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MEIF记者/赵瑞强 林卓军 钮海津 通讯员/连坚雄 策划/钮海津
“香港最需要在政府施政理念、管治内涵和确保政策执行要落实到位三方面作出转变”,即将于2012年7月1日就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纲领中指出,目前香港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包括:整体表现逊于周边地区,经济和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收益分配不均衡,营商环境变化给中小企带来的挑战,以及现有与内地的合作机制有待突破。
经济政策适度有为
在2011年11月27日的参选宣言中,梁振英强调经济持续发展是香港繁荣的根基,是市民生活的依靠,我们不需要政策大变,只需要“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梁振英指出,经济持续发展是香港繁荣的根基,是市民生活的依靠。香港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我们不能要求平均分配,但社会各阶层,包括中产和基层,应该可以恰如其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当市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自力可以更生,而未能自食其力和未能解决居住问题的巿民,也得到适切的照顾,社会就有了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市民就能体会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我必须强调,我们不需要政策大变,只需要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他说:“今日香港社会面对不少问题,亦受深层次矛盾困扰。但香港得天独厚,我们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我们的国家朝气勃勃,给予香港多方面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客观条件。只要我们善用国家给予的支持,把握好内地和地区发展的机遇,促进持续和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不但工商专业界可以更有所为,年轻一代也会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纾解社会民生的深层次矛盾”。
CEPA之下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和地产占主导的现象在香港由来已久,在未来2至3年内,这一现状难以改观。巩固提升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梁振英的政纲重点之一。他在政纲中提出成立政府与行业协作的“金融发展局”,专责促进金融业发展及向外地推广香港金融业;提出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提升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与市场规模,即发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等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同时推动和培育包括人民币债券、融资、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挂牌和交易在内的人民币境外使用市场。
在构建与内地合作新机制方面,随着多轮CEPA补充协议的签订,中港两地官方及企业层面均形成了经济融合互利发展的广泛共识,开放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但在很多细分领域,港商在内地的拓展仍面临诸多限制与困难。梁振英在政纲中承诺要解决此类“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问题,做好与国家、广东省、深圳市规划的衔接,消除两地制度不同造成的隔阂,落实好与内地签署的各项经贸协议。
针对遇到较多障碍的行业,由特区政府提出,在北京或广东设立与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分行业的联合工作小组和“一站式”服务机构,解决港商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为港商建立一个清晰和可以推广的进入内地市场程序;提升特区政府驻内地机构的职能,增加相关政策局派驻人手,协助港人港商在内地发展等。
“CEPA之下,商机处处,我们要抓紧国家发展的机遇,要积极开拓内地市场,政府要积极发挥应有作用,协助各行各业在内地争取商机。国家的发展和政策也为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与业界共同发挥香港的金融优势,提升香港作为国家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梁振英如是说。
主动帮扶中小企业
“扶持中小企”的字眼多次出现在梁振英的经济改革施政纲领中。他认为,工商金融界一直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香港贡献巨大,要促进持续和高速的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协助香港大小投资者和中小企业把握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机遇,开拓发展空间,减轻外围环境变化对香港企业可能造成的冲击。
他指出,香港政府将协助中小企业取得各类长短期的融资。一些香港业界人士表示,鉴于内地工业升级转型的趋势,香港中小企业亟须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能组建中小企业发展局,专责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助其发展,并有长远计划与国内对口;加快香港的商厦活化步伐,推出更多土地,使楼价和租金更为合理,不仅有助缓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也有助市民安居乐业。
构建均衡的经济产业结构
目前,香港经济二元特征非常明显。首先,香港经济过度依赖金融和地产行业,但其创造的本地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其次,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香港经济结构的底部聚集了大量中低教育程度的人口,他们收入增长缓慢,并难以向上层流动。
梁振英认为,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并无法彻底解决香港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政府需要通过扭转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失衡,构建均衡而有活力的产业结构,并协助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市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
梁振英开出具体“药方”是支持香港厂商转型,发展内销市场。特别加强对制衣等香港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在品牌、行业展销方面的支援。在鼓励投资研发上,企业研发资金双倍扣税,以及投资研发现金回赠增至20%。五年内,政府投资研发的总开支提升一倍至本地生产总值0.8%。
无意打压香港地产商
除了草根的出身,资深测量师的履历亦为梁振英带来对于香港土地规划和供应的独到见解。然而,也正是此原因让他失去了不少香港房地产大鳄的选票。
过去5年,香港私人住宅价格上升95%,租金随楼价上升48%。与此同时,申请公屋的人数由2002年的8.6万,激增至2011年6月底的15.6万。就在中产阶级置业及基层入住公屋成为香港社会一大难题之时,不少港资房地产商却因此赚得钵盆满满。
就此,梁振英希望在土地供应﹑协助中产家庭置业安居,以及增建公屋等方面对香港地产业做出改革。对于中产家庭置业,梁振英希望为中产家庭延长居所贷款利息扣税的年期至20年,免税额由10万港元增加至15万港元。对于公屋建设,梁振英则提出加快完成本届政府已公布未来5年兴建的75,000套公屋的计划。他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完成约35,000套公屋,以应付轮候册人数不断增加的问题。
市场认为,梁振英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将严重压低香港房价,让各大地产商利益受损。而梁振英承诺未来将不设新税项。这意味着,香港政府未来还将主要通过卖地和楼市收益来增加政府收入。这表明梁振英无意对香港房地产商及楼市带来打击。
香港很多市民认为,梁振英的政纲具有一定创意和较强的可行性,切中了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将摒弃长期以来港英政府和特区政府的“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积极投身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内地规划,强调政府主导下的业界、学界、科技界参与及互动,此举将有助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执行力和科学性,并有助香港经济金融的长远发展。(摄影/SMEIF记者林卓军)
