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们都行走在不同道路上,都有各自欲望,有伪装,用颜色来隐藏,如果你现在不想继续这样,不想再压迫心脏,就马上,跟着我,一起来……”2013年12月22日,在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的现场,黄绮珊用她的新歌《一起来》继续洗刷观众的视听,这位当下红极一时的歌手在她的新歌里表达人性关怀,她希望人们找到自我解脱的简约路径。
当晚,黄绮珊是歌手,更是球手。在她尚未用歌手的身份震撼众生的灵魂时,她便一直在用网球拯救那个濒临失落的自我。 所以,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现场她动情地说:“有一首歌,歌名是《离不开你》,最能描述我现在的心情,对于网球而言,我确实离不开。”即便现在她的生活已经被各种通告塞得满满当当,黄绮珊仍旧要挤出一点时间回到网球场上,哪怕一个月只有一次两次。业余大师杯她受赛事总监许之邀来到现场,同样是出于对网球无法割舍的钟爱,事实上,据许介绍,商业演出身价高达六位数以上的黄绮珊,出现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舞台上确实“零报酬”,是完全意义上的友情演出。这种友情,有两种解读角度,其一是对多年的球友及好友许个人的情感报答;其二,更多的元素是对网球这项运动、对自己长期“战斗”过的球馆的一种感情回馈。
网络上有这么一段乐评,描述黄绮珊演绎的《离不开你》:“最绝望的挽留,最磅礴的抗争;最淋漓的依赖,最纯粹的唤醒,最坚硬的柔软;歌手以摧毁性的力量展现顽强,告诉大家一个不愿被风干的内心,是多么值得尊敬。”
这段话对很多网球选手而言,何尝不感同身受?美国网球选手Timothy James Allin(蒂米)2012年初登业余网球大师杯的舞台,在半决赛中错失赛点饮恨出局,2013年年终时,蒂米雄踞中国业余网球排名(CTA-Rankings)男单第二位,以二号种子身份杀入决赛,对垒2013年中国业余网坛的最新锐力量叶子豪,凭借强大的心理,蒂米鏖战三盘苦战过关,23岁的他在异国他乡问鼎最高级别的网球赛事。曲终人散之时,工作人员都已经在拆卸赛场搭建的物料了,蒂米还在组委会安置的对阵签表图前用相机记录每一个细节,随后,他回望一眼球馆内的阑珊灯火,背着硕大的网球包消逝在北京的冬夜之中。当夜,带着刚刚斩获的冠军头衔,在北京的酒吧中他向球场上多年支持他的中国女友跪地求婚,那夜,他又一次成功了。
2 在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谢幕十多天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礼拉开大幕,中国网球的旗帜人物李娜继2011年之后再次斩获“最佳女运动员”桂冠,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则联袂将“最佳组合”揽入怀中。代替李娜领奖的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李娜和彭帅双双获奖“代表了大众对网球的肯定,也代表了对职业运动的肯定”。
毋庸置疑,网球运动肯定在中国体育职业化进程中走在了靠前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不仅为世界网球体系输送了数位大满贯级别的职业球员,更累积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新兴网球市场,这其中,潜心培育基层网球土壤的一群人做着具体而微小的事情,但看不见显而易见的成效。李娜在获奖后接受媒体参访时却为他们正名:“网球在国内趋势越来越好,别说和10年前,和5年前的关注度都不一样。我们只是生活在舞台前,要知道还有更多人在基层,其实更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的付出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无论是李娜、彭帅、郑洁还是吴迪,他们都和许保持着良好的私人交往。他们也曾多次作为嘉宾出现在青少年和业余网球的赛场上,这同样可以理解为中国最顶尖的职业网球选手们对业余网球土壤的情感反哺。无独有偶,中国男子网球的标志性人物潘兵每年都会来到这个业余网球年终盛会上,组委会今年甚至没有安排他做任何形式上的露面,但他依旧欣然前往,在兴致勃勃地看完全部赛事之后,他感叹“现在的业余网球选手都变得强了许多”。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之间是断无关联的,同样在一个看似庞大的网球体系之下,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很可能存在非常直接的关联。网球场上流传着太多关于偶像改变人生的例子,费德勒曾经为瑞士公主辛吉斯做过球童;更为经典的例子是,沙皇萨芬曾两次为克里姆林宫杯做过球童服务,他日后说“那是我第一次看职业网球比赛,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职业球员击球的线路,我就是在那段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那样的人,然后我做到了。”
每年在业余网球大师杯上都要用几个不满七八岁的小孩子作为球童,今年甚至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迈着还有些稚嫩蹒跚的步子奔跑在球场上,虽然他吃力的样子经常惹得看台上的观众发出善意的笑声,但这种安排可以让这些小孩子打小就对网球产生迷恋,这种迷恋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再也离不开。多一个孩子迷恋打网球,就会少一个孩子迷恋打游戏,这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推动力。
