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
我们常常听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这些课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现代文,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来展示。偶尔看到有老师上文言文,几乎整堂课都是由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惟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所谓的分析,最后来点明中心进行归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没有学生自行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接受字、词、句的工具。最后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
二、对策
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活化文言文教学,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它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教学《出师表》时,我们可以说说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上《水调歌头》时,我们可以教唱王菲的歌,歌唱会了,课文也背熟了;上《唐雎不辱使命》时,老师可以展示影片《英雄》,这样巧引故事或巧设情景或激情导入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二)读
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就必须在读上下功夫。
1、读准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语气。其中读准停顿很重要。一个大句子,一般由几个小句子组成,小句子与小句子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在联系十分密切的地方要连读,在联系不十分紧密的地方要断读,就是在一个小句子中也要注意停顿,把握节奏。读准停顿实际是训练语感,把握文章脉络,领悟内容的体会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尤其是教会学生掌握停顿的规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范读。精彩的范读,能够充分传达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当中去感受甚至陶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读通
读通文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反复读,一篇文言文至少要让学生先读三次。初读,要求学生结合注解,复述课文大意。再读,引导学生扫除文字理解上的障碍。三读,提出问题,点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通过三次读,使学生由了解到质疑,由释疑到理解、记忆,由初步理解到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主动探求过程。纵观整个过程,很明显,动口是中心环节,动口带动动脑和动手。
(三)教
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模式,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文言文教学应“授学生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增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下的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现代汉语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如果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就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为三步,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在熟读课文之后。先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予以赞美鼓励,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
(四) 积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要越俎代庖地把很多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事,都由老师和一些辅导资料给帮忙代劳了。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一字一句讲解,面面俱到满堂灌输,惟恐漏掉一处。三是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要题海战术,答案再现。
总而言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读,让学生主动说,让学生主动记,让学生主动积累。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
我们常常听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这些课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现代文,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来展示。偶尔看到有老师上文言文,几乎整堂课都是由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惟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所谓的分析,最后来点明中心进行归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没有学生自行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接受字、词、句的工具。最后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
二、对策
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活化文言文教学,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它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教学《出师表》时,我们可以说说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上《水调歌头》时,我们可以教唱王菲的歌,歌唱会了,课文也背熟了;上《唐雎不辱使命》时,老师可以展示影片《英雄》,这样巧引故事或巧设情景或激情导入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二)读
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就必须在读上下功夫。
1、读准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语气。其中读准停顿很重要。一个大句子,一般由几个小句子组成,小句子与小句子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在联系十分密切的地方要连读,在联系不十分紧密的地方要断读,就是在一个小句子中也要注意停顿,把握节奏。读准停顿实际是训练语感,把握文章脉络,领悟内容的体会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尤其是教会学生掌握停顿的规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范读。精彩的范读,能够充分传达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当中去感受甚至陶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读通
读通文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反复读,一篇文言文至少要让学生先读三次。初读,要求学生结合注解,复述课文大意。再读,引导学生扫除文字理解上的障碍。三读,提出问题,点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通过三次读,使学生由了解到质疑,由释疑到理解、记忆,由初步理解到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主动探求过程。纵观整个过程,很明显,动口是中心环节,动口带动动脑和动手。
(三)教
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模式,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文言文教学应“授学生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增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下的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现代汉语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如果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就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为三步,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在熟读课文之后。先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予以赞美鼓励,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
(四) 积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要越俎代庖地把很多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事,都由老师和一些辅导资料给帮忙代劳了。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一字一句讲解,面面俱到满堂灌输,惟恐漏掉一处。三是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要题海战术,答案再现。
总而言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读,让学生主动说,让学生主动记,让学生主动积累。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