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04+.2
1、 建立集体性监督体系,提高执法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作为监督执法的有效管理机制,充分保障执法管理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是改善执法,强化执法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深化工程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以此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工程质量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提高监督执行力为主的,而且在不断加强的监督管理中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具备一定的监督管理经验。要给予充分的执法授权,让执法人员完全了解到不同级别监督管理和不同执法程序发展的层次化。
2、建立可预见性与可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这种监督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提高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为主,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的主动预见性措施和主动服务性措施的提出,要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与风险预防,事中控制与风险发展状况,事后控制与风险反馈设计等等,在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管理中,通过不同时间段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风险防控,区别不同的风险类别,降低因为不同时间段风险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差异和问题,在通常状况下,工程质量受到威胁,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出现场指导,遵循现场管理监督预案,以便于控制被动的局面。
3、建立与完善监督与实物管理并行的发展机制,而且要利用好实物管理监督向工程建设质量行为监督的发展与延伸,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可以迅速实现最小化风险的运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一般将工程质量监督产品质量作为监督对象,对工程建设的各个工程质量建立起责任审查行为,通过日常审查和监督排查进行工程结构的定位,完善了监督模式,而且在建设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实现了全要素的覆盖式监督管理过程,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問题给予排查,提高了社会排查的能力,降低了工程质量风险。
4、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发展的有效性与其权威性,监督机构必须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以便于快速提高监督管理的能力,改善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行为,建立质量管理标准,设立一种全新的质量学习模式,利用质量改革,提高工程发展的建设水平,从传统的敲打,看,摸形式的排查方式转移到专业化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排查方式。
5、工程质量不是单一因素,所以要尽量多角度,多元化分析工程质量存在的风险因素,作者几十年的从业经验表明,国外的经验就是要以工程质量关为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健全性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够实现工程质量风险的最小化,这种体制的几个层次主要为:政府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单位的制度,建筑公司投入产品的审查制度等等,通过这几个层次详细划分和构成来限制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充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降低工程质量的风险,而且在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状态下,必须要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可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来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要设立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网络数据的监督监管能力,信息的完整程度。
6、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际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加强法制建设。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傲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7、那么现在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
二是政府质量监督重点监督什么,不够明确。现在是全面在做,如三到位、五到位等。
三是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政府质量监督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但现有的监督人员中大量还是施工方面的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我们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结构质量为重点,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政府最关心的是结构安全问题,是不要出现倒房子、塌桥这种恶性质量事故,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要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呢?因为,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有问题,结构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数不够,怎么能保证结构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结构质量问题。政府
进行质量监督,拿什么能管住人呢?就是实行使用许可制度。
8、政府质量监督制度有几个要点: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一个层次是政府的。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制定出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明确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人员条件、设备设施、检测业务程序以及监督管理和相应处罚,解决检测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不公正问题。我们认为,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方可在市场上提供检测服务,并对自己出具的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只有这个环节规范了,工程质量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近两年在广东地区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做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还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专设一章予以规定。我们要结合其贯彻实施,组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活动。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
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谁来代表、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现行的办法是工程监理。因此,谈监理,也就是在谈建设单位如何对质量负责。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目
前,质量大检查直接到施工现场,检查直接生产者的工作情况,以后这种做法会越来越少。由于现在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太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太多。很多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根本不落实。因此,在现阶段还要靠外力去促进它落
实。
今后的质量大检查重点放在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上,住宅工程突出检查结构质量。重点检查对强制性技术标准贯彻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定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要求开展一次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专项督查,促进各地切实落实这项管理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1]李海峰 《论建筑质量管理机构的发展创新》 《山西建筑》2010年7月 70-72
[2]沈强 《浅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的现状》 《价值工程》2011年2月 80-8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04+.2
1、 建立集体性监督体系,提高执法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作为监督执法的有效管理机制,充分保障执法管理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是改善执法,强化执法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深化工程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以此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工程质量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提高监督执行力为主的,而且在不断加强的监督管理中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具备一定的监督管理经验。要给予充分的执法授权,让执法人员完全了解到不同级别监督管理和不同执法程序发展的层次化。
2、建立可预见性与可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这种监督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提高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为主,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的主动预见性措施和主动服务性措施的提出,要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与风险预防,事中控制与风险发展状况,事后控制与风险反馈设计等等,在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管理中,通过不同时间段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风险防控,区别不同的风险类别,降低因为不同时间段风险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差异和问题,在通常状况下,工程质量受到威胁,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出现场指导,遵循现场管理监督预案,以便于控制被动的局面。
3、建立与完善监督与实物管理并行的发展机制,而且要利用好实物管理监督向工程建设质量行为监督的发展与延伸,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可以迅速实现最小化风险的运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一般将工程质量监督产品质量作为监督对象,对工程建设的各个工程质量建立起责任审查行为,通过日常审查和监督排查进行工程结构的定位,完善了监督模式,而且在建设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实现了全要素的覆盖式监督管理过程,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問题给予排查,提高了社会排查的能力,降低了工程质量风险。
4、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发展的有效性与其权威性,监督机构必须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以便于快速提高监督管理的能力,改善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行为,建立质量管理标准,设立一种全新的质量学习模式,利用质量改革,提高工程发展的建设水平,从传统的敲打,看,摸形式的排查方式转移到专业化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排查方式。
5、工程质量不是单一因素,所以要尽量多角度,多元化分析工程质量存在的风险因素,作者几十年的从业经验表明,国外的经验就是要以工程质量关为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健全性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够实现工程质量风险的最小化,这种体制的几个层次主要为:政府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单位的制度,建筑公司投入产品的审查制度等等,通过这几个层次详细划分和构成来限制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充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降低工程质量的风险,而且在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状态下,必须要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可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来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要设立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网络数据的监督监管能力,信息的完整程度。
6、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际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加强法制建设。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傲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7、那么现在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
二是政府质量监督重点监督什么,不够明确。现在是全面在做,如三到位、五到位等。
三是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政府质量监督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但现有的监督人员中大量还是施工方面的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我们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结构质量为重点,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政府最关心的是结构安全问题,是不要出现倒房子、塌桥这种恶性质量事故,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要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呢?因为,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有问题,结构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数不够,怎么能保证结构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结构质量问题。政府
进行质量监督,拿什么能管住人呢?就是实行使用许可制度。
8、政府质量监督制度有几个要点: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一个层次是政府的。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制定出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明确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人员条件、设备设施、检测业务程序以及监督管理和相应处罚,解决检测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不公正问题。我们认为,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方可在市场上提供检测服务,并对自己出具的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只有这个环节规范了,工程质量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近两年在广东地区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做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还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专设一章予以规定。我们要结合其贯彻实施,组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活动。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
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谁来代表、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现行的办法是工程监理。因此,谈监理,也就是在谈建设单位如何对质量负责。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目
前,质量大检查直接到施工现场,检查直接生产者的工作情况,以后这种做法会越来越少。由于现在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太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太多。很多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根本不落实。因此,在现阶段还要靠外力去促进它落
实。
今后的质量大检查重点放在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上,住宅工程突出检查结构质量。重点检查对强制性技术标准贯彻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定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要求开展一次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专项督查,促进各地切实落实这项管理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1]李海峰 《论建筑质量管理机构的发展创新》 《山西建筑》2010年7月 70-72
[2]沈强 《浅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的现状》 《价值工程》2011年2月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