3 来自宝岛台湾的女子选手吴怡静,走过的网球之路堪称坎坷艰辛跌宕起伏,她曾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前往欧洲职业赛场打拼,但就在最好的时机面前折戟沉沙,被迫回到台湾,错失代表中华台北队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良机。心灰意冷的她几乎与网球决裂,但心中依旧割舍不下对网球的热爱,已过而立之年的她选择复出,竟能够在强手如云的台湾打进前三,随后逐渐将重心转向网球教学。
2013年,已经39岁“高龄”的吴怡静跨过海峡,进入大陆的业余网球赛事,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决赛中力克中国女子业余网球近年来的霸主王芳,最终获得冠军。 吴怡静频繁上网的进攻性打法,让永远退守在底线一端的中国女子业余网球掀起了大的波澜,她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女子阵营的固有格局。
除了耳目一新的打法外,吴怡静对网球不离不弃的追求大概并没有多少人知晓,但就是这样一个在网球场上偏执地追随梦想的女子,用她从未停歇奔跑的脚步书写了两个字:坚持。许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埋头向前的奔跑者,所以当场地中央《离不开你》的乐声响起,他不禁泪湿眼眶,回首一望,自己那最璀璨的12载年华,关联着一串接一串的业余选手名字。“我成就了很多业余选手登堂入室的巅峰梦想,当然他们也成就了不少我的网球梦想,从这点来说,网球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2008年4月,童可欣告别新加坡ESPN,转投CCTV体育频道担任解说员;当年她与许在北京奥运会的网球解说成为球迷眼中的“黄金搭档”,这一联手,居然悠然过去了五个年头。在这期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之于网球、网球之于他们发生了多么有趣的能级递进。基于这层特殊的关系,此后每年的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上都能见到童可欣的身影,她和另一位央视体育解说张盛不遗余力地把最精彩的主持和解说带到业余赛事的现场。
赛后,黄绮珊在她的微博上写道:“她,曾经那位场上的灵魂人物,曾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孙晋芳!面对面于中国业余大师杯赛场上,在我歌唱时,可爱的她用手机录完我歌唱的全过程!”孙晋芳则赞许黄绮珊的那首《离不开你》高亢有力,“适合这个堪称宏大的场合”。这位中国网球的掌门人近几年几乎从未缺席中国业余网球的这项年终赛事,包括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和上海大师赛总监杨亦斌同样如此,大家在此的聚会更像是庆祝一个节日,于网球的情感年复一年的交织其中,无以替代。
当晚,黄绮珊是歌手,更是球手。在她尚未用歌手的身份震撼众生的灵魂时,她便一直在用网球拯救那个濒临失落的自我。 所以,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现场她动情地说:“有一首歌,歌名是《离不开你》,最能描述我现在的心情,对于网球而言,我确实离不开。”即便现在她的生活已经被各种通告塞得满满当当,黄绮珊仍旧要挤出一点时间回到网球场上,哪怕一个月只有一次两次。业余大师杯她受赛事总监许之邀来到现场,同样是出于对网球无法割舍的钟爱,事实上,据许介绍,商业演出身价高达六位数以上的黄绮珊,出现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舞台上确实“零报酬”,是完全意义上的友情演出。这种友情,有两种解读角度,其一是对多年的球友及好友许个人的情感报答;其二,更多的元素是对网球这项运动、对自己长期“战斗”过的球馆的一种感情回馈。
网络上有这么一段乐评,描述黄绮珊演绎的《离不开你》:“最绝望的挽留,最磅礴的抗争;最淋漓的依赖,最纯粹的唤醒,最坚硬的柔软;歌手以摧毁性的力量展现顽强,告诉大家一个不愿被风干的内心,是多么值得尊敬。”
这段话对很多网球选手而言,何尝不感同身受?美国网球选手Timothy James Allin(蒂米)2012年初登业余网球大师杯的舞台,在半决赛中错失赛点饮恨出局,2013年年终时,蒂米雄踞中国业余网球排名(CTA-Rankings)男单第二位,以二号种子身份杀入决赛,对垒2013年中国业余网坛的最新锐力量叶子豪,凭借强大的心理,蒂米鏖战三盘苦战过关,23岁的他在异国他乡问鼎最高级别的网球赛事。曲终人散之时,工作人员都已经在拆卸赛场搭建的物料了,蒂米还在组委会安置的对阵签表图前用相机记录每一个细节,随后,他回望一眼球馆内的阑珊灯火,背着硕大的网球包消逝在北京的冬夜之中。当夜,带着刚刚斩获的冠军头衔,在北京的酒吧中他向球场上多年支持他的中国女友跪地求婚,那夜,他又一次成功了。
2 在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谢幕十多天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礼拉开大幕,中国网球的旗帜人物李娜继2011年之后再次斩获“最佳女运动员”桂冠,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则联袂将“最佳组合”揽入怀中。代替李娜领奖的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李娜和彭帅双双获奖“代表了大众对网球的肯定,也代表了对职业运动的肯定”。
