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中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从建立财务预测系统、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完善财务核算、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在新的经济时期,如何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单位内部的经济行为更加合理,并对单位内部各层次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的监控,为领导层决策提供财务依据,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46-02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形式与行政机关单位相同,主要任务是以接收上级拨款、支付各项事业开支为主,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性不足,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确立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一样要求进行会计预算与核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显露出来。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在潜力,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事业单位账务管理体系,使单位各种经济行为合理合法,为领导层与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监控内部财务,防范风险事件,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一、建立单位内部财务预测系统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宏观管理系统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预算会计,也可以说,预算是事业单位会计的第一步。受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各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都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还有的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预算过程中多要指标与计划,给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预算造成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创造客观条件。在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资金进行预测,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其目的是编写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
具体规划各年度财务活动的收支预算的内容及指标是财务预测系统的重要内容。在编制预算前,要针对单位近些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于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除去偶然性因素,客观合理地分析单位年度预算需求,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各项财务活动的内容与指标。对于收入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坚持稳健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收入预算的可行性。对于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坚持抓住重点、各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财务预算的内容可以为定额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考核预算的执行提供依据。
二、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如何管理资金创造更好的效益?资金管理工作应做好筹集与运用。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一些单位进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除去已有的资金来源,开拓多渠道资金来源,可以参照企业模式,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也可以引入民资本,或引入外资。但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必须防范风险,确保筹集资金的总需求量与成本,优化内部结构,降低风险系数。
(二)实施财务监控制度
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重要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要在财务的收支方面严格实施财务监控制度,不能随意挪用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超出支出与年未突击性支出行为。
(三)发挥分配制度的杠杆效应,拓宽资金管理范畴
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问题,要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杠杆效应,努力协调各项账务关系,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拓宽资金管理的范畴,重视资金的预测、组织与管理工作,为单位的资金运转提供更多的渠道与方式。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有效地配置货币与实物资源,提高对于违法违纪等行为的监控力度。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健全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从资金与资产、采购到付款、投资到收益等各个方面加强建设,不能仅流于形式,要将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一)关于货币资金与实物资产的控制
为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货币资金的收支与保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相关机构与人员要互相制约。为防止实物资金的毁损、丢失与流失,要建立审批、记录与保管等相互分离与制约制度,由专门人员控制实物的领发,以便于实物资产的保管、领用与清理。
(二)关于对外投资的控制
为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规范对外投资的决策程序,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有会计人员参与,对于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加强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对于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与实施环节加强会计控制,对于重大投资失误要实行问责制度。
(三)关于工程项目的控制
为打击、遏制与预防项目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的犯罪行为,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的决策程序与责任制度,如情况需要可委派专门会计,监控工程项目的实施。
(四)关于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防止单位在采购与付款过程中存在的回扣问题,预防资金流失,必须建立完善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规范申请、审批、验收与付款程序,防止“一言堂”决定采购的种类、数量与品牌。通过对于采购环节的制约与监督,强化内部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事业单位高额的固定资产,多数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状态。加强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必然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清查资产开始,健全资产明细账,清理产权关系,严格执行资产出入库管理,定期清查,做到账物一致。为合理有效地使用与管理资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要进行分类核算,要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与价值,防止固定资产的低价流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专职人员,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优化资产配置与优化,有效防止固定资产的贪污浪费与流失。 五、加强成本管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以绩效为主的考核标准,应用“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单位内部各部门应明确目标与责任,加强成本控制,建立考核制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效益。
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包括人员成本管理、物资消耗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和产业成本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员工的数量、性别、年龄及职称等人员结构配置。在工作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配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要注意控制数量,防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增加单位经费负担。物资消耗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单位日常公务费用的支出,包括办公经费、水电费、差旅费、维修费、培训费等,是成本核算中最易控制的费用,事业单位对于这部分经费要加强管理。专项成本管理是指购置设备与项目建设经费支出。产业成本管理是指单位在保证自身本职工作前提下开展的有偿服务活动,目的是增加自身发展能力,对于各种收入与支出项目要正确核算成本。
六、完善财务核算
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管理是按本单位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内部各种经济现象进行核算分析,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为领导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一)转化会计信息为内部财务管理信息
会计信息是由专门的处理方法生成,不能完全反映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必须对于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满足管理的需要,有利于为领导层进行决策。将财务报表及时转化为财务分析说明。
(二)加强财务分析的定期性
对于不同财务报表间的数据分析,表中相关指标的分析、收支费用的分析及资金运作效益分析等。
(三)建立核算工作责任制
建立单位各项核算的责任制,通过实际支出与计划间的对比分析,对于预算的实际支出与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七、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市场经济具有其风险性。资本结构的多样性与投资渠道的复杂性,使各种风险不断出现。事业单位如能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则能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两个方面防范风险。
(一)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因为负债筹资引发的到期不能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由于筹措资金的方式与渠道不同,偿还压力也大小不一。合理的资产结构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现金的流程进行监控,确定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如偿还能力、获利能力、经济效益与发展空间等。对于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散、控制、降低风险。
(二)防范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来源于在生产活动与投资活动中,资金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事业单位的风险是以投资过程为主,对于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对于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在决策前提高风险意识,获取高额回报。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账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对于事前管理的有预算管理;对于事中管理的有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成本管理与核算管理都是为事前与事中管理提供相关资料与依据;内控制度是保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与事中管理的全过程,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鲲鹏,姚钢,王蔚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02).
[2]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05).
