中开启思路,获得新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总之,我们要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教法、完善技艺,并尽可能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让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