毋庸置疑,网球运动肯定在中国体育职业化进程中走在了靠前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不仅为世界网球体系输送了数位大满贯级别的职业球员,更累积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新兴网球市场,这其中,潜心培育基层网球土壤的一群人做着具体而微小的事情,但看不见显而易见的成效。李娜在获奖后接受媒体参访时却为他们正名:“网球在国内趋势越来越好,别说和10年前,和5年前的关注度都不一样。我们只是生活在舞台前,要知道还有更多人在基层,其实更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的付出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无论是李娜、彭帅、郑洁还是吴迪,他们都和许保持着良好的私人交往。他们也曾多次作为嘉宾出现在青少年和业余网球的赛场上,这同样可以理解为中国最顶尖的职业网球选手们对业余网球土壤的情感反哺。无独有偶,中国男子网球的标志性人物潘兵每年都会来到这个业余网球年终盛会上,组委会今年甚至没有安排他做任何形式上的露面,但他依旧欣然前往,在兴致勃勃地看完全部赛事之后,他感叹“现在的业余网球选手都变得强了许多”。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之间是断无关联的,同样在一个看似庞大的网球体系之下,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很可能存在非常直接的关联。网球场上流传着太多关于偶像改变人生的例子,费德勒曾经为瑞士公主辛吉斯做过球童;更为经典的例子是,沙皇萨芬曾两次为克里姆林宫杯做过球童服务,他日后说“那是我第一次看职业网球比赛,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职业球员击球的线路,我就是在那段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那样的人,然后我做到了。”
每年在业余网球大师杯上都要用几个不满七八岁的小孩子作为球童,今年甚至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迈着还有些稚嫩蹒跚的步子奔跑在球场上,虽然他吃力的样子经常惹得看台上的观众发出善意的笑声,但这种安排可以让这些小孩子打小就对网球产生迷恋,这种迷恋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再也离不开。多一个孩子迷恋打网球,就会少一个孩子迷恋打游戏,这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推动力。
3 来自宝岛台湾的女子选手吴怡静,走过的网球之路堪称坎坷艰辛跌宕起伏,她曾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前往欧洲职业赛场打拼,但就在最好的时机面前折戟沉沙,被迫回到台湾,错失代表中华台北队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良机。心灰意冷的她几乎与网球决裂,但心中依旧割舍不下对网球的热爱,已过而立之年的她选择复出,竟能够在强手如云的台湾打进前三,随后逐渐将重心转向网球教学。
2013年,已经39岁“高龄”的吴怡静跨过海峡,进入大陆的业余网球赛事,在业余网球大师杯的决赛中力克中国女子业余网球近年来的霸主王芳,最终获得冠军。 吴怡静频繁上网的进攻性打法,让永远退守在底线一端的中国女子业余网球掀起了大的波澜,她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女子阵营的固有格局。
除了耳目一新的打法外,吴怡静对网球不离不弃的追求大概并没有多少人知晓,但就是这样一个在网球场上偏执地追随梦想的女子,用她从未停歇奔跑的脚步书写了两个字:坚持。许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埋头向前的奔跑者,所以当场地中央《离不开你》的乐声响起,他不禁泪湿眼眶,回首一望,自己那最璀璨的12载年华,关联着一串接一串的业余选手名字。“我成就了很多业余选手登堂入室的巅峰梦想,当然他们也成就了不少我的网球梦想,从这点来说,网球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2008年4月,童可欣告别新加坡ESPN,转投CCTV体育频道担任解说员;当年她与许在北京奥运会的网球解说成为球迷眼中的“黄金搭档”,这一联手,居然悠然过去了五个年头。在这期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之于网球、网球之于他们发生了多么有趣的能级递进。基于这层特殊的关系,此后每年的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上都能见到童可欣的身影,她和另一位央视体育解说张盛不遗余力地把最精彩的主持和解说带到业余赛事的现场。
赛后,黄绮珊在她的微博上写道:“她,曾经那位场上的灵魂人物,曾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孙晋芳!面对面于中国业余大师杯赛场上,在我歌唱时,可爱的她用手机录完我歌唱的全过程!”孙晋芳则赞许黄绮珊的那首《离不开你》高亢有力,“适合这个堪称宏大的场合”。这位中国网球的掌门人近几年几乎从未缺席中国业余网球的这项年终赛事,包括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和上海大师赛总监杨亦斌同样如此,大家在此的聚会更像是庆祝一个节日,于网球的情感年复一年的交织其中,无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