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心理学理论,学生心理辅导一般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补救性三种功能。班主任有必要了解这三种心理辅导各自的特色,结合班级的特点,通过三个功能的结合,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全身心投入学习。
关键词:心理辅导;发展;预防;补救;班主任
中国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10-01
青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巨大变化,这在信息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尤为显著。一方面,生活环境日新月异,青少年对此充满了疑惑、好奇与焦虑;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习竞争加剧,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念,使学生面临过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一些学生存在着学习方法、考试、面对挫折、人际交往及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障碍,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终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学生需要及时得到辅导以渡过这个“多事之秋”。作为班主任来说,应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开发智能、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并树立信心,最终取得进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心理辅导一般具有三种功能: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
一、发展性功能及实施
该功能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应激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笔者所带的的高三(5)班,独生子女50人,占总人数的92.6%。学生普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过分信赖,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正确态度,即“批评不起、失败不起”,严重影响学生个人和班级在学习等方面的竞争力。为此,我制订了科学的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开展“耐挫折教育”活动。首先,具体分析每位学生,观察其言行,探寻其耐挫能力差距所在。把准脉,摸准病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分析材料和具体辅导方法记录在案,出现问题时可供查阅参考。分析发现主要有两类学生会出现耐挫障碍:成长比较顺利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前者表现为当别人指出其缺点时,往往难以接受,无法承受这种所谓的“挫折”的考验。因此对于此类学生,对其优点,我往往进行选择性忽视,使其在这种忽视中得到磨练,提高耐挫力。而第二类则往往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足,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挫折。对于这部分学生,则采用选择性重视。仔细观察其学习和生活,有一点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和肯定,帮助其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其次,重视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高三一开学,我就要求每一位学生树立自己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并落实到文字,制成墙报。通过营造抗挫折教育氛围,激励学生。
二、预防性功能及实施
预防性功能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实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识,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与焦虑,并主动寻求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在进行此类心理辅导过程中,我首先开展心理健康学习和指导,邀请心理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使之在各种活动中磨练意志。与此同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自我学习。通过心理知识的传授,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学生也愿意向学校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另外发挥本人所授英语学科的特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利用教材中相关材料,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使之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通过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点点滴滴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补救性功能及实施
补救性功能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直接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它形式多样,如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接受失败,调节人际关系等,从而增强自主性,树立自信心。这种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一种辅导方式。高三(5)班刚接手时是一个“三差班”,即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在接手后的两周内,我着重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以调整其学习方式,尽早适应高三学习生活。之后,班级运行逐渐正常,大部分同学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在此基础上,我细心观察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及学习习惯,尽早发现一些不正常交往和人际关系冲突,与学生平等交流,坦诚沟通,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此外,高三考试频繁,重大考试接二连三。部分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心理承受不起,往往表现为考前紧张,甚而情绪失控;考后灰心沮丧。这种悲观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其学习,更不利于其身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了解该生在家情况,另一方面把该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家长,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学生,和家长一起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帮助其摆脱悲观消极的情绪。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在传统班级管理中,主要以补救性心理辅导为主,以发展性与预防性心理辅导为辅。但由于补救性心理辅导主要对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需要,往往比较被动,有一定局限性,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辅导为主,补救性功能心理辅导为辅,方能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辅导的帮助,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路阳、谢安国.心理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1(01).
[2]孙清萍.构建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3]敖方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D].广西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心理辅导;发展;预防;补救;班主任
中国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10-01
青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巨大变化,这在信息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尤为显著。一方面,生活环境日新月异,青少年对此充满了疑惑、好奇与焦虑;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习竞争加剧,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念,使学生面临过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一些学生存在着学习方法、考试、面对挫折、人际交往及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障碍,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终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学生需要及时得到辅导以渡过这个“多事之秋”。作为班主任来说,应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开发智能、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并树立信心,最终取得进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心理辅导一般具有三种功能: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
一、发展性功能及实施
该功能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应激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笔者所带的的高三(5)班,独生子女50人,占总人数的92.6%。学生普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过分信赖,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正确态度,即“批评不起、失败不起”,严重影响学生个人和班级在学习等方面的竞争力。为此,我制订了科学的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开展“耐挫折教育”活动。首先,具体分析每位学生,观察其言行,探寻其耐挫能力差距所在。把准脉,摸准病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分析材料和具体辅导方法记录在案,出现问题时可供查阅参考。分析发现主要有两类学生会出现耐挫障碍:成长比较顺利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前者表现为当别人指出其缺点时,往往难以接受,无法承受这种所谓的“挫折”的考验。因此对于此类学生,对其优点,我往往进行选择性忽视,使其在这种忽视中得到磨练,提高耐挫力。而第二类则往往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足,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挫折。对于这部分学生,则采用选择性重视。仔细观察其学习和生活,有一点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和肯定,帮助其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其次,重视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高三一开学,我就要求每一位学生树立自己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并落实到文字,制成墙报。通过营造抗挫折教育氛围,激励学生。
二、预防性功能及实施
预防性功能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实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识,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与焦虑,并主动寻求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在进行此类心理辅导过程中,我首先开展心理健康学习和指导,邀请心理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使之在各种活动中磨练意志。与此同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自我学习。通过心理知识的传授,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学生也愿意向学校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另外发挥本人所授英语学科的特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利用教材中相关材料,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使之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通过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点点滴滴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补救性功能及实施
补救性功能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直接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它形式多样,如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接受失败,调节人际关系等,从而增强自主性,树立自信心。这种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一种辅导方式。高三(5)班刚接手时是一个“三差班”,即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在接手后的两周内,我着重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以调整其学习方式,尽早适应高三学习生活。之后,班级运行逐渐正常,大部分同学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在此基础上,我细心观察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及学习习惯,尽早发现一些不正常交往和人际关系冲突,与学生平等交流,坦诚沟通,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此外,高三考试频繁,重大考试接二连三。部分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心理承受不起,往往表现为考前紧张,甚而情绪失控;考后灰心沮丧。这种悲观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其学习,更不利于其身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了解该生在家情况,另一方面把该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家长,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学生,和家长一起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帮助其摆脱悲观消极的情绪。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在传统班级管理中,主要以补救性心理辅导为主,以发展性与预防性心理辅导为辅。但由于补救性心理辅导主要对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需要,往往比较被动,有一定局限性,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辅导为主,补救性功能心理辅导为辅,方能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辅导的帮助,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路阳、谢安国.心理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1(01).
[2]孙清萍.构建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3]敖方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D].广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