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尼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詹姆士·穆尼,在各种管理学书中有时会提到,却总是寥寥数笔,语焉不详。这也难怪,穆尼的身前身后,有着大量光彩夺目的管理名家,前有法约尔、泰罗,后有巴纳德、西蒙,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比穆尼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要高。法约尔和泰罗,是古典管理学的开山鼻祖,穆尼不管有多么杰出,哪怕他对组织理论做出了多么重要的完善和修正,在人们眼里充其量不过是法约尔理论的追随者。巴纳德和西蒙,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学派宗师,穆尼在当时对组织理论的前沿探索,对于后来者来说,最大的贡献也不过是为巴纳德理论的诞生铺路奠基。穆尼被“夹在中间”,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了。
  不要说同身前身后的名家相比,就与同时代的人相比,穆尼的名气也赶不上与他同期的古立克和厄威克。从继承和发展法约尔思想体系的角度看,古立克和厄威克对法约尔的传承,无愧于管理过程学派第二代的代表,厄威克对管理原则的总结,古立克七职能说的提出,无疑都是对法约尔思想的进一步提炼和完善。而穆尼的思想,人们虽然也归之于管理过程学派,但他不是完全按照法约尔的思路展开的。在从实践经验中总结管理理论方面,穆尼恐怕比不上古立克和厄威克二人。同厄威克的《管理备要》、古立克的《组织理论笔记》相比,他们二人对现实管理的问题探讨,立足于经验证明的色彩更为鲜明。尽管穆尼自己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确实也以经验提炼和实际事例作为自己的基本叙述方式,但是,穆尼更偏重于对组织运行机制的思考。再加上古立克和厄威克以管理咨询为业,古立克的成就表现在为美国政府提供顾问方面,厄威克一辈子没有离开学术领域而且著述等身,他们对政府的影响和对学界的影响,显然要比穆尼大。穆尼研究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营活动的“捎带”。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投入商业谈判活动。而且对他个人而言,由于民众对他与纳粹的来往有看法,澄清在民间外交活动中同纳粹德国的密切关系造成的社会误解,要比组织研究的压力更大也更迫切。所以,穆尼的学术活动并未能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穆尼的学术成就,既不是法约尔和巴纳德等人的思想所能包含的,也不是古立克和厄威克等人的研究所能替代的。他以自己的研究方式,在管理思想上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他的独到之处,就是把自己由处在古典和现代管理理论夹缝之间的“生不逢时”,变成了联结二者必不可少的“恰逢其时”。
  穆尼的首要贡献,就是在法约尔和巴纳德的理论之间搭起了一座思想桥梁。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法约尔创立的管理过程学派,同巴纳德创立的社会系统学派差别极大,不具有学理上的同构性。法约尔的著述中,集中于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管理是什么?二是管理者应该怎样做?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具有法约尔烙印的五大要素和十四条管理原则。而这一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法约尔没有完成他的著作,所以,他的论证在逻辑推导和思想体系的严密性上略嫌不足。而穆尼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穆尼对组织的研究独创了自己的路线:以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探求组织的本质,由此提出协调原理;再由协调原理推导出权威在组织中的作用,用权威引出组织的等级原理;然后由等级分工的差异,推导出直线与参谋的不同表现,引导出职能原理。这种思路,已经超出了经验总结性质,而是一种组织的运行机理研究。穆尼对组织的这种研究,不再雷同于管理过程学派常用的职能划分或者要素排列方式,而是一种较为纯粹的学术解释。他不再对管理进行元素化的还原论追究,也不再对经营实践进行经验理性的归纳,而是着力于对组织的本质说明,为巴纳德的协作系统理论开了先声。正因为如此,本文在principle-词的翻译上,没有采用常见的“原则”,而是换为更能反映本质性的“原理”。尽管人们把穆尼看作法约尔的传人之一,但穆尼的学术思路,越过了法约尔的雷池,开启了一条研究组织的新路。看过穆尼的书后,再看巴纳德后来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不难发现,巴纳德致力于讨论组织本质的论证思路和方法,甚至巴纳德研究组织所用的词语和例子,同穆尼有极大的相似度。这种相似不是沿袭和照搬,而是一种学术风格的传承。从法约尔到穆尼,再从穆尼到巴纳德,有着清晰的学术脉络。仅仅这一条理论线索,就足以使穆尼在管理思想史上睥睨群雄。
