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分析如何优化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同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软弱底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水平。
  关键词: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工程全长396m,隧道平均埋深20m、最大埋深50m,具體处在0.3%上坡的直线位置,此外隧道埋深较浅,且工程地质条件相当差。该隧道下伏基岩包括砂岩、灰岩、炭质页岩、硅质岩等;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粘土。该区域底层延性尤其复杂,且夹杂有泥质灰岩或灰岩,其中泥灰岩、页岩、炭质页岩局部极具弱膨胀性。该隧道穿越的岩层以软质岩为主,其中多数属全、强风化层,即节理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与强度超差。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具体呈弱硫酸型酸性,同时侵蚀等级H1,此外隧道开挖过程仅遇到较少的地下水及较小的隧洞涌水量。地表水以大气降水为主,其中雨季(4~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该隧道全线设计成V级围岩,其中围岩条件相当差。隧道开挖高度13.5m、开挖跨度16m左右,可见此隧道工程属软弱底层的大断面隧道。
  二、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的优化
  考虑到该隧道所穿越地带地层结构极具复杂性,定量评价采用数值分析法极有必要。根据该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开挖成本与施工工期的要求,最终提出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方案,而拟采用CRD法开挖,其中CRD法开挖指把断面分解成上、中、下、左、右六部分进行开挖;三台阶七步开挖方法指隧道开挖过程,把全工程分解成七大开挖面,首先相互错开、同时开挖前后不同的位置,其次分部同步支护至支护整体,以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如此实现向纵深方向逐步推进,此外三台阶七步法开挖要求把隧道开挖断面分解成上、中、下、底部四大部分,随后再实施错台台阶开挖。本章节采用FLAC2D软件、有限差分原理,对CRD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优化比选,以确定最优施工方案。首先借助FLAC2D软件,分别对CED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施工模拟,其中施工模拟过程,岩土体物理力学材料参数的选取视隧道地质钻孔勘察报告而定,见表1。
  表1 各地层主要物理参数
  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到CRD法、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方案各开挖阶段、开挖完成后、支护施作完成后支护结构与隧道围岩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如围岩扰动情况、围岩位移场等),同时再根据表1所示参数便可判定两种施工方案的开挖与支护效果。
  (一)位移场分析。隧洞开挖后势必引起四周围岩发生位移变形,其中竖向位移直接反映着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所以分析围岩的竖向位移相当必要。现采用FLAC2D软件进行施工模拟,由此获取两种开挖工法各开挖步开挖后的竖向位移云图。总体而言,从各开挖步所产生的竖向位移而言,CRD法对沉降发展范围、沉降增量两方面的控制皆较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更优,其中CRD法所产生的最大沉降值2.1cm;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所产生的最大沉降值8.5cm,此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所产生的水平位移场亦较CRD法大,可见若从围岩稳定性角度而言,CRD法对围岩的稳定性更有利。
  (二)围岩扰动分析。若想全面对比CRD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必须获取到两种开挖方法对围岩的扰动情况及塑性区的大小与分布情况。考虑到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具有开挖矢跨小、开挖隧道断面大、开挖活动对围岩的扰动大、初支无法快速封闭、周边部位易形成发展范围较大的塑性区等特点,而CRD法能够使各分块快速闭合,那么对围岩变形起着抑制作用,因此所形成的塑性区仅具有较小的发展范围。针对两种开挖方法所产生的隧道周边剪应变,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所产生的最大围岩剪应变达70*10-3,而CRD法开挖所产生的最大围岩剪应变仅达10*10-3,可见CRD法的最大围岩剪应变较三台阶七步法超出1个数量级。
  综上所述,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看出,CRD法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均较三台阶七步法,此外若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亦可判定CRD法更适合此项隧道工程。
  三、软弱底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2009年12月开始,该隧道便开始采用三台阶七步法、CRD法进行开挖,同时开挖作业始终坚持“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短进尺、早封闭”的施工原则。
  (一)施工概况。隧道施工初期采用CRD法进行开挖,即把开挖断面分成六部分进行开挖,如此累计完成进口端施工96m、出口端施工60m。但洞口施工后需对原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同时需再次分析工期计划。因施工工期相当紧迫而必须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完成剩余部分隧道的开挖,以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
  (二)施工控制措施。为把隧道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提高到较高水平,除进行施工方案的必选、监测设计外,也应制定出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措施,即:
  1.控制开挖进尺与步长。该隧道V级软弱围岩段的拱部按1榀钢拱架的间距对各循环开挖进尺进行控制,其中下台阶按2榀钢拱架的间距进行控制,注意左右跳槽开挖、初期支护结构快速落底,以防发生悬空问题或超挖问题,此外上下台阶间长度控制到3~5m,而左右两侧间距控制到10m。各步骤开挖后均需尽快施作初期支护结构,亦或采用临时横撑把初期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下台阶部位各循环开外进尺按4~6榀钢拱架的间距进行控制(≤3m),注意洞内临时排水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以免积水浸泡到拱脚基础,进而确保施工安全。
  2.支护。针对开挖后侧壁临空面及掌子面出现渗漏水情况的地段,必须事先粗喷厚3~5的混凝土,随后再复喷至要求厚度,注意此环节采用湿喷工艺。针对钢拱架的架设,钢拱架的拱脚部位用槽钢垫垫起来,钢拱架的接头部位采用双面焊缝焊接起来,随后再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注意缝隙部位加垫钢板,同时双面焊接牢固;各榀钢拱架的锁脚锚杆增至4根,同时与钢拱架焊接成整体,以确保锁脚锚杆的数量、长度、外插的角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喷射混凝土的表面必须足够平整,以便挂设防水板。
  3.仰拱及二衬施作。根据裂缝发展及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及仰拱回填后,隧道拱顶沉降四周的收敛变形必定日趋稳定,所以务必尽早封闭支护结构,同时开始仰拱及二衬施作,以控制沉降及变形发展。
