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从一张小黄条开始改变大学

来源 :女友·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在随便一家咖啡馆里都能听到VC、风投、a轮、b轮的今天,你也很难找到一个《竹马》这样的app——如果以常规思维来揣度,你想破头也不会想明白,它到底在做什么,可听听它的解读,却会让人对自己的思维产生怀疑,这样做事可以的么?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就是竹马,一个心怀“改变大学、改变世界”梦想的团队,ta也许不可复制,但绝对值得思考。
  
  线上——《竹马》app、竹马服务号
  主要任务:生产小黄条
  《竹马》app的宣传语是“你的校园名片”,大体来说,它为用户提供了很多主题的卡片、标签,让人可以用每条17个字的标签,告诉大家自己的特质和故事,轻松有趣地形成专属小黄条名片,像这样——
  我叫张士豪
  天蝎座O型
  游泳队
  吉他社
  我还不错啊
  ——《蓝色大门》张士豪
  线下——竹马马拉松、竹马实验室
  主要任务:工作坊、游戏趴
  年度创意工作坊竹马马拉松和“校园小分队”竹马实验室,都是通过工作坊、游戏趴等体验式活动,与同学们分享各种新玩法、新信息。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设计思维、视觉思维。比如“2015年竹马马拉松”活动——
  2015年竹马马拉松
  ——“非标准答案的我”37人联展
  说明:“希望用这样的展览,去探索如何了解自己,如何表达自己,打破校园里对一个人的介绍,只能用GPA、参加活动、获奖等单一答案的形式。”
  
  规则:用4个小时做一场个展,享受即兴的创造时刻(现场提供瓦楞纸箱、KT板、硫酸纸、各种剪刀胶水等工具,还有徽章机、标签打印机、相片打印机等小型创意机器)
  任家兴的魔方——他用PVC管和正方形的纸箱,做了这个魔方。“太可惜了,这个魔方没法自由转动”。魔方的每一块里,都是他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有文字还有图片。
  慧子桑的小头像——下笔成画的慧子桑喜欢给自己画各种小头像。各种角度各种局部还有各种表情,夸张漫画的风格也看出了她的性格。
  蛇妹的冰山一角——她用这种“破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文学、文字和话剧的喜爱。在角落的一台iPad里,还播放着她的微电影。
  解壕的心脏——平时喜欢各种diy的他这次用超轻黏土、毛线和灯做了这个小装置。爱吃爱玩就是他的小心脏……
  互联网时代,他们只想做一张“小名片”
  让我们先从竹马的核心产品“小黄条”谈起吧——在互联网时代,ta竟然想做一张名片,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也许从上面的介绍中你已经看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竹马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让大学生尽量表达自己(除了以上的案例,竹马还推出过专门的“自我介绍攻略”等)。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90后从不怯于表达,但竹马的发现却不是这样。在2014年公司刚刚成立时,竹马团队曾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江西做了一场独特的产品调研,在与大学生同吃同住、大量访谈的一个月里,他们发现了90后很多与大众认知相悖的秘密,比如,即使是90后的大学生,也同样有着“封闭”的嫌疑;比如,在有想法、自我认同感Max的同时,90后也是一群很少有很清晰的自我认知、很难在自己的环境里找到存在感的人。
  那些学生访谈的第一个常规问题——自我介绍,就夯实了之前一个新生季里他们的发现:大家的自我介绍常常很表面,“他们对自己并不了解,虽然接触的信息多,但自我认知清晰的却不多”。至于“存在感”,也许可以用一位同学的故事来说明:访谈前一年的万圣节,那个男孩曾经敲开校长的门说“不给糖就捣蛋”,没想到不但校长配合,全校都被带动起来;可到了第二年他再想做些什么时,却先被室友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说:“你神经病啊!”
