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我国的电视鉴宝类节目大量产生,而且争议话题不断,本文回顾了其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解析了其娱乐性和商业性的原因,初步探索了避免“娱乐至死”对策。
关键词:鉴宝节目;文化;娱乐;对策
近十年来,从央视到地方卫视,电视鉴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产生了一股鉴宝热潮。鉴宝类节目最初以知识性、专业性吸引观众,后来商业味增多;近年来,娱乐性不断强化,甚至于有一种“娱乐至死”的倾向。
1鉴宝节目:从无到有
2002年,江苏卫视的《家有宝物》节目开播时,未引起太大反响。直到2003年,央视二套推出《鉴宝》节目,内容主要是藏家展示各种宝贝,台下四个方阵派代表观看辨别,评说真假,竞猜价格,最后,专家仔细鉴定后给出一个威权的说法并报出估价。凭借央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它渐为人所知并成为了中国电视鉴宝节目的雏型和“代名词”。后来,《鉴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关于《鉴宝》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它引发文物买卖,诱发盗墓等;后来,因为发生了以假充真的事情,《鉴宝》受到了大量的批评。2008年《鉴宝》停播。2009年,央视推出了新的鉴宝节目《寻宝》。多个地方卫视也争先恐后地办起了有自身地方特点的鉴宝节目。河南电视台的大型综艺文化益智类节目《华豫之门》是河南電视台四大品牌栏目之一,2008年10月,《华豫之门》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改版,最终被定型为鉴宝节目。广西卫视于2010年请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合办了《收藏马未都》,最开始时节目是三部分:展示藏品,答题竞赛,鉴宝。45分钟节目,最吸引观众的是15分钟的鉴宝环节。鉴宝节目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2012年10月1日,陕西卫视经改版后,推出了一档全新古玩收藏鉴赏栏目《华夏夺宝》。
2从“鉴宝”到“砸宝”
直到北京卫视《天下收藏》里主持人王刚手中铜锤的出现,石破天惊的“砸宝”,打破了鉴宝节目表面的平静。2006年开播的《天下收藏》的内容也是鉴定宝贝的真假,一期由专家分辩三件藏品。每期节目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共分为亮宝、辩宝、护宝三个环节。大体结构成型了,但还是没特别的亮点。王刚提出“砸宝”:直接把鉴定为赝品的东西销毁。王刚说,如果我不砸,收视率肯定要降的,因此就必须有这么一个悬念。①挥锤“砸宝”,成为《天下收藏》与其他鉴宝类节目的最大不同点,也是该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最大卖点。六年来,王刚在《天下收藏》里砸掉了315件民间持宝人带来的、被节目组专家团鉴定为赝品的“宝贝”。2012年5月,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出。到了8月,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后,质疑王刚砸掉的90%是真品,30%是珍品。这个笔墨官司,比方各执一词,至今也无结论。对于《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明确的表示,“绝不可能砸错!”民间藏家则表示,难以接受专家们对赝品“简单”和“粗暴”的评语。“集体走眼”在文物鉴定界不是没出现过:“鉴藏泰斗”史树青、“玉界泰斗”杨伯达给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估出24个亿的时候,也是五个人一起出具的鉴定证书。②公众在追问:到底是坚持“去伪存真”的节目宗旨?还是表演“电视暴力”?