  4.监控量测。隧洞内拱顶/脚下沉、仰拱填充层沉降、洞周收敛等观测必须及时开展,同时点绘时态曲线,随后再对施工工序距离与变形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判定初期支护与围岩的稳定性。工序转换期间及雨天,观测工作必须加密加强,同时必须每天对临时横撑与初期支护的变形与开裂情况进行观察,若变形异常,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如加强临时支护或初期支护、停止施工,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测试分析土体的含水量时,若土体含水量>18%,必须开展基底承载力试验,以加固地基及加强二衬,进而确保隧道营运安全。
  参考文献:
  [1]蒙秀林. 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2012,33:40-41+43.
  [2]夏润禾,徐向叶.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与实践[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S2:1753-1757.
  [3]苏立华. 富水浅覆不均匀地层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J]. 铁道建筑,2012,01:51-53.
  作者简介:
  许艳松,男,1980年5月10日,河北省,河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三分公司,071000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保障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能够淘汰旧技术及就模式,引进及创新技术,有利于促进技术与模式的更新换代。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探讨其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业与基础建设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冬期生产施工准备,以便顺利进入正常的冬季生产施工状态。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否要防止混凝土是早期受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从原材料、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
期刊
摘要:节能减排是我国一直宣传的口号,其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由于我国的市政工程项目多数都是建设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在具体的施工中难免会对周围的环境及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造成影响,其污染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施工中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为国家建设出更多的绿色工程。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
期刊
摘要:转换层能在高层建筑的中部提供较大的空间,目前我们用的较多的是梁式转换层。而模板支撑体系是转换梁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使转换层的施工质量提升。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转换梁的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转换层;模板;钢管支撑架  引言  随着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追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都有着宽敞的入户大堂,其本
期刊
摘要:近年来工业厂房开始采用钢结构为支撑,建立大空间的生产作业范围,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设施保障。新型厂房采用钢构件作为空间支撑体,其施工阶段需注重钢构件安装技术的科学应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钢结构厂房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建筑;钢结构;厂房;施工管理  一、工程概述  随着建筑材料工程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钢结构工业厂房应用价值得到行业认可,兴建钢结构厂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在的建筑行业比较复杂,对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也不仅限于方案和交底两方面,还需要丰富的现场经验,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涉及到的施工技术,从加强现代技术运用、控制施工进度、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
期刊
摘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在日益的上升,我国的对于公路建设事业在不断的投入。对于公路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技术都是建设的重要环节。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的建设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公路工程要有过硬的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来保证公路的有效性。在当今社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则要了解我国现阶段国内的公路运营现状,尽可能的多进行研究公路的施工技术和公路质量问题,为建设高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中间存在着大量的浪费问题,建筑行业的业绩也在逐渐下滑。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的施工现状,找到我国施工行业存在的不足,并在傳统的施工理念上更新绿色施工的概念,使得建筑施工行业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施工现状;绿色施工  1.前言  随着建筑市场越加的繁荣,施工企业也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车流量的日益增大,公路桥梁建设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一些工程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公路交通对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及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对公路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其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对路桥建设中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作出阐述。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混泥土;路基
期刊
摘要:采用滑模施工钢筋砼井塔,有着优质、快速、施工简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的特点,但是整个提升系统在施工中的偏扭问题经常发生,本文详细的介绍矿井副井井塔滑模施工的技术,分析框剪结构滑模施工中产生偏扭的原因,阐述纠偏措施,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框剪结构滑模;纠偏;预防  框剪结构在滑模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操作平台偏移或因偏移引发平台的环向扭转。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更主要是改变了结构的受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