  那之后,他们拉着同学们一起做头脑风暴,与学生一同设计“自我介绍题库”,让真正的二次元达人来设计二次元的问题,反复试验问题出成什么样才更好回答……最终形成了竹马现在的核心产品“小黄条”——通过一个个简单但不断深入的问题,让用户选择或填写属于自己的标签(这同时也是一场关于“自我”的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小黄条名片。而后,通过本地校园花名册,帮助用户找到真正的同行者、激励他们进行线下沟通,最终“让用户找到存在感”。
  CUTE:为我们解读一下小黄条的设计理念?
  竹马:竹马现阶段的“目标”是鼓励用户的自我表达,通过好的提问促进他们的内省(同时也得到更准确的用户画像)。“小黄条”和相关题库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让同学们通过几个引导问题形成名片。而比起“我喜欢动漫”这样的表达,我们更欣赏“我追《火影》”这样颗粒更细、也更戏剧化的标签。至于17个字的字数限制,是因为这个字数介于微博(字数太多,通过它了解一个人成本太高)和标签(刻板、笼统、无法对人深入了解)之间,让人能快速表达自己,也快速找到同类。
  CUTE:关于“小黄条”的近期规划是什么样的?
  竹马:在通过小黄条和线下活动吸引用户,让用户更主动地表达、释放自我之后,我们会根据用户“释放”出来的信息进行匹配,鼓励大家能在线下结识、一起做点什么。比如现在正在研发的“同桌”功能,希望通过keywords匹配用户、让他们做一周的“同桌”,一起执行线上线下的小任务,找到真正能一起同行的人,同时通过社交进一步认识自己。再之后我们希望引入社会资源、商业资源,让商业与学生“互相找到”。我们会根据用户特质,选择合适的资源,比如360极客项目、面包旅行城市猎人、小众电影、音乐宣发等。小黄条日后可能还会有“兴趣卡”“毕业卡”等多种版本,我们也在考虑将它实物化,制作成一张真正的个人名片。   CUTE:为什么产品调研时选择在江西的大学校园?
  竹马:江西比内陆地区更开明,但又没有东南沿海那么“会玩”,是一个位于“中部”的地区。在这样的一个中间地带与大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谈,会得到更有普遍意义的用户画像。至于为什么要用“同吃同住”这种“极端方式”去做调研,那是因为竹马之前经历了很多挫折,一直在找核心用户、产品,找自己的落点,所以可以这样说,想改变校园的竹马,最先改变的却是自己,我们决定要站在大学生中间,而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与他们对话。
  不可复制——作为创业者的“竹马”
  准确来讲,现在的竹马并算不上是一个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团队——目前只在三十几所大学设有分部“竹马实验室”,其中称得上活跃的占一半数量,而即使在“核心发展基地”北京邮电大学,竹马也仅有3000+的用户——和那些迅速铺满全国、用户数动辄千万的app相比,这份数据当然算不上漂亮。
  这是因为竹马的用户定位,注定了它的发展不会“迅猛”。他们为90后大学生画像,几乎事先注明了自己要面对的挑战:无论做什么事情,第一需求是“好玩”,社交也要“游戏化”;因为转换成本低,对很多事物都只有三分钟的爱;喜好非常多元,再不可能找到能“覆盖所有人”的事物……又因为考试季、寒暑假期等原因,大学校园的“黄金时间”非常短暂,对产品团队来讲,这是很大的挑战。
  国内大学的校园生态同样不够理想,几乎每所学校的竹马实验室,办活动时都曾经历重重阻碍:校方态度保守、社团注册收紧、活动场地受限(“不只是场地批复问题,现在很多校园的空间设计不够自主,公共空间过少,不适合“玩耍”),竹马团队听着他们的故事常常觉得“很心酸”。
  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竹马仍然明确地摆出了不想成为所谓“流行社交app”的态度,坚持做“本地校园社交”,始终不曾开放私聊功能。很多人觉得这几近疯狂。如果你看过竹马成立之初的创始人采访,你会发现那时的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他们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对于“私聊”这类事物,他们的态度非常谨慎,更希望通过身在同一所大学、有相似生活周期带来的信任感,延展出更多线下的可能,因为“真正的交流更多是在线下,线上只是一部分而已”。
  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这样“理想主义”地一直走到今天,也许真的像他们说的,能撑着自己走过无奈放弃已经有三十万用户的青梅、酝酿三个月却很快夭折的初版竹马、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的日子的,就是那个“初心”吧:我们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满意,但也许这次,我们真的可以做点什么。
  CUTE:从个人角度来讲,为什么选择创业?
