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往往从分析小说的其他元素入手来考查小说主题。那么,理解小说主题时,我们该如何入手呢?
一、知人论世
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理解小说的主题。因为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必然反映到作品的主题里,生活的磨炼和思索使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可见,要想把握小说的主题,我们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等。如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反抗政府,而《施公案》等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
另外,作者在文中总是会对自己所描述的人物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这点也能把握主题。
二、沿波讨源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可沿波讨源,沿着人物、情节和环境来理解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凸显主题。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把握小说的主题。如汪曾祺的《捡烂纸的老头》中的主人公穿着破烂,以捡烂纸为生,街上的人都认识他,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情节是撑起人物的“龙骨”。它由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这些事件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贯串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从中体现作者对矛盾的看法。因此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就能把握它的主题。如高尔基的《丹柯》中,为打消众人的疑虑,丹柯毅然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道路,最终带领大家抵达了草原并死而无憾,但丹柯那颗骄傲的、燃烧的心最终却被踏为蓝色的火星。作者在歌颂勇士献身精神的同时又增添了英雄剖心之举背后的苍凉感和悲剧意味。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弄清小说环境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揣摩环境的象征、隐喻意,从而抓住作者的真正意图,把握小说主题。
三、品语赏巧
品语就是涵泳小说语言,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这些语句或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语言,或是作者评述、诠释的关键词句。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但最后一句只比前一句多一个“只是”。这“只是”里交织着老人的“怨”与“冤”:“我”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这言简意深的话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凸显了主题。
赏巧即咀嚼小说的表现技巧。作者透过人物的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来表现、突出主题。透过这些表现技巧,我们能领会小说的主题。如《故乡》中,作者利用閏土外貌前后对比说明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穷困的现状。
总之,阅读鉴赏中,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我们要认真思索,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进行理性思考。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往往从分析小说的其他元素入手来考查小说主题。那么,理解小说主题时,我们该如何入手呢?
一、知人论世
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理解小说的主题。因为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必然反映到作品的主题里,生活的磨炼和思索使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可见,要想把握小说的主题,我们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等。如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反抗政府,而《施公案》等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
另外,作者在文中总是会对自己所描述的人物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这点也能把握主题。
二、沿波讨源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可沿波讨源,沿着人物、情节和环境来理解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凸显主题。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把握小说的主题。如汪曾祺的《捡烂纸的老头》中的主人公穿着破烂,以捡烂纸为生,街上的人都认识他,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情节是撑起人物的“龙骨”。它由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这些事件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贯串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从中体现作者对矛盾的看法。因此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就能把握它的主题。如高尔基的《丹柯》中,为打消众人的疑虑,丹柯毅然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道路,最终带领大家抵达了草原并死而无憾,但丹柯那颗骄傲的、燃烧的心最终却被踏为蓝色的火星。作者在歌颂勇士献身精神的同时又增添了英雄剖心之举背后的苍凉感和悲剧意味。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弄清小说环境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揣摩环境的象征、隐喻意,从而抓住作者的真正意图,把握小说主题。
三、品语赏巧
品语就是涵泳小说语言,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这些语句或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语言,或是作者评述、诠释的关键词句。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但最后一句只比前一句多一个“只是”。这“只是”里交织着老人的“怨”与“冤”:“我”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这言简意深的话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凸显了主题。
赏巧即咀嚼小说的表现技巧。作者透过人物的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来表现、突出主题。透过这些表现技巧,我们能领会小说的主题。如《故乡》中,作者利用閏土外貌前后对比说明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穷困的现状。
总之,阅读鉴赏中,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我们要认真思索,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进行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