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找到她,我永远也不会放弃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8年3月5日上午,美国揭晓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其中,有一个今年呼声很高的影片叫《三块广告牌》,这部在2017年9月4日亮相威尼斯电影节的影片,自上映以来受到无数好评,获得第7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多项大奖,成为角逐2018年奥斯卡的头号影片。
  虽然它也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竞逐,但是最终却惜败给了《水形物语》。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然可以说已经是最大赢家了,因为它不仅收获了大家一致的好口碑,而且获得了两座奖项: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1
  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女儿遭到性侵而身亡后,无能的警方没有找到杀害女儿的凶手,这位母亲就买下了女儿遇害时那条公路的三块广告牌,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小镇的警察局局长。
  这三块广告牌上面分别写着:1.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威洛比警长2.依然没有回应?3.强奸而死。
  但是警察局长身患癌症,要死了,然而这位母亲依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然后,本来作为受害者的她从此就成了小镇的“人民公敌”。
  警探来训话,被她怼走了;牧师来训话,被她怼走了;前夫带着19岁女友来给她教训,被她怼走了;连儿子都感到这种做法让他倍感痛苦,这也让她想起了那天女儿走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借车给她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但是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警察局长居然顶不住压力自杀了!
  于是,连她自己都感到很沮丧。
  先是遭到了警察局长妻子的谴责;他的儿子在学校被欺负;甚至有陌生人前来挑衅;而她的广告牌也被烧了。最终,这位母亲没有被打垮,她依然选择奋起反抗,她一把火烧了警察局,但是警察局长的死也带来了转机,他替她付了下个月的广告费,他告诉一向敌视她的警探迪克森:只有爱才能化解仇恨。
  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两人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去找到罪犯,是不是应该杀了他。但是或许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学会了爱。
  2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却没有那么幸运。原型故事中的母亲依然还在寻找女儿的尸体。
  原型故事中的母亲叫玛丽安,是一位生活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母亲。
  她的女儿安琪在2003年11月1日失踪,距今已经快15年了。
  在一次生日派对上,一直没有等到安琪的玛丽安有了不好的预兆,她第二天就去警察局申报了失踪人口,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所有信息都石沉大海了。
  玛丽安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找回女儿。
  正如影片中的母亲那样,玛丽安也买下了路边的广告牌,并在上面放上了安琪的照片、悬赏金额和电话。
  除了广告牌,她还印刷了无数小海报,随处张贴。
  终于,在安琪失踪四年后,她的丈夫终于承认是他在和安琪发生争吵后,误杀了她。知道真相的玛丽安感到非常痛苦,但是更让她痛苦的是安琪的丈夫却死活不说他把安琪安葬在了哪里。
  从此,玛丽安就走上了独自寻找女儿尸体的道路。“我必须得找到安琪,作为她的母亲,我必须找到她,我永远也不会放弃。”
  她在后备箱一直存放着小铁锹,准备随身把安琪的尸体挖出来。
  看到玛丽安的背景,米叔感到一阵心酸。这是一个母亲的背影,她很柔弱,但是又如此决绝,如此坚强。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的肩膀是单薄的,但是只要是为了我们,她就可以为你抗下所有困苦。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3
  如果母爱的力量是外柔内刚的,那么父爱的力量可以说是外刚内柔的。例如发生在2月份的这则新闻故事。
  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2月2日,密歇根州伊顿县巡回法庭,一位父亲和他三名遭受性侵的女儿,在法庭上控诉美国奥运体操队前队医。其中一个女儿在详细描述队医是如何在她13岁时侵犯她时,这位父亲越听越感到愤怒。
  他先是向法官要求能否给他五分钟,让他与纳萨尔独处,但遭到了法官的拒绝。
  父亲退而求其次地说:“给我一分钟,让我教训一下那个混蛋!”,法官再度拒绝,这位父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他冲向了队医。
  无奈这位父亲被队医的律师一个大臂给挡回去了。吓得队医赶紧蹲下躲到了律师的身后。
  随后,这名父亲被三位警员死死地摁在了地上。
  这位父亲大声叫骂:“让我好好教训他,让我有一分钟修理他,只要一分钟!”