“香港最需要在政府施政理念、管治内涵和确保政策执行要落实到位三方面作出转变”,即将于2012年7月1日就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纲领中指出,目前香港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包括:整体表现逊于周边地区,经济和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收益分配不均衡,营商环境变化给中小企带来的挑战,以及现有与内地的合作机制有待突破。
经济政策适度有为
在2011年11月27日的参选宣言中,梁振英强调经济持续发展是香港繁荣的根基,是市民生活的依靠,我们不需要政策大变,只需要“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梁振英指出,经济持续发展是香港繁荣的根基,是市民生活的依靠。香港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我们不能要求平均分配,但社会各阶层,包括中产和基层,应该可以恰如其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当市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自力可以更生,而未能自食其力和未能解决居住问题的巿民,也得到适切的照顾,社会就有了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市民就能体会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我必须强调,我们不需要政策大变,只需要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他说:“今日香港社会面对不少问题,亦受深层次矛盾困扰。但香港得天独厚,我们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我们的国家朝气勃勃,给予香港多方面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客观条件。只要我们善用国家给予的支持,把握好内地和地区发展的机遇,促进持续和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不但工商专业界可以更有所为,年轻一代也会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纾解社会民生的深层次矛盾”。
CEPA之下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和地产占主导的现象在香港由来已久,在未来2至3年内,这一现状难以改观。巩固提升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梁振英的政纲重点之一。他在政纲中提出成立政府与行业协作的“金融发展局”,专责促进金融业发展及向外地推广香港金融业;提出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提升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与市场规模,即发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等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同时推动和培育包括人民币债券、融资、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挂牌和交易在内的人民币境外使用市场。
在构建与内地合作新机制方面,随着多轮CEPA补充协议的签订,中港两地官方及企业层面均形成了经济融合互利发展的广泛共识,开放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但在很多细分领域,港商在内地的拓展仍面临诸多限制与困难。梁振英在政纲中承诺要解决此类“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问题,做好与国家、广东省、深圳市规划的衔接,消除两地制度不同造成的隔阂,落实好与内地签署的各项经贸协议。
针对遇到较多障碍的行业,由特区政府提出,在北京或广东设立与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分行业的联合工作小组和“一站式”服务机构,解决港商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为港商建立一个清晰和可以推广的进入内地市场程序;提升特区政府驻内地机构的职能,增加相关政策局派驻人手,协助港人港商在内地发展等。
“CEPA之下,商机处处,我们要抓紧国家发展的机遇,要积极开拓内地市场,政府要积极发挥应有作用,协助各行各业在内地争取商机。国家的发展和政策也为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与业界共同发挥香港的金融优势,提升香港作为国家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梁振英如是说。
主动帮扶中小企业
“扶持中小企”的字眼多次出现在梁振英的经济改革施政纲领中。他认为,工商金融界一直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香港贡献巨大,要促进持续和高速的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协助香港大小投资者和中小企业把握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机遇,开拓发展空间,减轻外围环境变化对香港企业可能造成的冲击。
他指出,香港政府将协助中小企业取得各类长短期的融资。一些香港业界人士表示,鉴于内地工业升级转型的趋势,香港中小企业亟须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能组建中小企业发展局,专责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助其发展,并有长远计划与国内对口;加快香港的商厦活化步伐,推出更多土地,使楼价和租金更为合理,不仅有助缓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也有助市民安居乐业。
构建均衡的经济产业结构
目前,香港经济二元特征非常明显。首先,香港经济过度依赖金融和地产行业,但其创造的本地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其次,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香港经济结构的底部聚集了大量中低教育程度的人口,他们收入增长缓慢,并难以向上层流动。
梁振英认为,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并无法彻底解决香港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政府需要通过扭转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失衡,构建均衡而有活力的产业结构,并协助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市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
梁振英开出具体“药方”是支持香港厂商转型,发展内销市场。特别加强对制衣等香港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在品牌、行业展销方面的支援。在鼓励投资研发上,企业研发资金双倍扣税,以及投资研发现金回赠增至20%。五年内,政府投资研发的总开支提升一倍至本地生产总值0.8%。
无意打压香港地产商
除了草根的出身,资深测量师的履历亦为梁振英带来对于香港土地规划和供应的独到见解。然而,也正是此原因让他失去了不少香港房地产大鳄的选票。
过去5年,香港私人住宅价格上升95%,租金随楼价上升48%。与此同时,申请公屋的人数由2002年的8.6万,激增至2011年6月底的15.6万。就在中产阶级置业及基层入住公屋成为香港社会一大难题之时,不少港资房地产商却因此赚得钵盆满满。
就此,梁振英希望在土地供应﹑协助中产家庭置业安居,以及增建公屋等方面对香港地产业做出改革。对于中产家庭置业,梁振英希望为中产家庭延长居所贷款利息扣税的年期至20年,免税额由10万港元增加至15万港元。对于公屋建设,梁振英则提出加快完成本届政府已公布未来5年兴建的75,000套公屋的计划。他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完成约35,000套公屋,以应付轮候册人数不断增加的问题。
市场认为,梁振英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将严重压低香港房价,让各大地产商利益受损。而梁振英承诺未来将不设新税项。这意味着,香港政府未来还将主要通过卖地和楼市收益来增加政府收入。这表明梁振英无意对香港房地产商及楼市带来打击。
香港很多市民认为,梁振英的政纲具有一定创意和较强的可行性,切中了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将摒弃长期以来港英政府和特区政府的“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积极投身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内地规划,强调政府主导下的业界、学界、科技界参与及互动,此举将有助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执行力和科学性,并有助香港经济金融的长远发展。(摄影/SMEIF记者林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