  穆尼的第二个贡献,是在管理学研究的方法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古立克和厄威克等人。尽管穆尼没有对他的研究方法进行后人那种哲学化的说明,但是,这种方法上的独创渗透在他的书中。概括起来,就是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敏感,对组织进行感性与理陛、建构与演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全面论证。他对组织的理解之所以独到,得益于这种方法。相对于学院派来说,他有着雄厚的经验积淀;相对于经理人来说,他有着自觉的学术意识;相对于数学家来说,他重视感悟式的知道;相对于实践者来说,他推祟逻辑式的推理。因此,尽管他的著作用语略显累赘,没有拿起学术架子,却不折不扣地悟出了学术之道。他的现实影响不如古立克和厄威克,但他的学术悟性在二人之上。
  穆尼的第三个贡献,是站在社会和国家的角度研究管理。他的眼界超越了企业,也超越了管理本身,放眼于对社会发展的思考来论证组织。这正是他和赖利不厌其烦地对组织进行历史梳理的原因之一。在《工业,前进j》中,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历史分析,由历史引出了组织原理的论证,这种论证的落脚点又放在工业社会。正是这种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怀,使他的管理思想比同时代的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后来的德鲁克,也曾经强调过他是以社会研究而不是管理研究为职业,同穆尼极为相似。究其原因,穆尼是为了战胜经济大萧条而研究组织,德鲁克是通过反思纳粹的兴起而研究社会,两人的考虑角度具有共同点。没有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就难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学术水准。
  单就穆尼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影响而言,穆尼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学术作用。以管理过程学派的戴维斯(Ralph CurrierDayis)为例,1927年,原来在温彻斯特武器公司任职的戴维斯受命在通用汽车公司研究所建立了管理部,不久,他在这里读到法约尔的著作。1934年以后,戴维斯提出了“有机职能”概念,把管理职能确定为计划、组织、控制三种,尤其关注对管理职能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后来把研究重点转向高层管理。根据戴维斯的经历,学者断定,他在温彻斯特任职期间受到同时在这一公司供职的亚历山大·丘奇(A.H.Church)的影响。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断,他在通用汽车工作期间有可能受到穆尼的影响。而“有机职能”思想的提出,正是管理过程学派从经验归纳走向学术流派的标志。
  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穆尼关心的是“组织结构和设计的机制”。国内一些学者引用这一观点时,“机制”一词找不见了,就剩下了“结构”。再进一步,就是把他的三个原理等同于管理过程学派所说的职能划分,而忽视其内在的思想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样,穆尼就变成了一个仅仅是在管理职能划分上提出了三职能说的代表,他的贡献仅仅在于“三职能”“五职能”“七职能”的不同。即便把他看作管理过程学派的第二代人物,也是排名靠后的“之一”而已。我们有理由认为,以往对于穆尼的思想贡献被低估了。当我们看到穆尼以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比喻组织与管理的关系时,当我们推敲穆尼把组织目标看作宗教教义的词义内涵时,我们不难感受到穆尼著作中的那种学术追求。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看,有必要对穆尼的组织理论进行再次发掘。
其他文献
国美电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零售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家电消费通路。国美的终端门店既是家电销售平台,更是中国经济指数的“信息平台”。国美电器为中国家电产品整个产业链的供应商提供强大的终端消费引擎,利益相关者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几千亿元的经济规模和几百万人的就业。    “一边倒”的机构投资者    作为管理者陈晓认为,与员工一起分享企业成就,才是企业做大的根本保证。但作为大股东黄
期刊
沸沸扬扬的国美黄陈之争,了犹未了,人们的视线还是集中在谁胜谁败,也有人说真正的赢家是贝恩资本。不管是黄陈还是贝恩资本都是国美的一家人,作为一场内斗,正方反方必然是两败俱伤,互有利弊得失。  国美之争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黄光裕、陈晓的争斗源于国美面临的危机。这场危机的潜伏孕育在企业高速扩张与稳健经营的冲突。按理说,黄光裕提出的高速扩张战略,从长远发展和行业竞争格局看都是必要的,而陈晓坚持的关掉经
期刊
