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大白菜常见病害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以为大白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白菜;病害;症状识别;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30-02
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种植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大白菜生产,现将大白菜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病毒病
1.1 症状识别
病毒病为病毒性病害,以蚜虫带毒传播。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苗期发病、受害最重。幼苗在发病初期,首先表现为心叶明脉,沿叶脉褪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叶片扭曲。成株期叶片皱缩、畸形,表现为严重的花叶、矮化,不结球或结球松散[1]。
1.2 发病因素
1.2.1 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抗病,高桩品种比矮桩品种抗病。
1.2.2 生育期抗病性。大白菜在七叶期以前最感病,而在莲座期、结球期抗病性逐渐增强。
1.2.3 气象条件。降雨量和降雨天数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8月上旬的降雨天数往往成为秋白菜病毒流行的限制因素。如果8月上旬平均气温高于26 ℃,10 cm下土温高于27 ℃,降雨日数少于4 d,降雨量少于30 mm,有翅蚜量明显增加,病毒病易流行。
1.2.4 播种期。一般而言,秋白菜播种越早发病越重,这主要是由于播种早会使苗期与高温、干旱和蚜虫数量多的时期相遇,适宜于病毒病的传播和流行。
1.3 防治措施
1.3.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丰产的基础,应根据当地种植方式和消费习惯适当选用抗病品种。
1.3.2 选留无病采种株,减少初侵染来源。秋季选留采种株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植株。春季在采种田淘汰病株,而且采种田要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田。
1.3.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不要抢早,使幼苗期避开高温、干旱期;加强苗期肥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拔除病苗,定苗后及时追肥;不要与十字花科蔬菜和其他夏菜邻作[2];及时铲除田边杂草。
1.3.4 做好苗期灭蚜防治。在大白菜出苗后至七叶期前,消灭幼苗及附近夏菜上的蚜虫,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1.3.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施抗毒丰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2号乳剂1 000倍液 0.1%高锰酸钾溶液,隔10 d喷施1次,连续2~3次。
2 霜霉病
2.1 病状识别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莲座期至包心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轻微褪绿斑,逐渐发展为黄色至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常受主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多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并从植株的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减少光合作用叶面积,降低产量[3-4]。
2.2 发病因素
2.2.1 温湿度。霜霉病病菌的孢子囊形成、萌发、侵入及菌丝在植株体内扩展所需的温度相差较大。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 ℃,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8~12 ℃,侵入的适宜温度为16 ℃,而菌丝在寄主體内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4 ℃。因此,气温在10~15 ℃时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除气温外,湿度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日夜温差大,雾和露水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2.2 栽培管理。大白菜播种过早,包心期也随之提前,使易感病的生长发育期与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相遇,导致病害发生严重。栽植密度过大、底肥不足、水肥条件差、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
2.2.3 品种。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显著。疏心直筒品种的外叶较直立,垄间通风良好,发病轻;中心型品种的外叶张开,垄间湿度大,发病重。
2.3 防治措施
2.3.1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选用霜霉病抗性品种或其杂交1代。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和灌水,在莲座期和包心后不可缺水缺肥。前茬收获后清洁田园,及时深翻。
2.3.2 化学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3 软腐病
3.1 症状识别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植株生长后期及贮藏期发生,多从包心期开始。植株受害后,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逐渐不恢复,露出叶球,再进一步发展,茎基部与地面接触处变褐色腐烂,叶球部极易脱落[5]。
3.2 发病因素
3.2.1 湿度。包心期遇高温、多雨潮湿天气,寄主根部处于积水缺氧状态,伤口难愈合,细菌大量繁殖,病害严重发生。
3.2.2 昆虫。一是昆虫造成寄主出现伤口,有利于软腐病的侵入;二是昆虫体内外携带病菌,直接起到传播病害的作用。
3.2.3 栽培管理。地势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浇水不及时、忽湿忽干、产生龟裂、伤根严重和连作的地块发病较重。播种过早,包心期提前,发病也重。
3.3 防治措施
3.3.1 合理轮作。尽可能选前茬为大麦、小麦、豆科植物,避免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3.3.2 加强栽培管理。清洁田园,减少土地病菌残留量;及时拔除病株,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加强肥水管理,实行轮作,适期播种。
3.3.3 减少植株伤口及防治害虫。尽量避免各种原因造成植株伤口。及时用90%敌百虫原粉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效也较好。
3.3.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
4 参考文献
[1] 闫爱军.大白菜病毒病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3(11):22.
[2] 赵伶.大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0(9):12.
[3] 赵雪梅,陈莹,管海洋.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12(12):43.
[4] 黄继顺,陈岩,王莉,等.大白菜霜霉病防治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0(11):17.
[5] 马文秋.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J].吉林蔬菜,2014(5):24.