[3]兰新锐.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05).
[4]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3).
[5]郝春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06).
[6]周昌红.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46-02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形式与行政机关单位相同,主要任务是以接收上级拨款、支付各项事业开支为主,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性不足,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确立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一样要求进行会计预算与核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显露出来。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在潜力,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事业单位账务管理体系,使单位各种经济行为合理合法,为领导层与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监控内部财务,防范风险事件,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一、建立单位内部财务预测系统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宏观管理系统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预算会计,也可以说,预算是事业单位会计的第一步。受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各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都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还有的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预算过程中多要指标与计划,给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预算造成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创造客观条件。在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资金进行预测,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其目的是编写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
具体规划各年度财务活动的收支预算的内容及指标是财务预测系统的重要内容。在编制预算前,要针对单位近些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于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除去偶然性因素,客观合理地分析单位年度预算需求,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各项财务活动的内容与指标。对于收入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坚持稳健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收入预算的可行性。对于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坚持抓住重点、各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财务预算的内容可以为定额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考核预算的执行提供依据。
二、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如何管理资金创造更好的效益?资金管理工作应做好筹集与运用。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一些单位进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除去已有的资金来源,开拓多渠道资金来源,可以参照企业模式,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也可以引入民资本,或引入外资。但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必须防范风险,确保筹集资金的总需求量与成本,优化内部结构,降低风险系数。
(二)实施财务监控制度
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重要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要在财务的收支方面严格实施财务监控制度,不能随意挪用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超出支出与年未突击性支出行为。
(三)发挥分配制度的杠杆效应,拓宽资金管理范畴
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问题,要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杠杆效应,努力协调各项账务关系,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拓宽资金管理的范畴,重视资金的预测、组织与管理工作,为单位的资金运转提供更多的渠道与方式。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有效地配置货币与实物资源,提高对于违法违纪等行为的监控力度。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健全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从资金与资产、采购到付款、投资到收益等各个方面加强建设,不能仅流于形式,要将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一)关于货币资金与实物资产的控制
为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货币资金的收支与保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相关机构与人员要互相制约。为防止实物资金的毁损、丢失与流失,要建立审批、记录与保管等相互分离与制约制度,由专门人员控制实物的领发,以便于实物资产的保管、领用与清理。
(二)关于对外投资的控制
为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规范对外投资的决策程序,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有会计人员参与,对于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加强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对于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与实施环节加强会计控制,对于重大投资失误要实行问责制度。
(三)关于工程项目的控制
为打击、遏制与预防项目招投标、承发包过程中的犯罪行为,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的决策程序与责任制度,如情况需要可委派专门会计,监控工程项目的实施。
(四)关于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防止单位在采购与付款过程中存在的回扣问题,预防资金流失,必须建立完善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规范申请、审批、验收与付款程序,防止“一言堂”决定采购的种类、数量与品牌。通过对于采购环节的制约与监督,强化内部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事业单位高额的固定资产,多数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状态。加强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必然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清查资产开始,健全资产明细账,清理产权关系,严格执行资产出入库管理,定期清查,做到账物一致。为合理有效地使用与管理资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要进行分类核算,要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与价值,防止固定资产的低价流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专职人员,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优化资产配置与优化,有效防止固定资产的贪污浪费与流失。 五、加强成本管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以绩效为主的考核标准,应用“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单位内部各部门应明确目标与责任,加强成本控制,建立考核制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效益。
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包括人员成本管理、物资消耗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和产业成本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员工的数量、性别、年龄及职称等人员结构配置。在工作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配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要注意控制数量,防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增加单位经费负担。物资消耗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单位日常公务费用的支出,包括办公经费、水电费、差旅费、维修费、培训费等,是成本核算中最易控制的费用,事业单位对于这部分经费要加强管理。专项成本管理是指购置设备与项目建设经费支出。产业成本管理是指单位在保证自身本职工作前提下开展的有偿服务活动,目的是增加自身发展能力,对于各种收入与支出项目要正确核算成本。
六、完善财务核算
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管理是按本单位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内部各种经济现象进行核算分析,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为领导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一)转化会计信息为内部财务管理信息
会计信息是由专门的处理方法生成,不能完全反映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必须对于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满足管理的需要,有利于为领导层进行决策。将财务报表及时转化为财务分析说明。
(二)加强财务分析的定期性
对于不同财务报表间的数据分析,表中相关指标的分析、收支费用的分析及资金运作效益分析等。
(三)建立核算工作责任制
建立单位各项核算的责任制,通过实际支出与计划间的对比分析,对于预算的实际支出与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七、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市场经济具有其风险性。资本结构的多样性与投资渠道的复杂性,使各种风险不断出现。事业单位如能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则能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两个方面防范风险。
(一)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因为负债筹资引发的到期不能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由于筹措资金的方式与渠道不同,偿还压力也大小不一。合理的资产结构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现金的流程进行监控,确定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如偿还能力、获利能力、经济效益与发展空间等。对于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散、控制、降低风险。
(二)防范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来源于在生产活动与投资活动中,资金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事业单位的风险是以投资过程为主,对于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对于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在决策前提高风险意识,获取高额回报。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账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对于事前管理的有预算管理;对于事中管理的有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成本管理与核算管理都是为事前与事中管理提供相关资料与依据;内控制度是保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与事中管理的全过程,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鲲鹏,姚钢,王蔚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02).
[2]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05).
[3]兰新锐.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05).
[4]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3).
[5]郝春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06).
[6]周昌红.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