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晨》(原《新疆青年》)作为一本青年刊物,是新疆青年运动的见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目睹了新疆的青年运动建设史,见证了几代新疆青年的成长过程,并将这些优秀的青年形象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五十年代:青年投身建设
青年是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一个群体,因为年轻,注定要承受更多的东西。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财政状况十分紧张。“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成了那个时代的中心工作,青年群体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1954年1月13日,全国第一个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青年突击队成立,从此“突击队”和急难险重的任务划上了等号。从此青年突击队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1957年12月1日,由自治区团委发起并组织的青年渠建设开工典礼在乌鲁木齐市乌拉泊举行,当时的总指挥是时任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宋发宏同志。开工典礼的当天,有来自各条战线上的200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劳动。随后自治区团委动员了全疆3万名党员参加了青年渠的建设。劳动大军中有机关干部、学生,还有解放军战士。
年近八旬的宋发宏回忆当时热火朝天的局面说:“青年渠是干砌鹅卵石,投放土方300多万方,卵石都是当时的青年突击队员从大西沟的山里一块块用人力背上来的,劳动条件非常的艰苦。”当时乌鲁木齐的天气很冷,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在空旷的戈壁滩上,随时都有冻死的可能。青年突击队员们为了避免刺骨寒风灌进小棉袄里面,每人腰间就扎着绳子,磨破的肩头绽放着雪白的棉花。飘扬的团旗、嘹亮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歌声,火热的劳动场面,驱散了青年突击队员们的寒冬,在西部的冬日里,硬是靠人搬肩扛建造了一条32公里长的水渠,打破了冬季在新疆不能修水渠的历史。
当时,义务劳动的青年突击队员没有物质奖励,唯一的奖励就是在团旗下照张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能在团旗下照张相,就是最大的光荣。
1958年五四青年节,自治区团委举行了青年渠放水典礼,王恩茂到会剪彩。青年渠工程,直接为国家节约了300多万元的工程款,并对新疆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0多年来,这个工程虽经几次修护,但是还仍在使用。
此后,全疆兴起了一股团员青年兴修水利工程的高潮。
上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的号召,有大批的青年离开城市,分赴到祖国的边疆,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天津、山东、四川等全国各地数十万知识青年来到新疆,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新疆的经济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六十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早在雷锋生前,他的感人事迹虽然有报道,在军队也产生了很大反响,但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到1963年3月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年多的时间里,雷锋事迹从部队到青少年,再由青少年广泛传播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新疆也涌现出了一名雷锋式的好青年赵祥娃。赵祥娃是新疆军区某部战士,他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所以当雷锋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最好榜样时,新疆也兴起了向赵祥娃学习的热潮。1964年5月,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题词:向赵祥娃同志学习,努力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自治区书记处书记、自治区主席赛福鼎也题词:学习赵祥娃同志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做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着学习的深入,新疆学习赵祥娃的热情不断高涨。
西北铁路工程局统计处青年郑永涛,是个大学毕业生,以前搞计划统计工作不够深入实际,就账算账,在学习了赵祥娃事迹后深入到实际中,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甘当小学生,和群众共同商量,算出冬季取暖用煤标准,准确地做出预算计划。新疆医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拾到手表、现金,马上交公,有的还想办法找到失主。石油运输公司汽车司机王守杰等团员青年,帮助外出的同志给家里寄钱治病,一位工友的爱人生小孩,工友的家里经济上有困难,王守杰就买了鸡和鸡蛋送到工友的家中。
在当时全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大潮中,新疆团员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这些先进分子的事迹在全疆广大团员青年中广为传颂。
七八十年代:业务大练兵
1978年10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十大在北京召开,被迫中断12年之久的共青团系统开始恢复。在团“十大”提出的“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号召下,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地投身“新长征突击手”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广大的共青团员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应运而生,例如“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工技能大比武”、“争创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这些活动把青年突击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青年人又一次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