3从“文化”到“娱乐”
对于文化性很强的鉴宝节目,除了天价的吸引力外,如何让更多的普通观众收看,增加可看性和必看性,提高收视率呢?这是让制片人头痛的事情。最终,多数节目的秘诀就是强加故事性、冲突性和娱乐性。从文化到娱乐,到底有多远?《华豫之门》还发生了一上起“干爹送给美女赝品翡翠” 闹剧。2012年5月10日晚,一个美女嘉宾走上了鉴宝台,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件翡翠玉观音挂件藏品。女嘉宾称来自北京,名叫安子熙。她说,翡翠观音是自己的“干爹”送给自己的。当主持人陈琨问女嘉宾的干爹是什么职业时,女嘉宾笑着说道:“我干爹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他对我特别好,我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当专家说出她的玉是玻璃或者什么东西做的,全场哄堂大笑。这期节目在网上被广为传播,那姑娘还被“人肉搜索”出来,她不掩饰地在节目播出几天后发微博说,上节目只是去当演员,她自己也是“假货”。节目组当时有人公开回应:“网络上谁都可以瞎说。”从“假翡翠”事件到“干爹门”,口水、讥笑满天飞……实是一个吸引眼球的闹剧。鉴宝节目发展了10年多,本来小众的收藏变成了大众的游戏,本来简单的鉴宝节目也被戏剧化地千变万化:海选、估价、让赝品上节目、砸假货……天价或者砸碎,这都是表演,都是娱乐!文化节目几近变成了娱乐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认为,观众所认为的鉴宝类节目必须代表的是“专业”、“权威”,如今的收藏类节目,其实早已经变味、变质,成为地道的娱乐节目,处处掺假和炒作。鉴宝节目越来越娱乐化,这是电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在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定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③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尼尔在《娱乐致死》一书中警告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4如何避免“娱乐至死”
当前,部分鉴宝类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的一夜暴富的投资收藏理念,以假乱真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这些问题引起了观众的不满,批评声不绝于耳。笔者认为鉴宝节目要取得长远的良好发展,要避免“娱乐至死”,就要学会尊重观众,遵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节目要把观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鉴宝节目这样本身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节目还是应回归文化传播的本质,将其知识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放在节目制作的中心位置上来。各个鉴宝节目应当严格自律,不能违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不能违规违纪。否则自毁形象,节目会遭到观众的摒弃,甚至因违规而被叫停。有关管理部门对于鉴宝节目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重视,相应管理办法也出台了。2012年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广播电视“鉴宝”类节目提出了系列要求。《通知》中规定,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由演员扮演持宝人,不得暗示或要求专家修改文物评估结果、高估文物市场价格。通知中还要求,文物鉴定类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法律规定允许买卖的文物;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文物鉴定类节目开展模拟交易、广告推销等文物商业经营活动。④藏友和观众,也应多从增长文化知识,提高鉴别能力和欣赏品味,不要太关注鉴宝节目的“故事”或“价格”,让观众引导节目前进和改进,也是一条好办法。
注释:①王刚.我本顽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213.
②朱晓佳,李宏宇.都说你砸错了:中国鉴宝节目观察[N].南方周末,2012-09-06(22).
③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致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0.
④吴敏,周豫.专家分析鉴宝节目乱象:快速鉴定难保准确[N].南方日报,2012-07-07(4).
关键词:鉴宝节目;文化;娱乐;对策
近十年来,从央视到地方卫视,电视鉴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产生了一股鉴宝热潮。鉴宝类节目最初以知识性、专业性吸引观众,后来商业味增多;近年来,娱乐性不断强化,甚至于有一种“娱乐至死”的倾向。
1鉴宝节目:从无到有
2002年,江苏卫视的《家有宝物》节目开播时,未引起太大反响。直到2003年,央视二套推出《鉴宝》节目,内容主要是藏家展示各种宝贝,台下四个方阵派代表观看辨别,评说真假,竞猜价格,最后,专家仔细鉴定后给出一个威权的说法并报出估价。凭借央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它渐为人所知并成为了中国电视鉴宝节目的雏型和“代名词”。后来,《鉴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关于《鉴宝》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它引发文物买卖,诱发盗墓等;后来,因为发生了以假充真的事情,《鉴宝》受到了大量的批评。2008年《鉴宝》停播。2009年,央视推出了新的鉴宝节目《寻宝》。多个地方卫视也争先恐后地办起了有自身地方特点的鉴宝节目。河南电视台的大型综艺文化益智类节目《华豫之门》是河南電视台四大品牌栏目之一,2008年10月,《华豫之门》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改版,最终被定型为鉴宝节目。广西卫视于2010年请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合办了《收藏马未都》,最开始时节目是三部分:展示藏品,答题竞赛,鉴宝。45分钟节目,最吸引观众的是15分钟的鉴宝环节。鉴宝节目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2012年10月1日,陕西卫视经改版后,推出了一档全新古玩收藏鉴赏栏目《华夏夺宝》。
2从“鉴宝”到“砸宝”
直到北京卫视《天下收藏》里主持人王刚手中铜锤的出现,石破天惊的“砸宝”,打破了鉴宝节目表面的平静。2006年开播的《天下收藏》的内容也是鉴定宝贝的真假,一期由专家分辩三件藏品。每期节目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共分为亮宝、辩宝、护宝三个环节。大体结构成型了,但还是没特别的亮点。王刚提出“砸宝”:直接把鉴定为赝品的东西销毁。王刚说,如果我不砸,收视率肯定要降的,因此就必须有这么一个悬念。①挥锤“砸宝”,成为《天下收藏》与其他鉴宝类节目的最大不同点,也是该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最大卖点。六年来,王刚在《天下收藏》里砸掉了315件民间持宝人带来的、被节目组专家团鉴定为赝品的“宝贝”。2012年5月,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出。到了8月,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后,质疑王刚砸掉的90%是真品,30%是珍品。这个笔墨官司,比方各执一词,至今也无结论。对于《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明确的表示,“绝不可能砸错!”民间藏家则表示,难以接受专家们对赝品“简单”和“粗暴”的评语。“集体走眼”在文物鉴定界不是没出现过:“鉴藏泰斗”史树青、“玉界泰斗”杨伯达给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估出24个亿的时候,也是五个人一起出具的鉴定证书。②公众在追问:到底是坚持“去伪存真”的节目宗旨?还是表演“电视暴力”?