所谓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超过自己职责范围的行为,这种行为长期积累起来有利于组织的绩效。但这种行为不是组织要求的,也不会受到组织的正式奖励,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组织公民行为呢?很多研究者认为,当员工们感觉到组织对他们的支持或者组织对他们比较好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多做一些额外的贡献。  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来看,受到支持并不是员工愿意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理由,因此需要从其它角度来考虑其中的原因。如果从志愿者
期刊
“一票定输赢”的9.28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已经结束半个多月了,陈胜黄败的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口水战,而争论的重点大多是围绕着道德上的“忠义”二字,只有少数人把这次事件放在现代公司制度的框架下进行讨论。  从整个投票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黄陈之争并没有明显的谁胜谁负,整个结果基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黄得不到整个公司的控制权,陈也不能通过增发来扩大自己的控制权。国美之争的这一结果,恰恰体现了在充分透明规则之下,
期刊
零售商的大部分预算都用做店内营销活动,比如,改进商品陈列、促销、技术创新等。与此同时,顾客进入商店之前的影响因素则被长期忽视  从Kollat和Willett发现非计划购买(unplanned buying)的现象开始,它就受到了零售业的广泛关注。美国零售协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超市里的非计划购买现象非常普遍,大约70%的购买行为都是冲动购买(impulse buying)。  无论是研究者还是零
期刊
职业经理人到底可不可靠?  持“靠不住”观点的人看来,事实俱在,公论昭然,不必烦言。  然而,在现代公司治理的经典模式中,职业经理人扮演的可是一个相当积极甚至是光鲜的角色,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那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商业英雄,诸如韦尔奇、艾柯卡等人,其身份都是职业经理人。  两相对照,孰对孰错?    靠得住的人与靠不住的制度    自陈晓接任国美董事局主席以来,连续实施了重大措施,诸如
期刊
获得信任是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和工作要求。领导者如果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会带来人员的不稳定和人才的高流失率,影响企业的运转;领导者如果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会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品牌形象;领导者如果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会破坏公司的资金安全;领导者如果不能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会引致不安情绪和变动,使公司的发展受阻。  很难想象一个内部没有信任的企业,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众志成城。缺乏
期刊
詹姆士·穆尼是一位杰出的经理人,人们谈到他,通常都会关注他任职于通用汽车海外部时向国际扩张的经营贡献,还有他作为民间外交家在二战爆发前后奔波于德国与美国之间的斡旋,对于他的管理思想,很容易被学界所忽略。然而,他对组织的研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为成功的经理人,穆尼还是一位敏感的思想家,他以独到的眼光,著有《工业,前进!》一书,对组织原理进行了深入发掘,以协调、等级、职能三个原理讨论组织,使组织理论
期刊
在家电行业,李兴浩是个怪人。他是商人出身,非技术派,他知道自己生产管理的能力不如部下,就把志高的总经理一职让出来给工程师雷江杭,只担任董事长兼营销总监。但是,他又不像别的商人那样擅长做秀,在变频技术、家电下乡、白皮书等热闹中,很难见到李兴浩的身影。他直言不喜欢行业内盛行的先市场后产品的做法,他要走出一条诚实的品牌之路来。换言之,他要依靠产品领先来获得市场的认可。  对于行业的后起之秀来说,前有格力
期刊
实践证明,和目标挂钩的奖励方式会带来潜在危害。但为何绝大部分企业仍然采取了这种奖励方式?    在企业中,销售人员的奖金通常是和销售目标挂钩的,其业绩超出目标越多,奖金就越多。一个典型的绩效考核方案是:如果销售人员的业绩能达到最低要求(通常是完成销售目标的80%),就可以获得一份固定的工资加保底奖金;如果销售人员的表现超过了保底线,则表现越好,奖金越高,但通常在达到指标120%的地方封顶。在此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