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庞大的群体。针对我校的实际,我们调查了六年级的留守儿童,通过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数据凸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1、“亲情饥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亲情呵护严重缺位,临时监护人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他们只是注意儿童的吃和穿,对孩子的学习无法监管,孩子也由于心理畏惧而无法正常交流,于是孩子的喜怒哀惧等情绪长期得不到向信赖的长辈倾诉而变得孤独压抑,甚至造成抑郁自闭。
2、孤僻内向,长期少与外人交往,既缺乏倾诉也缺乏倾听的正常交流,孩子往往沉默寡言,渴望与人交往又害怕与人交流,于是不愿意敞开心扉,做事也畏手畏脚,造成性格孤僻内向。
3、冷漠乏信,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和呵护,认为父母重利轻亲,生下孩子却不管而远离他们,为了赚钱而背井离乡抛弃他们,他们由对父母的怨恨导致对社会的愤慨,于是世界观发生偏移而对社会产生冷漠,看不到人间真情和积极的一面,总是感觉社会的消极和世态炎凉,同时孩子没有得到及时鼓励和肯定,心灵缺乏依靠,总是怀疑自己干不好和干不成事情,做事瞻前顾后、畏缩胆怯,学习和做人缺乏自信。
4、心胸偏隘,由于长期缺乏亲情互动,总是没有人进行合作与配合,长时间得不到爱和关怀,常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宽容和忍让,因缺乏心理依靠而常常想到需要自卫,总怀疑被人欺负而尽量考虑不吃眼前亏,长期便形成心胸狭隘甚至造成偏激。
5、生活缺乏激情甚至轻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和呵护,孩子常常感觉生活索然无味,周而复始的平淡生活,让孩子感觉不到希望而对生活缺乏激情,经不起挫折磨砺和困难的打击,稍有不顺便自暴自弃,抑郁及不良情绪长期不能及时释放和排解,便出现心理症结甚至产生轻生的可怕念头,学生中孤独的留守儿童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班主任应特别注意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家访力度,向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和疏導,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思想包袱,使其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对于绝大多数性格孤僻、任性,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以爱为基础,用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的情绪,使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合,建立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2、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3、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做到教师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还可以用“结对”的方法,组织一部分先进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班级集体的感情与班级融为一体。例如:去年,我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期间,班上留守儿童史大春同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淘气学生,过去不但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逃学、旷课、早退、不回家便是常事。在我接手这个班后,时常有意无意和他接触谈心,了解一些他的特长和爱好,发现他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于是,我大胆地让他组织班上的很多活动,做得比较出色,从此他的逃学、旷课、早退也不复存在,在校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打铁还要趁热,此时我再和他谈一些班集体荣誉的事,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拖了班上的后腿,开始主动学习,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4、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教师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应当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铺垫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4).
[2] 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2(1).
[3] 马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庞大的群体。针对我校的实际,我们调查了六年级的留守儿童,通过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数据凸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1、“亲情饥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亲情呵护严重缺位,临时监护人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他们只是注意儿童的吃和穿,对孩子的学习无法监管,孩子也由于心理畏惧而无法正常交流,于是孩子的喜怒哀惧等情绪长期得不到向信赖的长辈倾诉而变得孤独压抑,甚至造成抑郁自闭。
2、孤僻内向,长期少与外人交往,既缺乏倾诉也缺乏倾听的正常交流,孩子往往沉默寡言,渴望与人交往又害怕与人交流,于是不愿意敞开心扉,做事也畏手畏脚,造成性格孤僻内向。
3、冷漠乏信,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和呵护,认为父母重利轻亲,生下孩子却不管而远离他们,为了赚钱而背井离乡抛弃他们,他们由对父母的怨恨导致对社会的愤慨,于是世界观发生偏移而对社会产生冷漠,看不到人间真情和积极的一面,总是感觉社会的消极和世态炎凉,同时孩子没有得到及时鼓励和肯定,心灵缺乏依靠,总是怀疑自己干不好和干不成事情,做事瞻前顾后、畏缩胆怯,学习和做人缺乏自信。
4、心胸偏隘,由于长期缺乏亲情互动,总是没有人进行合作与配合,长时间得不到爱和关怀,常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宽容和忍让,因缺乏心理依靠而常常想到需要自卫,总怀疑被人欺负而尽量考虑不吃眼前亏,长期便形成心胸狭隘甚至造成偏激。
5、生活缺乏激情甚至轻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和呵护,孩子常常感觉生活索然无味,周而复始的平淡生活,让孩子感觉不到希望而对生活缺乏激情,经不起挫折磨砺和困难的打击,稍有不顺便自暴自弃,抑郁及不良情绪长期不能及时释放和排解,便出现心理症结甚至产生轻生的可怕念头,学生中孤独的留守儿童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班主任应特别注意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家访力度,向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和疏導,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思想包袱,使其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对于绝大多数性格孤僻、任性,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以爱为基础,用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的情绪,使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合,建立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2、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3、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做到教师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还可以用“结对”的方法,组织一部分先进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班级集体的感情与班级融为一体。例如:去年,我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期间,班上留守儿童史大春同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淘气学生,过去不但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逃学、旷课、早退、不回家便是常事。在我接手这个班后,时常有意无意和他接触谈心,了解一些他的特长和爱好,发现他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于是,我大胆地让他组织班上的很多活动,做得比较出色,从此他的逃学、旷课、早退也不复存在,在校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打铁还要趁热,此时我再和他谈一些班集体荣誉的事,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拖了班上的后腿,开始主动学习,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4、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教师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应当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铺垫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4).
[2] 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2(1).
[3] 马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