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电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机电专业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但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对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准确剖析其内涵,有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类课程教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学模式;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027-01
1前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的问题,并且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导致教学进入一种死胡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开始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把教学的手段以及组织形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体系,同时也是教学规律以及思想的反应。对于教育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迎合当前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考虑教学主体的特性。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被提出了,由于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一种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理实一体化”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避免了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问题,更加倾向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迎合了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培养目的。
3“理实一体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思想认识方面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已经开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并没有在理论以及实践上贯彻其内涵,只是简单的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把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相连,所以往往没有真正的做到“理实一体化”。现阶段很多中職学校为了迎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实施“理实一体化”,在没有使其教育者真正认识“理实一体化”时便盲目实施,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在进行机电课程的教学时,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贯彻“理实一体化”,盲目将很多必要的理论课的课时进行减少,增大了很多不必要的实践课,这就是认识不够的表现,教育者简单的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实践课程必要要占到大多数的时间。这是对“理实一体化”的错误理解,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理论课程的课时太少,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机电课程的理论知识,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
3.2硬件环境方面
中职机电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强,因此想要实施“理实一体化”,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做支撑,机电专业的专业课种类较多,不同的课程要求的硬件种类也不一样。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都无法满足机电专业的要求。比如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这门课程的实践课中,很多中职学校的PLC实验设备不够,无法做到一人一机,通常情况下都是几个人共用一台,同时PLC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学校使用的是过时产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中职学校可以尝试与一些用人企业建立合作模式,由中职学校提供实验室,由用人企业提供实验室所需的资金以及设备,同时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这样的合作模式既能保证学生的实验环境,还能够一定程度的节省学校的资金投入。
3.3教育信息资源方面
教育信息资源是否优秀,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当前教育环境来讲,大部分中职机电专业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完全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一般表现为:第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教育信息资源太过于老旧,很多课件的信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一些专业课程的考试试题也缺乏层次感;第二,很多好的资源都是独立分散的,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要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建立高质量的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4“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
想要顺利的实施中职机电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依靠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熟练的进行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职学校应用多年,其思想影响了绝大多数的中职教师,虽然他们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但是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很多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师只能够传授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却在机电专业课的实验课上无法熟练进行操作,使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离。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一些相关企业请来了一些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师,但是他们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实际操作,却无法传授好理论知识。
3.5教材建设方面
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过去的教材仍然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同时很多中职学校还在使用这些过时的教材,造成教材中的内容无法与当前时代工作的内容相关联,导致其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的。比如,现代很多企业的可编程控制器已经采用了西门子的S7-300,而很多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教材内容还是关于西门子S7-200的内容,同时在教材中过分强调可编程控制器的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很少,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符。在实施“理实一体化”的过程中,这些教材会严重影响“理实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要编写一批能够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3.6考核评价方面
在当前的一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但是却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静态考核为主,更着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核,这是不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衷的。中职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理实一体化”的内涵,把学生的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同时加入到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彻底的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教学模式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是持续的、发展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要真正的实施好“理实一体化”就必须要面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善,使自身能够一直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过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改花.基于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1):76-80.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学模式;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027-01
1前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的问题,并且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导致教学进入一种死胡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开始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把教学的手段以及组织形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体系,同时也是教学规律以及思想的反应。对于教育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迎合当前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考虑教学主体的特性。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被提出了,由于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一种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理实一体化”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避免了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问题,更加倾向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迎合了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培养目的。
3“理实一体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思想认识方面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已经开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并没有在理论以及实践上贯彻其内涵,只是简单的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把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相连,所以往往没有真正的做到“理实一体化”。现阶段很多中職学校为了迎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实施“理实一体化”,在没有使其教育者真正认识“理实一体化”时便盲目实施,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在进行机电课程的教学时,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贯彻“理实一体化”,盲目将很多必要的理论课的课时进行减少,增大了很多不必要的实践课,这就是认识不够的表现,教育者简单的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实践课程必要要占到大多数的时间。这是对“理实一体化”的错误理解,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理论课程的课时太少,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机电课程的理论知识,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
3.2硬件环境方面
中职机电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强,因此想要实施“理实一体化”,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做支撑,机电专业的专业课种类较多,不同的课程要求的硬件种类也不一样。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都无法满足机电专业的要求。比如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这门课程的实践课中,很多中职学校的PLC实验设备不够,无法做到一人一机,通常情况下都是几个人共用一台,同时PLC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学校使用的是过时产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中职学校可以尝试与一些用人企业建立合作模式,由中职学校提供实验室,由用人企业提供实验室所需的资金以及设备,同时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这样的合作模式既能保证学生的实验环境,还能够一定程度的节省学校的资金投入。
3.3教育信息资源方面
教育信息资源是否优秀,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当前教育环境来讲,大部分中职机电专业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完全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一般表现为:第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教育信息资源太过于老旧,很多课件的信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一些专业课程的考试试题也缺乏层次感;第二,很多好的资源都是独立分散的,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要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建立高质量的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4“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
想要顺利的实施中职机电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依靠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熟练的进行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职学校应用多年,其思想影响了绝大多数的中职教师,虽然他们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但是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很多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师只能够传授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却在机电专业课的实验课上无法熟练进行操作,使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离。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一些相关企业请来了一些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师,但是他们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实际操作,却无法传授好理论知识。
3.5教材建设方面
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过去的教材仍然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同时很多中职学校还在使用这些过时的教材,造成教材中的内容无法与当前时代工作的内容相关联,导致其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的。比如,现代很多企业的可编程控制器已经采用了西门子的S7-300,而很多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教材内容还是关于西门子S7-200的内容,同时在教材中过分强调可编程控制器的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很少,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符。在实施“理实一体化”的过程中,这些教材会严重影响“理实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要编写一批能够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3.6考核评价方面
在当前的一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但是却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静态考核为主,更着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核,这是不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衷的。中职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理实一体化”的内涵,把学生的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同时加入到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彻底的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教学模式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是持续的、发展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要真正的实施好“理实一体化”就必须要面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善,使自身能够一直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过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改花.基于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