  但是没有人回应他。
  他竭嘶底里地問:“如果是你碰上这种事,你会怎么做……”
  随后,这名父亲被几位警员直接带出了法庭,他走的时候,依然在回头愤愤地看着侵害女儿的凶手。
  善良的检察长虽然不鼓励他的做法,但是也没有起诉他藐视法庭罪。
  这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后,网友们都视这位父亲为“英雄”,但是这位父亲却说:“我的女儿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还有,这件事件中所有的受害者和幸存者都是英雄”。
  虽然我们看到这些故事感到的是忧伤和感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煽情是没有用的,流眼泪也是没有用的,同情心泛滥更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整个社会能正视这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孩子。
  现在席卷整个美国的“MeToo”运动已经告诉我们:弱势群体的声音已经发出来了,遭受侵害的人的声音已经发出来了,整个社会追求正义的声音已经发出来了。
  如果法律对强奸犯进行严惩,如果教育能首先教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不是紧盯成绩,如果家庭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而不是只管物质,如果整个社会多传递些爱,少传递恨,那么,这种事情才有可能真正得到避免。
  李铁摘自“这才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回深圳的第一晚,清晨半梦半醒之际,我看见我爹,在老家的屋门口。他笑意满满叫我的名字,我答应他。他便朝门外走了。  少儿时的我爹,好惨的   我爹的故事一直跟随着我的脚步。学龄前是我家族里的人讲,上小学时是镇子上的人讲,上中学是县城里的人讲;上大学,是他自己跟我通信讲;等到我们姐弟几个都成家立业后,是我妈在电话里讲。   少儿时的我爹,好惨的。   他五岁丧母,丧母当年,他疼爱的小妹妹也去世了
期刊
【荷莉·布彻尔是澳大利亚一位27岁的女生,2017年被诊断出患有尤文氏肉瘤,在2018年1月3日弥留之际,她给这个世界写下了这封信。】  在26岁的年纪,我常常想象自己慢慢变老、满面皱纹、头发花白的样子,也一直计划用全部的爱来建造一个小家庭。但生活就是生活,珍贵、脆弱,又不可预知。  活着的毎天都是馈赠,而不是我们理所应当的权利。  27岁了,我还不想死。我爱生活,也很快乐,我対我所爱的人感到亏欠
期刊
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视频截图。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嘴唇紧紧抿成了一道弧线。这张照片把他的刚毅与深情展露无遗。  疫情再度告急   2020年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
期刊
拐角的花店就要打烊了,我按住雨衣上的兜帽,快速穿过无人的马路。当我跑进花店时,女店员正披上雨衣,打算下班。她疑惑地看着我。“不好意思,给我一束花。”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她说,“一束丁香花。”  她从柜台后面的架子上拿出一束丁香问道:“要包起来吗?”  “不必了。”我摇摇头。付钱后,我把花束藏进雨衣,说声谢谢便转身离开。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我的头上,鞋子全湿了。我拐进一个花园,踩着雨水往前看,是一扇黑色
期刊
1  每个人到我家,推开门永远都是眼睛放光,喊:“梅茜呢梅茜呢?!”  然后一只毛绒绒的金毛,比他们还要兴奋,不知道从哪个墙角钻出来,狂喊着你好啊就扑上来。  狗毛飞扬,人狗滚成一团。  2  从来没有教过梅茜任何指令,但她自己慢慢学会了很多东西,眨巴着眼睛,努力分辨你在说什么。  她甚至自己学会了拒食。吃的东西放在碗里,她就可怜地看着你,直到你摸摸她的脑门,她才开始低头吃饭。如果你不摸她的脑门,
期刊
在葬礼上,平日极少碰面的远亲,还有已经疏远的旧友会重聚一堂。这是葬礼所具有的社交功能。很多人会忘却逝者的离世,而忙于和久未谋面的亲友叙旧、畅谈。对此我觉得无可厚非,猜想那情景也不会让逝者不快。  与其因为是葬礼而郁郁寡欢,还不如坦然面对,即便面露笑容,或者大笑出声,我认为未尝不可。  有客户委托我处理遗体。逝者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奶奶。我到她家的时候,很多亲朋好友正聚在一起大摆酒宴。  “能够年过百
期刊
对男人来说,要改善父子关系还是相当容易的。我向许多人讲过下面這段发生在父子之间的对话。  一个年轻人试图填补与父亲之间的代沟。尽管已经很多年未曾与父亲通过电话,但儿子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打个电话。当父亲拿起电话听筒,儿子开始讲话:  “您好!爸爸,是我。”  “噢……你好!儿子,我去叫你妈来。”  “不,不要叫妈妈,我想跟您聊聊。”  短暂的停顿,接着——  “为什么?你缺钱吗?”  “不,我不缺钱
期刊
我开的小超市离镇中心小学的大门口不远,每天中午,一些从乡下来镇中心小学上学的孩子便涌进我的店内,乱哄哄地吵着买吃的喝的,他们的午餐有时就这么解决了。  在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当中,我注意到一个身体特别瘦弱的小男孩,他总是比别的孩子来得晚,有时要等店里的孩子差不多走光了他才来。每次,他只买两包单价五毛钱的干脆面,然后静静地站在窗前嚼着,吃完后再回学校。  我不禁感叹:这是谁家的小孩啊?也太节俭了吧!这
期刊
她是个不幸的女孩,幼时母亲就因病去世。好在,父亲很爱她。  后来,父亲再婚了,他还年轻,总得再有个妻子,而且女儿也需要一个女人来更好地照顾。  继母对她,不好不坏,总归有人做饭给她吃。  9岁那年,她得白血病住进医院时,继母和父亲吵翻了天。父亲每天来医院细心照料她,要她什么都不要想,安心治病。  她习惯性地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和身体的状况。  父亲把所有积蓄都准备拿出来的时候,继母下了最后通牒:
期刊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喉咙之大,在全世界,可称首屈一指。无论是开会发言,客座谈话,商店交易,或其他公众的地方,说话的声音时常是尖而且锐,声量是洪而且宽,耳膜脆弱一点的人,往往觉得支持不住。我们的华侨在外国,谈起话来,时常被外国人称做“吵闹的勾当”,我以为是良有以也。   在你好梦正浓的时候,府上后门便发一声长吼,接着便是竹帚和木桶的聲音。那一声长吼是从人喉咙里发出来的。然而这喉咙就不小,在外国就是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