关键词 大白菜;病害;症状识别;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30-02
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种植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大白菜生产,现将大白菜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病毒病
1.1 症状识别
病毒病为病毒性病害,以蚜虫带毒传播。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苗期发病、受害最重。幼苗在发病初期,首先表现为心叶明脉,沿叶脉褪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叶片扭曲。成株期叶片皱缩、畸形,表现为严重的花叶、矮化,不结球或结球松散[1]。
1.2 发病因素
1.2.1 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抗病,高桩品种比矮桩品种抗病。
1.2.2 生育期抗病性。大白菜在七叶期以前最感病,而在莲座期、结球期抗病性逐渐增强。
1.2.3 气象条件。降雨量和降雨天数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8月上旬的降雨天数往往成为秋白菜病毒流行的限制因素。如果8月上旬平均气温高于26 ℃,10 cm下土温高于27 ℃,降雨日数少于4 d,降雨量少于30 mm,有翅蚜量明显增加,病毒病易流行。
1.2.4 播种期。一般而言,秋白菜播种越早发病越重,这主要是由于播种早会使苗期与高温、干旱和蚜虫数量多的时期相遇,适宜于病毒病的传播和流行。
1.3 防治措施
1.3.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丰产的基础,应根据当地种植方式和消费习惯适当选用抗病品种。
1.3.2 选留无病采种株,减少初侵染来源。秋季选留采种株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植株。春季在采种田淘汰病株,而且采种田要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田。
1.3.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不要抢早,使幼苗期避开高温、干旱期;加强苗期肥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拔除病苗,定苗后及时追肥;不要与十字花科蔬菜和其他夏菜邻作[2];及时铲除田边杂草。
1.3.4 做好苗期灭蚜防治。在大白菜出苗后至七叶期前,消灭幼苗及附近夏菜上的蚜虫,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1.3.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施抗毒丰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2号乳剂1 000倍液 0.1%高锰酸钾溶液,隔10 d喷施1次,连续2~3次。
2 霜霉病
2.1 病状识别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莲座期至包心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轻微褪绿斑,逐渐发展为黄色至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常受主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多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并从植株的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减少光合作用叶面积,降低产量[3-4]。
2.2 发病因素
2.2.1 温湿度。霜霉病病菌的孢子囊形成、萌发、侵入及菌丝在植株体内扩展所需的温度相差较大。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 ℃,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8~12 ℃,侵入的适宜温度为16 ℃,而菌丝在寄主體内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4 ℃。因此,气温在10~15 ℃时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除气温外,湿度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日夜温差大,雾和露水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2.2 栽培管理。大白菜播种过早,包心期也随之提前,使易感病的生长发育期与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相遇,导致病害发生严重。栽植密度过大、底肥不足、水肥条件差、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
2.2.3 品种。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显著。疏心直筒品种的外叶较直立,垄间通风良好,发病轻;中心型品种的外叶张开,垄间湿度大,发病重。
2.3 防治措施
2.3.1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选用霜霉病抗性品种或其杂交1代。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和灌水,在莲座期和包心后不可缺水缺肥。前茬收获后清洁田园,及时深翻。
2.3.2 化学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3 软腐病
3.1 症状识别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植株生长后期及贮藏期发生,多从包心期开始。植株受害后,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逐渐不恢复,露出叶球,再进一步发展,茎基部与地面接触处变褐色腐烂,叶球部极易脱落[5]。
3.2 发病因素
3.2.1 湿度。包心期遇高温、多雨潮湿天气,寄主根部处于积水缺氧状态,伤口难愈合,细菌大量繁殖,病害严重发生。
3.2.2 昆虫。一是昆虫造成寄主出现伤口,有利于软腐病的侵入;二是昆虫体内外携带病菌,直接起到传播病害的作用。
3.2.3 栽培管理。地势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浇水不及时、忽湿忽干、产生龟裂、伤根严重和连作的地块发病较重。播种过早,包心期提前,发病也重。
3.3 防治措施
3.3.1 合理轮作。尽可能选前茬为大麦、小麦、豆科植物,避免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3.3.2 加强栽培管理。清洁田园,减少土地病菌残留量;及时拔除病株,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加强肥水管理,实行轮作,适期播种。
3.3.3 减少植株伤口及防治害虫。尽量避免各种原因造成植株伤口。及时用90%敌百虫原粉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效也较好。
3.3.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
4 参考文献
[1] 闫爱军.大白菜病毒病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3(11):22.
[2] 赵伶.大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0(9):12.
[3] 赵雪梅,陈莹,管海洋.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12(12):43.
[4] 黄继顺,陈岩,王莉,等.大白菜霜霉病防治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0(11):17.
[5] 马文秋.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J].吉林蔬菜,20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