  竹马:首先创业经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创业一年,你会有等同于工作N年的成长。但这个选择有几个前提:首先,竹马团队的成员没有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存在困难的,大家都是有选择的人,自由地选择了创业;其次大家都还年轻,各方面压力没有那么大,能“任性”就先“任性”着,做不成不至于“毁掉”,反而一定是收获更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都不是为了钱。事实上,小型创业公司的薪水、福利都不会很好,一周上班六七天是常事,而它是不是对的、能不能成功非常难说。创业只是工作的一种选择,我们的坚持更多来自自身的理想主义,大家希望能去改变大学,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所以即使app在研发最低谷时,竹马成员本身还能有斗志。
  CUTE:对年轻创业者的建议是?
  竹马:最主要的就是团队成员价值观、理念的一致,因为创业团队一般不会很有钱,如果没有钱又没有共同的理念,很容易就会散。至于实操上,方法影响效果,要相信专业。很多事情不必亲力亲为,那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不如去找这方面擅长的人做,你还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借鉴。我们和很多学生团队聊过,但多数“不靠谱”。最大的感慨是: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好,其实却恰恰是因为你太局限了。不妨多去看看“人家”的东西,看看同类的产品是不是有人已经做完了,甚至是不是已经出现更好的点子。
  CUTE:竹马是一个输出“新玩法”的团队,那团队内部如何保持自己的“新”?
  竹马:团队内部始终在不断地分享、学习,每周四时还会进行一场内部的“小马拉松”,成员自由组队、自定主题,在24小时内路演并完成一个小的创意项目。比如最近做的“小黄条+相机”。当它们相遇会发生些什么?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个简单的相机应用,让人在拍照时就能给拍摄对象贴小黄条?同时,我们和国内的很多青年团体也都有联系。
其他文献
有人定义真相,有人探寻规则,有人则做起了观察者,试图用镜头传递这个世界仅存的真实。  砰!信息已然爆炸,我们怎样传递真实?  微纪录片以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它因应传播媒体的发展和变化,由传统的纪录片发展而来,  具有传统纪录片所有的特性和特点。    ——百度名片  睽违大众视线已久的陈冠希以纪录片的形式将他的生活暴露在镜头前,在每集时长二十余分钟的三集纪录片中,他是商人,是歌手
期刊
人生在世那么长,在我们经历了雷剧、神剧、于正剧等等奇葩剧种之后,终于迎来了活久见的毒剧时间,遭遇如同吃臭豆腐一般酸爽,明明很想吐槽各种bug,但就是追剧停不下来的疯狂节奏。这股突然刮起的观影妖风,开启了毒剧的新大门。剧里有毒,你中招了没?  充足的影视剧资源,把我们的口味养得越来越刁。几年前,《甄嬛传》火到不行,而完全复制甄嬛模式的《芈月传》却被骂得不行。在糟糕的美术指导下,宫廷大戏摇身一变,成了
期刊
每个人在手机里都有不同的圈子,但有的圈子炫酷,有的普通,有的呆挫,你的圈子呢?下面这些应用,让你从弱爆到“碉堡”,只要一分钟。  音乐圈《PAPA》    给图片配音,文青的最爱  音乐也有新玩法,比如为你的照片配音。懒得打字党,一展歌喉党,都请放开嗓子吧。说出你照片背后的故事,用声音让朋友间的互动更亲切。  手工圈《手工客》    最NICE的手工兴趣社区  这款应用堪称手工学习神器。图文教程有
期刊
“我可以看你的手机吗?”无论是以哪种变体,这句话到底能不能说?还是,拿起来就看了?或者,偷偷地看上一下?这个问题一出,大概很多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副大义凛然脸,可是,且慢,要不是这个情况如此普遍,也不会有手机专门设计出有两套系统的功能吧?  她说:我为什么(不)要看男票手机?  如果认真脸问问身边的人,似乎90%以上都面临过这个问题……先让我们从起点出发——问问五个“普通”姑娘,当我们想看他的手机,我
