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节课来讲到头”的传统授课方式,使思想政治课发生了较大改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或让学生观看视频,创设出形象生动、悦耳动情、爽目一新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通过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并配以动画导入,欢快、活泼的音乐响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马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
  
  二、突破、化解教学难点,易于理解抽象概念
  
  政治学科本身具有说教味浓、理论性强等特点,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借助多媒体,通过生动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这一知识点比较复杂,并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容易调动,学生也不太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在讲这一知识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画面上,一位老人手提一大袋钱要到马路对面商店去买一瓶酱油。学生一看立马就理解了通货膨胀的意思,并且印象深刻。
  
  三、展示过程,形成表象,加深印象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中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因此,政治教师可剪辑电视节目中有关的知识制成CAI课件,就能以其有声有色、生画并茂、形象直观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记忆。这种方法对于讲解关于发展历程之类的知识,效果很好。例如,《文化生活》第六课是介绍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在讲这课时,我就运用了CAI课件,教学效果不错。
  
  四、扩大课堂容量,讲练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不仅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减少印刷麻烦,还可以随讲随练,及时巩固。如讲解一些时政新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也是一样。用多媒体教学容易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记忆,并且可以及时将所学知识练习巩固,还可创设情景,引起共鸣,达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不易制作太多,否则就像放电影。教师心里始终要明白课件只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放的课件太多,容易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信息泛滥。
  2.课件内容要设计好。不要全是文字,也不要太花哨。全是文字会显得呆板、单调;太花哨则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的。
  3.要有适当的板书。在讲授新课和与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补充材料,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拿到政治课堂来和大家一起解决。但在与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思想的火花,或者出现出人意料到情况,制作好的课件不能与之协调,所以这时教师还应有必要的板书作为补充。
  4.在材料选择方面应备好学生。教师应注意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能有视频,效果会更好。“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电视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一个渠道,看电视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放松的舒适感,会很自然地引起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互联网是一个浪潮,他将淹没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并用好多媒体。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精心设计,认真备课,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一定能够达到学习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双丰收。
其他文献
2005年,中国在修订公司法时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规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结合公司法承认一人公司合法地位后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中国一人
2010年12月8日—9日,本人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大赛的体育实践课,深感我省体育课程改革,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评价与激励方式,都发生了
摘要:2012年山东高考理综试卷变化明显,依然是山东自主命题,但题量与试卷形式与全国新课标卷相同,因此在考查内容及命题切入形式上必然有所变化,尤其生物试题变化更大。据此对比分析2007-2011年山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探究两卷命题轨迹,把握两卷特点,必然会给教学与备考带来启示。  关键词:轨迹 路线 生物考试  一、2007-2011年高考山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必修考查内容对比分析  (一)
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锤炼,贾平凹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写实为主调的艺术追求则构成其内在的发展动因。这种艺术追求符应于他的以乡土为
听一位教师上梁实秋的《鸟》,让学生体会“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中“唤”字之深意时,这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不是从梦境中叫醒或喊醒,而是用了‘唤’?”“早上唤醒我们起床的是谁?”“你能从‘唤’字里读出点什么吗?”从学生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经跟作者产生共鸣,对文本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定层次。  仔细琢磨,一个词的作用竟如此饱满丰硕。  一个词,足以打开解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