1980年《新疆青年》杂志第六期开辟专栏“在新长征路上”,集中报道新疆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喀什地区第一运输公司一车队驾驶员、回族青年周学禄,在1977年到1980年,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5年的运输任务,运输周转量99.9万吨,上交利润6.4万元,节约汽油5吨多,多次受到表彰,成为一名青年劳动模范。
八棉挡车工陆兰亭以优秀的工作业绩参加全国纺织行业比赛,并且在挡车工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
乌鲁木齐轴承厂工人涂凤英荣获技术能手称号,并且走上了领导岗位。
1980年《新疆青年》杂志第七期专栏“在新长征路上”刊发了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大讨论。
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乌鲁木齐县红旗公社社员杨凡就“幸福到底在哪里?”通过劳动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女工葛智平谈了“理想应该是什么”。这些优秀的青年典型成了“在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这个时代“业务大练兵,争当突击手”成了青年们的目标。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岁月,青年永远需要成长的榜样,人生永远需要激励,在这些榜样的带动和激励下,涌现出了许多建设新疆的优秀青年。在新疆广大青年人中有一个口号:“前面有标兵,后面有追兵,一花引来万花开。”
九十年代:刮起文明之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生产方式也由过去的体力型、粗放型向智力型、管理型转变,人们对管理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形式下,共青团在经济建设中有了新的创新内容,那就是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共青团组织的,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而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广大职业青年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贡献。1994年4月,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亲笔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青年。从1994年开始,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
新疆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开始了为提高服务质量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而且各个系统和各条战线都制定了相关的创建条例。
“创建文明号”活动也让创建集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很多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单位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文明号”号长。文明之风在各行各业兴起。
二十一世纪:
志愿服务在我们身边
1990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义务工作者,这应该是志愿服务的初级阶段。1993年团中央向全社会发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号召。1995年新疆拉开了青年志愿者的序幕。
这一具备了时代色彩的青年学雷锋活动迅速被广大团员青年所接受。1995年,乌鲁木齐市团委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组织数千名的青年志愿者参与打假扫黄行动。昌吉州1928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城镇乡村围绕农牧区科普培训和尊老敬老工程开展科技支农和为三老人员志愿服务。和田、克州、阿克苏、塔城等地区的青年志愿者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抗旱、防洪、兴修水利、绿化植树、清洁城市、救助失学儿童、义务献血、送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这一志愿服务的形式,被广大的服务对象所接受,“平等、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1997年新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和影响面也越来越大。
2003年,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更是将志愿者的影响扩大,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的志愿者有601名,截至2008年团中央共给新疆选派志愿者4000余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有很多的志愿者结婚生子,扎根边疆。
2008年,在抗击暴风雪,5·12大地震救援中,在奥运会、残奥会都有新疆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灾区的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着各种帮助。
苏来满·克力木和苏鲁旦·克力木两兄弟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几乎每天都在关注汶川大地震。一边关注中央一套或电台的新闻直播,一边在网上寻找最新的资讯,随着地震的最新消息或悲或喜,当得知四川省红十字会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时,两兄弟立即联系了四川省红十字会,在未得到确切答复的同时,21日,苏来满·克力木和苏鲁旦·克力木两兄弟登上了飞往四川成都的飞机,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行列。
巴州天鹅湖青年志愿者特别行动队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汉旺镇、九龙镇、东方汽轮机厂,途经金川县、丹巴、马尔康、成都以及陕西省汉中等各有关县市地震灾区,历时33天,行程1.3万余公里。33天来,特别行动队开展捐资捐物慰问受灾群众、帮助运送物资、建立帐篷希望小学、医疗救护、常用急需药品供应、心理咨询、清理余震废墟等工作。带着巴州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共捐资83.38万元,还捐助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33顶军用帐篷(约9万元)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青联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青年服务队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给世界各国朋友留下了非常好影响。新疆派出的100名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新疆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真诚奉献、快乐付出、不畏风吹日晒、雨淋阳炽,始终用微笑接待宾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赛会志愿者的动人风采。<<
