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党员素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更好的服务,是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民办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激励机制
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的队伍日益壮大,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沉渣泛起,使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如何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已成民办高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在走访多家民办高校,我们发现基本上都淡化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教师的业务能力是考核教师综合能力的关键,忽略党组织在企业的作用,更无需说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去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更好的服务。现将走访的30位教师党员部分结果总结如下:
从上述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党员在民办院校力量的发挥是微薄的,这与党的十七大的精神相违背。针对这种现状,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所谓激励是指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包括党员同志)都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只有不断激发个人的愿望和满足其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本质是是双赢,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激励的主体(企业管理者)和激励的对象(员工)的双赢,这种激励才是有效的。另外,我们还要弄清楚,激励与操纵并不一样(见图1)。
因此,在民办教师党员管理中,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党员的愿望和需求,用党的理论和工作的成就去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和建设小康社会而忘我工作、不断追求的热情和动力,而不是操纵党员同志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此,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永葆先进本色,永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激励机制的创新
党员激励机制是指在党员管理和教育中激励党员自觉践行《党章》、自觉争优创先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包括激励制度、激励措施、激励形式、组织机构等基本要素,还包括激励时机、激励次数、激励程度和激励方向等灵活的要素。其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要在现有政策和制度的框架内积极探索和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党员激励机制。
(一)了解教师党员的需求
要对教师党员进行激励,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各种需要可以归结到五个层次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教师党员的需要产生了教师党员的动机,动机驱动着教师党员去寻求目标。当教师党员产生了某种需要,而一时又不能得到满足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这就是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
教师党员有了动机之后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教师党员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教师党员的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为。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见图2)。
教师党员激励的任务就是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明确教师党员的激励目标,并帮助他们去实现目标,从而实现高校和教师党员共同发展。
(二)激励机制的建立
1、改进激励制度
管仲在回答齐恒公如何招贤納士时说:“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意思是说,只要注意做到在精神上礼遇,在物质上厚待,那么天下的贤能和人才就会找上门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倡导市场经济的今天,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要以人为本,同时注重党员的精神需要和物质诉求,实行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机制。而目前各民办高校奖励优秀教师党员的主要做法是在“七一”前后评选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等,并且表彰奖励的党员比例十分有限,对于绝大多数党员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利于激发多数党员参加到学先进做先进的活动中去。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改革奖励制度,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精神激励,提高党员素质
精神激励是以满足党员在精神方面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要用褒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晋升与降级等手段,通过典型的引导,荣誉的感召,责任感的促进,充分调动党员的忠诚、热情、干劲、承诺、责任和及自信等等。
(2)加大物质激励,满足党员发展的客观需要
物质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方式。在工作中,要通过尊重党员在政治上和物质上的追求,切实保障党员在政治上求上进、在价值上求认同的权益,即对优秀党员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在政治上、人生价值上给予提高和认同,不但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而且还要把优秀党员与干部任免、提拔结合起来,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始终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
对物质和价值的诉求是党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倡导奉献精神,同时也应该注重通过用物质和价值来对党员干部予以肯定和认同。实质上,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得以实现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神激励使物质激励的效果得到提高和升华。因此,我们除了加强党员的精神激励外,还应该理解和尊重党员干部对物质上的诉求,实行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机制。
2、丰富活动形式
调查表明,当教师党员按部就班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下滑趋势。适当丰富教师党员的生活,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活动的丰富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探索适合党员年龄、行为和思想特征的活动形式。当前要注意克服支部活动“工会化”、“福利化”倾向,纠正以人为本就是抓福利抓娱乐的片面认识,始终围绕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和追求崇高目标的主线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是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每一位党员都应当带头响应,做好表率。读书是创新的源泉。支部可以结合教师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爱好的需要,向党员推荐拟读书目,制定读书交流内容和思考内容,指导党员撰写读书体会,编写理论文章,对联系实际多读书、多写作的党员给予奖励。
二是以《党章》为内容,开展系列实践性主题活动。可以针对党的纲领、性质开展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参观革命胜地、历史影片欣赏、自学党史、学习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等活动,强化教师党员的表率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学以致用的教师党员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促进更多的教师党员加入到我们实践队伍中来。
三是爱岗敬业竞赛活动。搞好本职工作是教师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要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岗敬业竞赛活动,大胆奖励工作勤奋、廉洁自律、成绩显著的教师党员。
四是成立阳光岗位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都成立学生阳光岗位,而没有设置教师党员阳光岗位。让教师党员充分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以校为家的思想,将个人与企业紧紧结合在一起。
3、创新教育手段
要彻底改变支部工作行政化的做法,放棄过去那种对党员讲奉献多讲关怀少、讲政治多讲人情少、讲抽象道理多讲具体是非少的做法,使党员思想工作有血有肉,符合情理,切合实际。为此,要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要尊重党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诉求,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激发党员长期奉献的精神和热情。
抓好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关键,但要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在教育的方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由缺乏对党员个性了解和渗透的单一型教育,向区分党员的职业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而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层次型教育转变;由过去的那种你讲我听的单调的静态教育,向寓思想教育于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动态教育转变;由缺乏沟通的单向引导型教育,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做到“五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电化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教育相结合;党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围绕“三度”做文章:拓宽教育广度,把科技、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党员教育内容;挖掘教育深度,按照实际、管用的原则,掌握知识精髓;加大教育力度,通过完善轮训培训、考试考核等项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4、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员激励机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单位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党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党员激励的方法、内容、奖励办法等,要指导支部做好党员激励和考评的具体工作,使党员激励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志刚、黄明哲.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8,(4):23-28.
