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思维品质 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
新课标指出:“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而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意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从而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析。
一、发展敏锐洞察力,提高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之中的反映。良好的信息意识,表现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力,即洞察力。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具有积极探索,主动寻求答案,并知道去哪里寻找的思维能力。信息意识虽然是意识的一种,但良好的信息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获得。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寻找信息,利用信息,形成兴趣,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洞察力的培养。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才能在宽阔的信息技术世界中遨游飞翔,发现奥秘,进而树立和形成良好的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如,在教授电子表格Excel的制作时,笔者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鲸鱼的相关数据,如鲸鱼的名称、体重、身长、类型、颜色、生活海域等,并根据分类情况制作成表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积极利用图书、网络、报刊等资源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提高了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于与鲸鱼相关的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并根据表格内容所需,自行选择内容,由此产生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培养信息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寻找、发现、整理和选择信息资源,进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转变了以往单一传授技术性知识,缺少捕捉信息资源,学生被动进入接受式学习的窘境,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生通过发挥自我能动性,在发现和搜集整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既促进了技术的提升,也提高了捕捉信息的能力,使洞察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提升創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
新课标指出:“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精神是对于未来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离不开人对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也绝不是简单的技术传输和枯燥的知识讲解,数字化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依赖于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具有高度发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学生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那么他们将不会真正体会和了解到该软件的强大而完备的功能。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运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的各种风格的模板,自行对“Powerpoint”更多的功能进行学习和使用,之后又以“菁菁校园”为主题,让学生设计一款介绍和展示学校的模板,并配合相关的图片文字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在主题明确的设计要求之下,积极整理资源,主动运用“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设计出了风格各异,具有创新特色的展示模板,既获得了技术的提升,也发展了创新思维,同时增强了对于学校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在展示交流互动中提升了互相评价、交流合作的能力。
以创新为驱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并以设计主题模板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软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熟悉的校园主题模板设计,开启多元设计思维,在自主探究、自我完成、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我审美特质的作品,并在交流互动中,将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可创新的场景和任务,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生活,以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学习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发展的源泉活水,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和运用技术的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生命个体。
三、提高选择思维能力,担当信息社会责任
新课标指出:“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要有网络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就要培养甄别和选择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担当信息社会的责任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浏览器的相关知识时,会涉及上网的相关知识。在讲解了相关浏览器的类型和功能后,笔者对如何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进行了引导。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网络案例,并提出:如何获得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正确上网?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要从审查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信息中是否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信息的发布是否有违法行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并杜绝一切违法行为。
学生具备了甄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就提高了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捍卫安全和正确上网的意识,强化了信息社会的自我担当,便能够健康合理规范地使用信息。
以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以思维品质的优质化发展促进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已来,信息社会的到来将为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让我们从发展学生思维入手,为培养新时代、新社会具有全面信息技术素养的人而不断努力。
新课标指出:“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而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意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从而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析。
一、发展敏锐洞察力,提高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之中的反映。良好的信息意识,表现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力,即洞察力。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具有积极探索,主动寻求答案,并知道去哪里寻找的思维能力。信息意识虽然是意识的一种,但良好的信息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获得。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寻找信息,利用信息,形成兴趣,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洞察力的培养。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才能在宽阔的信息技术世界中遨游飞翔,发现奥秘,进而树立和形成良好的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如,在教授电子表格Excel的制作时,笔者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鲸鱼的相关数据,如鲸鱼的名称、体重、身长、类型、颜色、生活海域等,并根据分类情况制作成表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积极利用图书、网络、报刊等资源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提高了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于与鲸鱼相关的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并根据表格内容所需,自行选择内容,由此产生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培养信息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寻找、发现、整理和选择信息资源,进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转变了以往单一传授技术性知识,缺少捕捉信息资源,学生被动进入接受式学习的窘境,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生通过发挥自我能动性,在发现和搜集整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既促进了技术的提升,也提高了捕捉信息的能力,使洞察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提升創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
新课标指出:“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精神是对于未来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离不开人对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也绝不是简单的技术传输和枯燥的知识讲解,数字化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依赖于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具有高度发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学生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那么他们将不会真正体会和了解到该软件的强大而完备的功能。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运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的各种风格的模板,自行对“Powerpoint”更多的功能进行学习和使用,之后又以“菁菁校园”为主题,让学生设计一款介绍和展示学校的模板,并配合相关的图片文字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在主题明确的设计要求之下,积极整理资源,主动运用“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设计出了风格各异,具有创新特色的展示模板,既获得了技术的提升,也发展了创新思维,同时增强了对于学校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在展示交流互动中提升了互相评价、交流合作的能力。
以创新为驱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并以设计主题模板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软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熟悉的校园主题模板设计,开启多元设计思维,在自主探究、自我完成、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我审美特质的作品,并在交流互动中,将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可创新的场景和任务,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生活,以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学习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发展的源泉活水,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和运用技术的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生命个体。
三、提高选择思维能力,担当信息社会责任
新课标指出:“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要有网络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就要培养甄别和选择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担当信息社会的责任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浏览器的相关知识时,会涉及上网的相关知识。在讲解了相关浏览器的类型和功能后,笔者对如何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进行了引导。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网络案例,并提出:如何获得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正确上网?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要从审查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信息中是否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信息的发布是否有违法行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并杜绝一切违法行为。
学生具备了甄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就提高了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捍卫安全和正确上网的意识,强化了信息社会的自我担当,便能够健康合理规范地使用信息。
以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以思维品质的优质化发展促进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已来,信息社会的到来将为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让我们从发展学生思维入手,为培养新时代、新社会具有全面信息技术素养的人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