五十年代:青年投身建设
青年是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一个群体,因为年轻,注定要承受更多的东西。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财政状况十分紧张。“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成了那个时代的中心工作,青年群体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1954年1月13日,全国第一个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青年突击队成立,从此“突击队”和急难险重的任务划上了等号。从此青年突击队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1957年12月1日,由自治区团委发起并组织的青年渠建设开工典礼在乌鲁木齐市乌拉泊举行,当时的总指挥是时任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宋发宏同志。开工典礼的当天,有来自各条战线上的200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劳动。随后自治区团委动员了全疆3万名党员参加了青年渠的建设。劳动大军中有机关干部、学生,还有解放军战士。
年近八旬的宋发宏回忆当时热火朝天的局面说:“青年渠是干砌鹅卵石,投放土方300多万方,卵石都是当时的青年突击队员从大西沟的山里一块块用人力背上来的,劳动条件非常的艰苦。”当时乌鲁木齐的天气很冷,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在空旷的戈壁滩上,随时都有冻死的可能。青年突击队员们为了避免刺骨寒风灌进小棉袄里面,每人腰间就扎着绳子,磨破的肩头绽放着雪白的棉花。飘扬的团旗、嘹亮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歌声,火热的劳动场面,驱散了青年突击队员们的寒冬,在西部的冬日里,硬是靠人搬肩扛建造了一条32公里长的水渠,打破了冬季在新疆不能修水渠的历史。
当时,义务劳动的青年突击队员没有物质奖励,唯一的奖励就是在团旗下照张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能在团旗下照张相,就是最大的光荣。
1958年五四青年节,自治区团委举行了青年渠放水典礼,王恩茂到会剪彩。青年渠工程,直接为国家节约了300多万元的工程款,并对新疆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0多年来,这个工程虽经几次修护,但是还仍在使用。
此后,全疆兴起了一股团员青年兴修水利工程的高潮。
上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的号召,有大批的青年离开城市,分赴到祖国的边疆,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天津、山东、四川等全国各地数十万知识青年来到新疆,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新疆的经济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六十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早在雷锋生前,他的感人事迹虽然有报道,在军队也产生了很大反响,但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到1963年3月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年多的时间里,雷锋事迹从部队到青少年,再由青少年广泛传播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新疆也涌现出了一名雷锋式的好青年赵祥娃。赵祥娃是新疆军区某部战士,他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所以当雷锋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最好榜样时,新疆也兴起了向赵祥娃学习的热潮。1964年5月,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题词:向赵祥娃同志学习,努力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自治区书记处书记、自治区主席赛福鼎也题词:学习赵祥娃同志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做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着学习的深入,新疆学习赵祥娃的热情不断高涨。
西北铁路工程局统计处青年郑永涛,是个大学毕业生,以前搞计划统计工作不够深入实际,就账算账,在学习了赵祥娃事迹后深入到实际中,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甘当小学生,和群众共同商量,算出冬季取暖用煤标准,准确地做出预算计划。新疆医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拾到手表、现金,马上交公,有的还想办法找到失主。石油运输公司汽车司机王守杰等团员青年,帮助外出的同志给家里寄钱治病,一位工友的爱人生小孩,工友的家里经济上有困难,王守杰就买了鸡和鸡蛋送到工友的家中。
在当时全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大潮中,新疆团员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这些先进分子的事迹在全疆广大团员青年中广为传颂。
七八十年代:业务大练兵
1978年10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十大在北京召开,被迫中断12年之久的共青团系统开始恢复。在团“十大”提出的“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号召下,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地投身“新长征突击手”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广大的共青团员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应运而生,例如“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工技能大比武”、“争创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这些活动把青年突击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青年人又一次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
1980年《新疆青年》杂志第六期开辟专栏“在新长征路上”,集中报道新疆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喀什地区第一运输公司一车队驾驶员、回族青年周学禄,在1977年到1980年,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5年的运输任务,运输周转量99.9万吨,上交利润6.4万元,节约汽油5吨多,多次受到表彰,成为一名青年劳动模范。
