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牵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中职电子专业就业面临的形式入手,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的原则,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1.前言
随着我国电子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企业、市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中职学校电子专业人员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的要求较高,对相关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电子专业的培养模式较多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习,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中职学校中,受到设备、时间、教师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子专业教学与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就业面临的困难
从目前市场、企业对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由于毕业生在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素质方面的原因,造成其在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个人的就业和成长。
2.1 实践能力偏弱,与企业需要有差距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员,但在不少中职学校中,受到生源质量、教学模式、实训时间能方面的影响,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偏弱,不少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往往不能较快的适应单位的要求,发挥技术特长,而是要从基础的操作开始学起,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招聘的热情。
2.2 学习能力不强,影响自身长期发展
就毕业生未来职业规划而言,由于自身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方面不强,导致其仅仅能够满足于现阶段的工作需求,而缺乏一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思维模式、知识储备、创新能力方面对自身的长远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其在企业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企业对员工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发展潜力的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
2.3 实际经验欠缺,对市场了解不清晰
电子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能力的人员,需要对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产品技术特点以及企业营销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少学生直接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市场动态以及相关要求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其在工作中难以针对市场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意见,或是在工作中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难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3.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作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将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向,突出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以此为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3.1 市场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始终关注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将如何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个人成才率作为标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变化,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将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联系、与企业协作,从而让学生不再对市场、对企业有陌生感、恐惧感。
3.2 自主性原则
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和教师要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要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对自身有着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提高自身发展的潜力,适应未来变化的市场和企业要求。
3.3 引导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看到如何做,更要使其掌握具体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教学的效率提升,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使学生学会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实践的操作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 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实践作为教学的推动力,用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变以往单独以理论考试作为评判标准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渗入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在考核过程中,用实践能力来衡量学习效果,用作品来作为评判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建立更为客观和合理的评判体系。
4.实现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认清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牵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瞄准市场、瞄准企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4.1 瞄准企业需求,转换教学思路
学校与教师要转变观念,始终瞄准企业需求,将企业的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体系构建上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互衔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一是确立学习方向。在教学开始前,学校与教师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用人的导向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时代性,满足未来就业需要。二是加强校企结合。在企业定向委培协议中,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了解企业自身的设备、人员状况,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未来进入企业中应了解的内容。三是引入企业元素。主动请企业的高层次人员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传经送宝,提高其学习的目标性。
4.2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特别是要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选择上做文章。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突出时代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对当前教学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压缩,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要求,为实践教学空出更多的时间,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原理和要领。二是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突出实践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和项目,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重点,更要掌握操作技巧,通过考试来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拓展实践舞台,将企业的操作间、实验室充分的利用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发挥企业在设备、科研方面的特点,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树立正确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是转变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作用引导和组织工作,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职场巨大压力来告诫学生,通过现场观摩、专题讲座来告诉未来就业的形式,用实践考核、动手检测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四是加大实训力度。坚持“联合、共建、互补、共赢”力针,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力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建成一个知识整合与技能训练、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使实训教学在基地中达到有效融合,最终形成优势资源的互利互惠。
参考文献
[1]陈国兴.从就业市场需求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2]陈鹏.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2012(3).
[3]薛岳闪.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视野, 2012(30).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1.前言
随着我国电子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企业、市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中职学校电子专业人员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的要求较高,对相关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电子专业的培养模式较多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习,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中职学校中,受到设备、时间、教师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子专业教学与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就业面临的困难
从目前市场、企业对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由于毕业生在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素质方面的原因,造成其在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个人的就业和成长。
2.1 实践能力偏弱,与企业需要有差距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员,但在不少中职学校中,受到生源质量、教学模式、实训时间能方面的影响,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偏弱,不少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往往不能较快的适应单位的要求,发挥技术特长,而是要从基础的操作开始学起,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招聘的热情。
2.2 学习能力不强,影响自身长期发展
就毕业生未来职业规划而言,由于自身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方面不强,导致其仅仅能够满足于现阶段的工作需求,而缺乏一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思维模式、知识储备、创新能力方面对自身的长远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其在企业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企业对员工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发展潜力的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
2.3 实际经验欠缺,对市场了解不清晰
电子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能力的人员,需要对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产品技术特点以及企业营销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少学生直接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市场动态以及相关要求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其在工作中难以针对市场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意见,或是在工作中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难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3.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作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将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向,突出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以此为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3.1 市场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始终关注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将如何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个人成才率作为标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变化,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将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联系、与企业协作,从而让学生不再对市场、对企业有陌生感、恐惧感。
3.2 自主性原则
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和教师要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要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对自身有着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提高自身发展的潜力,适应未来变化的市场和企业要求。
3.3 引导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看到如何做,更要使其掌握具体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教学的效率提升,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从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使学生学会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实践的操作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 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实践作为教学的推动力,用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变以往单独以理论考试作为评判标准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渗入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在考核过程中,用实践能力来衡量学习效果,用作品来作为评判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建立更为客观和合理的评判体系。
4.实现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认清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牵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瞄准市场、瞄准企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4.1 瞄准企业需求,转换教学思路
学校与教师要转变观念,始终瞄准企业需求,将企业的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体系构建上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互衔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一是确立学习方向。在教学开始前,学校与教师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用人的导向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时代性,满足未来就业需要。二是加强校企结合。在企业定向委培协议中,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了解企业自身的设备、人员状况,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未来进入企业中应了解的内容。三是引入企业元素。主动请企业的高层次人员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传经送宝,提高其学习的目标性。
4.2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特别是要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选择上做文章。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突出时代的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对当前教学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压缩,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要求,为实践教学空出更多的时间,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原理和要领。二是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突出实践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和项目,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重点,更要掌握操作技巧,通过考试来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拓展实践舞台,将企业的操作间、实验室充分的利用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发挥企业在设备、科研方面的特点,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树立正确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是转变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作用引导和组织工作,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职场巨大压力来告诫学生,通过现场观摩、专题讲座来告诉未来就业的形式,用实践考核、动手检测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四是加大实训力度。坚持“联合、共建、互补、共赢”力针,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力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建成一个知识整合与技能训练、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使实训教学在基地中达到有效融合,最终形成优势资源的互利互惠。
参考文献
[1]陈国兴.从就业市场需求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2]陈鹏.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2012(3).
[3]薛岳闪.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视野, 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