[2]姚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68-7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民办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激励机制
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的队伍日益壮大,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沉渣泛起,使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如何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已成民办高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在走访多家民办高校,我们发现基本上都淡化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教师的业务能力是考核教师综合能力的关键,忽略党组织在企业的作用,更无需说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去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更好的服务。现将走访的30位教师党员部分结果总结如下:
从上述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党员在民办院校力量的发挥是微薄的,这与党的十七大的精神相违背。针对这种现状,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所谓激励是指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包括党员同志)都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只有不断激发个人的愿望和满足其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本质是是双赢,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激励的主体(企业管理者)和激励的对象(员工)的双赢,这种激励才是有效的。另外,我们还要弄清楚,激励与操纵并不一样(见图1)。
因此,在民办教师党员管理中,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党员的愿望和需求,用党的理论和工作的成就去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和建设小康社会而忘我工作、不断追求的热情和动力,而不是操纵党员同志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此,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永葆先进本色,永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激励机制的创新
党员激励机制是指在党员管理和教育中激励党员自觉践行《党章》、自觉争优创先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包括激励制度、激励措施、激励形式、组织机构等基本要素,还包括激励时机、激励次数、激励程度和激励方向等灵活的要素。其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要在现有政策和制度的框架内积极探索和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党员激励机制。
(一)了解教师党员的需求
要对教师党员进行激励,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各种需要可以归结到五个层次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教师党员的需要产生了教师党员的动机,动机驱动着教师党员去寻求目标。当教师党员产生了某种需要,而一时又不能得到满足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这就是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
教师党员有了动机之后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教师党员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教师党员的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为。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见图2)。
教师党员激励的任务就是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明确教师党员的激励目标,并帮助他们去实现目标,从而实现高校和教师党员共同发展。
(二)激励机制的建立
1、改进激励制度
管仲在回答齐恒公如何招贤納士时说:“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意思是说,只要注意做到在精神上礼遇,在物质上厚待,那么天下的贤能和人才就会找上门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倡导市场经济的今天,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要以人为本,同时注重党员的精神需要和物质诉求,实行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机制。而目前各民办高校奖励优秀教师党员的主要做法是在“七一”前后评选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等,并且表彰奖励的党员比例十分有限,对于绝大多数党员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利于激发多数党员参加到学先进做先进的活动中去。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改革奖励制度,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精神激励,提高党员素质
精神激励是以满足党员在精神方面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要用褒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晋升与降级等手段,通过典型的引导,荣誉的感召,责任感的促进,充分调动党员的忠诚、热情、干劲、承诺、责任和及自信等等。
(2)加大物质激励,满足党员发展的客观需要
物质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方式。在工作中,要通过尊重党员在政治上和物质上的追求,切实保障党员在政治上求上进、在价值上求认同的权益,即对优秀党员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在政治上、人生价值上给予提高和认同,不但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而且还要把优秀党员与干部任免、提拔结合起来,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始终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
对物质和价值的诉求是党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倡导奉献精神,同时也应该注重通过用物质和价值来对党员干部予以肯定和认同。实质上,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得以实现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神激励使物质激励的效果得到提高和升华。因此,我们除了加强党员的精神激励外,还应该理解和尊重党员干部对物质上的诉求,实行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机制。
2、丰富活动形式
调查表明,当教师党员按部就班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下滑趋势。适当丰富教师党员的生活,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活动的丰富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探索适合党员年龄、行为和思想特征的活动形式。当前要注意克服支部活动“工会化”、“福利化”倾向,纠正以人为本就是抓福利抓娱乐的片面认识,始终围绕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和追求崇高目标的主线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是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每一位党员都应当带头响应,做好表率。读书是创新的源泉。支部可以结合教师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爱好的需要,向党员推荐拟读书目,制定读书交流内容和思考内容,指导党员撰写读书体会,编写理论文章,对联系实际多读书、多写作的党员给予奖励。
二是以《党章》为内容,开展系列实践性主题活动。可以针对党的纲领、性质开展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参观革命胜地、历史影片欣赏、自学党史、学习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等活动,强化教师党员的表率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学以致用的教师党员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促进更多的教师党员加入到我们实践队伍中来。
三是爱岗敬业竞赛活动。搞好本职工作是教师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要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岗敬业竞赛活动,大胆奖励工作勤奋、廉洁自律、成绩显著的教师党员。
四是成立阳光岗位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都成立学生阳光岗位,而没有设置教师党员阳光岗位。让教师党员充分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以校为家的思想,将个人与企业紧紧结合在一起。
3、创新教育手段
要彻底改变支部工作行政化的做法,放棄过去那种对党员讲奉献多讲关怀少、讲政治多讲人情少、讲抽象道理多讲具体是非少的做法,使党员思想工作有血有肉,符合情理,切合实际。为此,要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要尊重党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诉求,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激发党员长期奉献的精神和热情。
抓好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关键,但要改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在教育的方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由缺乏对党员个性了解和渗透的单一型教育,向区分党员的职业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而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层次型教育转变;由过去的那种你讲我听的单调的静态教育,向寓思想教育于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动态教育转变;由缺乏沟通的单向引导型教育,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做到“五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电化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教育相结合;党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围绕“三度”做文章:拓宽教育广度,把科技、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党员教育内容;挖掘教育深度,按照实际、管用的原则,掌握知识精髓;加大教育力度,通过完善轮训培训、考试考核等项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4、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员激励机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单位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党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党员激励的方法、内容、奖励办法等,要指导支部做好党员激励和考评的具体工作,使党员激励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志刚、黄明哲.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8,(4):23-28.
[2]姚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68-7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