3从“文化”到“娱乐”
对于文化性很强的鉴宝节目,除了天价的吸引力外,如何让更多的普通观众收看,增加可看性和必看性,提高收视率呢?这是让制片人头痛的事情。最终,多数节目的秘诀就是强加故事性、冲突性和娱乐性。从文化到娱乐,到底有多远?《华豫之门》还发生了一上起“干爹送给美女赝品翡翠” 闹剧。2012年5月10日晚,一个美女嘉宾走上了鉴宝台,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件翡翠玉观音挂件藏品。女嘉宾称来自北京,名叫安子熙。她说,翡翠观音是自己的“干爹”送给自己的。当主持人陈琨问女嘉宾的干爹是什么职业时,女嘉宾笑着说道:“我干爹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他对我特别好,我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当专家说出她的玉是玻璃或者什么东西做的,全场哄堂大笑。这期节目在网上被广为传播,那姑娘还被“人肉搜索”出来,她不掩饰地在节目播出几天后发微博说,上节目只是去当演员,她自己也是“假货”。节目组当时有人公开回应:“网络上谁都可以瞎说。”从“假翡翠”事件到“干爹门”,口水、讥笑满天飞……实是一个吸引眼球的闹剧。鉴宝节目发展了10年多,本来小众的收藏变成了大众的游戏,本来简单的鉴宝节目也被戏剧化地千变万化:海选、估价、让赝品上节目、砸假货……天价或者砸碎,这都是表演,都是娱乐!文化节目几近变成了娱乐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认为,观众所认为的鉴宝类节目必须代表的是“专业”、“权威”,如今的收藏类节目,其实早已经变味、变质,成为地道的娱乐节目,处处掺假和炒作。鉴宝节目越来越娱乐化,这是电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在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定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③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尼尔在《娱乐致死》一书中警告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4如何避免“娱乐至死”
当前,部分鉴宝类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的一夜暴富的投资收藏理念,以假乱真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这些问题引起了观众的不满,批评声不绝于耳。笔者认为鉴宝节目要取得长远的良好发展,要避免“娱乐至死”,就要学会尊重观众,遵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节目要把观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鉴宝节目这样本身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节目还是应回归文化传播的本质,将其知识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放在节目制作的中心位置上来。各个鉴宝节目应当严格自律,不能违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不能违规违纪。否则自毁形象,节目会遭到观众的摒弃,甚至因违规而被叫停。有关管理部门对于鉴宝节目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重视,相应管理办法也出台了。2012年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广播电视“鉴宝”类节目提出了系列要求。《通知》中规定,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由演员扮演持宝人,不得暗示或要求专家修改文物评估结果、高估文物市场价格。通知中还要求,文物鉴定类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法律规定允许买卖的文物;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文物鉴定类节目开展模拟交易、广告推销等文物商业经营活动。④藏友和观众,也应多从增长文化知识,提高鉴别能力和欣赏品味,不要太关注鉴宝节目的“故事”或“价格”,让观众引导节目前进和改进,也是一条好办法。
注释:①王刚.我本顽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213.
②朱晓佳,李宏宇.都说你砸错了:中国鉴宝节目观察[N].南方周末,2012-09-06(22).
③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致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0.
④吴敏,周豫.专家分析鉴宝节目乱象:快速鉴定难保准确[N].南方日报,2012-0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