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粉病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部分花木均可感染该病,大棚种植的花卉发病更加严重。感病植物轻则生长不良,重则全株死亡。虽然种类很多,但其发病症状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大致相同。主要危害的植物有月季、蔷薇、玫瑰、凤仙花、美女樱、一品红、福禄考、秋海棠、栀子、八仙花、九里香、石楠、卫矛、紫薇、大叶黄杨等园林花木植物。
症状识别
花木植物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嫩梢、嫩茎和花器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点并逐渐扩大,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形小斑,边缘不明显,之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呈
污白色或淡灰白色,边缘不清晰。之后叶片上下兩面布满圆形或近圆形的白色粉斑,最后病斑逐渐扩大并相连成片,严重时白粉可以布满叶片和嫩梢以及花芽或花蕾。病芽长出的嫩梢全部感病,感病叶片和嫩梢皱缩、反卷、变小、变厚、扭曲、畸形,甚至干枯脱落。花蕾受害初期产生褪色斑点,不久生出白粉,白粉布满花萼,导致花蕾不能正常开花。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肿大,节间缩短。连年感病的植株树势衰弱,严重降低观赏价值。
发病规律
白粉病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当气温在20℃~25℃且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花木植物体内,引起白粉病发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感染,因而发病期长,其中以7、8、9月发病最为严重,如果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病害容易迅速侵染和蔓延传播。一般情况下,全光照下的植株发病轻;栽植密度大、通风条件差的植株发病重;夏季空气湿度大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容易引起病害发生;温暖干燥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发病迅速;连续下雨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嫩叶比老叶容易染病。
防治措施
一是搞好林业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花木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其次要减少侵染来源。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感病苗木,杜绝病源。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株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春季抽梢前剪除病芽、病枝、病梢、病叶,及时疏剪过密枝。室内盆栽花木,应置于通风透光良好、光照充足处。再者要加强日常管理。栽培花木时应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种植密度合理,灌水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病害多发重发区忌用喷灌,尽量保持叶面干燥。最后要做好大棚防护。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株,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棚室内应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防止交叉感染发生。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铲除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防止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棚室内的操作,要强化环境和工具的消毒,尽量减少病源。
二是使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需注意防治时间点以及药剂选用。
越冬期的防治。在越冬期间用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酒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石硫合剂。地面喷施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杀灭越冬菌源效果好。
生长期的防治。生长期花木在发病前可喷施保护剂,发病后宜喷施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以及农药的特性,5~20天施一次农药,连续喷药3~4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宜施用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品种,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内吸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白粉病盛发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他防治花木植物白粉病的药剂还可以选用抗菌素类有2%抗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1500倍液等。
另外,其他可用的药物如小苏打500倍液,可在发病初期每3天喷一次,连喷3~5次。除此之外,也可用酒精含量30%的白酒1000倍液,连续喷施3~5次,间隔期3~6天,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在种植大棚内的花木感染白粉病后,除了上述药剂可用外,还可用烟熏剂或粉尘剂等给棚室消毒。在棚室花木生长期发病前,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7平方米用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每67平方米用100克,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症状识别
花木植物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嫩梢、嫩茎和花器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点并逐渐扩大,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形小斑,边缘不明显,之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呈
污白色或淡灰白色,边缘不清晰。之后叶片上下兩面布满圆形或近圆形的白色粉斑,最后病斑逐渐扩大并相连成片,严重时白粉可以布满叶片和嫩梢以及花芽或花蕾。病芽长出的嫩梢全部感病,感病叶片和嫩梢皱缩、反卷、变小、变厚、扭曲、畸形,甚至干枯脱落。花蕾受害初期产生褪色斑点,不久生出白粉,白粉布满花萼,导致花蕾不能正常开花。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肿大,节间缩短。连年感病的植株树势衰弱,严重降低观赏价值。
发病规律
白粉病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当气温在20℃~25℃且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花木植物体内,引起白粉病发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感染,因而发病期长,其中以7、8、9月发病最为严重,如果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病害容易迅速侵染和蔓延传播。一般情况下,全光照下的植株发病轻;栽植密度大、通风条件差的植株发病重;夏季空气湿度大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容易引起病害发生;温暖干燥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发病迅速;连续下雨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嫩叶比老叶容易染病。
防治措施
一是搞好林业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花木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其次要减少侵染来源。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感病苗木,杜绝病源。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株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春季抽梢前剪除病芽、病枝、病梢、病叶,及时疏剪过密枝。室内盆栽花木,应置于通风透光良好、光照充足处。再者要加强日常管理。栽培花木时应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种植密度合理,灌水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病害多发重发区忌用喷灌,尽量保持叶面干燥。最后要做好大棚防护。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株,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棚室内应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防止交叉感染发生。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铲除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防止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棚室内的操作,要强化环境和工具的消毒,尽量减少病源。
二是使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需注意防治时间点以及药剂选用。
越冬期的防治。在越冬期间用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酒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石硫合剂。地面喷施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杀灭越冬菌源效果好。
生长期的防治。生长期花木在发病前可喷施保护剂,发病后宜喷施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以及农药的特性,5~20天施一次农药,连续喷药3~4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宜施用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品种,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内吸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白粉病盛发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他防治花木植物白粉病的药剂还可以选用抗菌素类有2%抗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1500倍液等。
另外,其他可用的药物如小苏打500倍液,可在发病初期每3天喷一次,连喷3~5次。除此之外,也可用酒精含量30%的白酒1000倍液,连续喷施3~5次,间隔期3~6天,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在种植大棚内的花木感染白粉病后,除了上述药剂可用外,还可用烟熏剂或粉尘剂等给棚室消毒。在棚室花木生长期发病前,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7平方米用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每67平方米用100克,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