八棉挡车工陆兰亭以优秀的工作业绩参加全国纺织行业比赛,并且在挡车工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
乌鲁木齐轴承厂工人涂凤英荣获技术能手称号,并且走上了领导岗位。
1980年《新疆青年》杂志第七期专栏“在新长征路上”刊发了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大讨论。
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乌鲁木齐县红旗公社社员杨凡就“幸福到底在哪里?”通过劳动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女工葛智平谈了“理想应该是什么”。这些优秀的青年典型成了“在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这个时代“业务大练兵,争当突击手”成了青年们的目标。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岁月,青年永远需要成长的榜样,人生永远需要激励,在这些榜样的带动和激励下,涌现出了许多建设新疆的优秀青年。在新疆广大青年人中有一个口号:“前面有标兵,后面有追兵,一花引来万花开。”
九十年代:刮起文明之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生产方式也由过去的体力型、粗放型向智力型、管理型转变,人们对管理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形式下,共青团在经济建设中有了新的创新内容,那就是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共青团组织的,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而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广大职业青年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贡献。1994年4月,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亲笔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青年。从1994年开始,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
新疆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开始了为提高服务质量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而且各个系统和各条战线都制定了相关的创建条例。
“创建文明号”活动也让创建集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很多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单位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文明号”号长。文明之风在各行各业兴起。
二十一世纪:
志愿服务在我们身边
1990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义务工作者,这应该是志愿服务的初级阶段。1993年团中央向全社会发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号召。1995年新疆拉开了青年志愿者的序幕。
这一具备了时代色彩的青年学雷锋活动迅速被广大团员青年所接受。1995年,乌鲁木齐市团委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组织数千名的青年志愿者参与打假扫黄行动。昌吉州1928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城镇乡村围绕农牧区科普培训和尊老敬老工程开展科技支农和为三老人员志愿服务。和田、克州、阿克苏、塔城等地区的青年志愿者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抗旱、防洪、兴修水利、绿化植树、清洁城市、救助失学儿童、义务献血、送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这一志愿服务的形式,被广大的服务对象所接受,“平等、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1997年新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和影响面也越来越大。
2003年,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更是将志愿者的影响扩大,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的志愿者有601名,截至2008年团中央共给新疆选派志愿者4000余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有很多的志愿者结婚生子,扎根边疆。
2008年,在抗击暴风雪,5·12大地震救援中,在奥运会、残奥会都有新疆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灾区的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着各种帮助。
苏来满·克力木和苏鲁旦·克力木两兄弟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几乎每天都在关注汶川大地震。一边关注中央一套或电台的新闻直播,一边在网上寻找最新的资讯,随着地震的最新消息或悲或喜,当得知四川省红十字会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时,两兄弟立即联系了四川省红十字会,在未得到确切答复的同时,21日,苏来满·克力木和苏鲁旦·克力木两兄弟登上了飞往四川成都的飞机,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行列。
巴州天鹅湖青年志愿者特别行动队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汉旺镇、九龙镇、东方汽轮机厂,途经金川县、丹巴、马尔康、成都以及陕西省汉中等各有关县市地震灾区,历时33天,行程1.3万余公里。33天来,特别行动队开展捐资捐物慰问受灾群众、帮助运送物资、建立帐篷希望小学、医疗救护、常用急需药品供应、心理咨询、清理余震废墟等工作。带着巴州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共捐资83.38万元,还捐助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33顶军用帐篷(约9万元)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青联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青年服务队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给世界各国朋友留下了非常好影响。新疆派出的100名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新疆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真诚奉献、快乐付出、不畏风吹日晒、雨淋阳炽,始终用微笑接待宾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赛会志愿者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