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对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因素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为职业病的相关防控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某市五家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及作业场所各岗位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对职业病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结论:导致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进行控制的岗位是焊接以及喷漆岗位,所以要运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
关键词:船舶修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分析
针对船舶修造行业而言,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而杂,且各作业岗位之间存在交叉作业,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相互接触概率较大。本次研究通过对船舶修造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现场职业卫生的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综合分析,提出了职业病危害的一些关键控制点,同时也是直接讨论了适应在船舶修造行业职业病的危害防护措施,船舶修造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关键控制点的管理。
1 研究依据及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主要选择某市五家船舶修造企业(含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进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的确定
一是职业卫生调查法,了解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料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接触方式、时间等,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二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对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
1.3 研究的依据分析
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来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2 结果分析
2.1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综合分析,船舶修造企业(含船舶制造、船舶修理)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布在机械加工、喷砂除锈、打磨装配、切割焊接、喷漆等作业工序,能够接触到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手传振动和电焊弧光等。
2.2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检测结果可知:砂轮磨尘的不合格率为11.1%,主要为打磨作业岗位,其他粉尘(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等)的不合格率為24.2%,主要为打磨、切割岗位,电焊烟尘的不合格率为14.8%,主要为焊接作业岗位,甲苯、二甲苯的不合格率为3.7%,主要为喷漆岗位,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不合格率为21.6%,主要为焊接作业岗位。对装配、焊接和打磨等过程作业人员打磨时对手部进行手传振动的检测,共选择18名工人进行检测,其中打磨工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检测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为16人次,不合格率为88.9%,检测7个高温作业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WBGT值,有4个出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7.1%。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检测,并得出8h等效声级值,不合格率为80.3%,主要为打磨作业。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检测结果可知:砂轮磨尘的不合格率为22.8%,电焊烟尘的不合格率为27.4%,其他粉尘(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等)的不合格率为47.8%,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不合格率为37.9%,甲苯、二甲苯的不合格率为12.1%。对其他作业岗位接触其他化学毒物、电焊弧光、工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等其他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其检测结果均未出现不合格现象。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控制措施
通过对船舶修造企业工艺流程、原辅料使用量、设备运转情况,考虑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毒理学特征、浓/强度及暴露人数等因素、实际能够接触相关危害因素的时间以及现场检测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确定了船舶修造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喷砂除锈、二是打磨、三是焊接、四是喷漆;其中控制措施主要为:一是针对粉尘、化学毒物应做好防尘、防毒设施,并加强个人防护;二是针对喷漆作业过程使用的油漆应使用低毒或无毒的环保漆;三是针对噪声、手传振动危害应该适当减少日接触时间,利用低噪声(或低振动)设备,并加强个人防护;四是高温作业应加强岗位局部送风设施,适当减少夏季接触高温时间。
3 结论
为了能够做好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出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下述几个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是工艺及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二是优先选用低毒或者无毒的原/辅材料。三是要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度,减少人工直接接触。四是提高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防护用品按其主要作业工种、接触危害因素及作业环境进行配发。五是生产车间内各作业岗位设置的抽风排毒设施设置的位置、方式、型号以及数量需要合理有效,对焊接作业等流动性较大岗位,应配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针对于狭小舱室等密闭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强制通风设施,六是在夏季高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必要的休息区,提供清凉饮料(冷饮温度<15℃)。七是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八是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体检,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因此对其需要能够给与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建,李裕星,宋昕佟,张宏成,唐敏,王宗南.新疆某SCR脱硝催化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12(24):108112.
[2]王致,荣幸,李勇勤,周海林,曾文锋,杜伟佳,刘移民.广州市2012—2014年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哨点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6,12(24):174177.
[3]陈凤琼,张华东,冉瑞红.重慶市某制盐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12(24):147151.
[4]张海宏,荣幸,李勇勤,周海林,朱少芳,刘移民.广州市153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抽样检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12(24):120124.
关键词:船舶修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分析
针对船舶修造行业而言,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而杂,且各作业岗位之间存在交叉作业,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相互接触概率较大。本次研究通过对船舶修造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现场职业卫生的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综合分析,提出了职业病危害的一些关键控制点,同时也是直接讨论了适应在船舶修造行业职业病的危害防护措施,船舶修造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关键控制点的管理。
1 研究依据及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主要选择某市五家船舶修造企业(含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进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的确定
一是职业卫生调查法,了解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料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接触方式、时间等,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二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对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
1.3 研究的依据分析
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来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2 结果分析
2.1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综合分析,船舶修造企业(含船舶制造、船舶修理)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布在机械加工、喷砂除锈、打磨装配、切割焊接、喷漆等作业工序,能够接触到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手传振动和电焊弧光等。
2.2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检测结果可知:砂轮磨尘的不合格率为11.1%,主要为打磨作业岗位,其他粉尘(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等)的不合格率為24.2%,主要为打磨、切割岗位,电焊烟尘的不合格率为14.8%,主要为焊接作业岗位,甲苯、二甲苯的不合格率为3.7%,主要为喷漆岗位,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不合格率为21.6%,主要为焊接作业岗位。对装配、焊接和打磨等过程作业人员打磨时对手部进行手传振动的检测,共选择18名工人进行检测,其中打磨工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检测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为16人次,不合格率为88.9%,检测7个高温作业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WBGT值,有4个出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7.1%。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检测,并得出8h等效声级值,不合格率为80.3%,主要为打磨作业。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检测结果可知:砂轮磨尘的不合格率为22.8%,电焊烟尘的不合格率为27.4%,其他粉尘(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等)的不合格率为47.8%,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不合格率为37.9%,甲苯、二甲苯的不合格率为12.1%。对其他作业岗位接触其他化学毒物、电焊弧光、工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等其他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其检测结果均未出现不合格现象。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控制措施
通过对船舶修造企业工艺流程、原辅料使用量、设备运转情况,考虑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毒理学特征、浓/强度及暴露人数等因素、实际能够接触相关危害因素的时间以及现场检测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确定了船舶修造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喷砂除锈、二是打磨、三是焊接、四是喷漆;其中控制措施主要为:一是针对粉尘、化学毒物应做好防尘、防毒设施,并加强个人防护;二是针对喷漆作业过程使用的油漆应使用低毒或无毒的环保漆;三是针对噪声、手传振动危害应该适当减少日接触时间,利用低噪声(或低振动)设备,并加强个人防护;四是高温作业应加强岗位局部送风设施,适当减少夏季接触高温时间。
3 结论
为了能够做好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出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下述几个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是工艺及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二是优先选用低毒或者无毒的原/辅材料。三是要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度,减少人工直接接触。四是提高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防护用品按其主要作业工种、接触危害因素及作业环境进行配发。五是生产车间内各作业岗位设置的抽风排毒设施设置的位置、方式、型号以及数量需要合理有效,对焊接作业等流动性较大岗位,应配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针对于狭小舱室等密闭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强制通风设施,六是在夏季高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必要的休息区,提供清凉饮料(冷饮温度<15℃)。七是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八是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体检,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因此对其需要能够给与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建,李裕星,宋昕佟,张宏成,唐敏,王宗南.新疆某SCR脱硝催化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12(24):108112.
[2]王致,荣幸,李勇勤,周海林,曾文锋,杜伟佳,刘移民.广州市2012—2014年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哨点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6,12(24):174177.
[3]陈凤琼,张华东,冉瑞红.重慶市某制盐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12(24):147151.
[4]张海宏,荣幸,李勇勤,周海林,朱少芳,刘移民.广州市153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抽样检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12(24):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