期刊
我妈妈没有上过班,如今她已过了退休的年龄,看样子,这辈子她估计也很难有机会进入职场了。不过,因为家里开诊所二十多年,她很长一段时间身兼数职:既做护士,又做药房管理员、财务总管,以及医生爸爸的助理。用她自己的话说,全年无休,想退休也不能。    我们家的孩子全是自由自在地长大,没有一个继承家族事务,我自己的梦想也和妈妈每天忙碌的事儿没有半点关系,好像,除了年幼时辅导我功课,她不能在我关于梦想的道路上
期刊
想瘦身轻体,却苦于找不到轻松又健康的方法而迟迟没有开始吗?妹子们,这就是你瘦不下来的原因所在啊!所以现在推荐你来试试风靡全球的健康排毒法Juice Detox(复合果蔬汁排毒法),不必去订购那些价格不菲的果蔬汁套餐,自己就可以DIY,每个月三天时间,轻松搞定你的体重及身体管理,这对你来说也许是个“全新的开始”哦,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绿色1号强效平衡    食材  奇异果65克  黄瓜50克  芹
期刊
全球25%  的死亡事件与环境污染有关!  就像我们的北京霾一样,世界上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长期遭受各种环境污染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表了一份世界人口死因报告书,这份报告基于全球死因数据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1/4的死亡原因是“因为生活或工作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也就是说每四例死亡中就有一个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细思极恐啊!  59% 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离开学校所在城市  你喜欢的
期刊
“极简甲”,韩国正流行!    在美甲店花超过三小时的时间做一套华丽无比的指甲已经过时了哦!由韩星带起的流行指彩“极简甲”异军突起,成为韩国年轻妹子们的新宠,以简约到极致的线条设计吸引眼球,好坏品位一下就能见分晓。“极简甲”以线条为王道,追求色块最小化和单色系配色,就像你指甲盖上的一个微型刺青,利用简单的线条就能勾勒出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图腾,相当的利落、率性,而且自己就可以在家DIY,还超级省指甲油
期刊
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问问姑娘们——成熟男人的宠溺,天真男孩的撒娇,霸道总裁的壁咚,理科生智商的碾压,star型的光辉闪耀,暖男的红糖水,你们更想要哪个?最神的回复是这样的:想要成熟男人的撒娇,天真男孩的壁咚,霸道总裁的宠溺,star的红糖水,暖男的智商碾压。理科生就不要闪耀了,绞尽脑汁地写上一封笨拙的情书吧。  这个理论很有趣,被标签化的人将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你,才够特别,才称得上用心。霸道总裁
期刊
母亲:史红菊 女儿:武旭华  女儿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舞蹈老师,妈妈之前经营舞蹈培训机构。    女儿武旭华说,妈妈史红菊儿时的梦想,就是学习舞蹈。“可是当时家庭拮据,我姥姥没送她去学,她后来就自己考上了舞蹈学校的附中。”专业学了七八年的舞蹈后,史红菊想进艺术团,无奈结婚后需要照顾家庭,她就进入培训机构,开启了舞蹈老师的教学生涯。在培训机构转悠了一段时间,自觉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她独立门户,开始自己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