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为此中国主张坚持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相互尊重恪守诺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及相互尊重国家核心利益。在对美外交思想的具体主张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两国战略互信,明确两国关系定位和管理控制两国分歧。这些目标、思路和主张形成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
【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外交思想
梳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继承与变化: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对美外交中提出一系列方针、原则和策略,这些对美外交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工作的宝贵经验。概括而言,一是外交方针上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积极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两国合作,妥善处理两国分歧和矛盾;二是外交原则上以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判断准则。三是外交策略上既联合又斗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中美关系在九十年代保持了大体稳定,这些方针、政策和策略作为新世纪里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加以继承。
十六大以来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两国共同利益扩大,这些皆表明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此,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二、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胡锦涛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
新型中美大国关系的构建既是十六大以来世界潮流趋势下的选择,也是对20世纪传统大国关系经验的总结和创新。其一,它不同于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英国与德国是老牌霸主国和新兴挑战者的关系,德国急于取代英国从而称霸欧洲,通过军事联盟企图改变国际体系,结果一战爆发,德国战败;其二,它不同于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社会制度差异巨大的两个国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结果苏联解体;其三,它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开始两国因为意识形态相同而关系密切,但随着两国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上冲突导致两国最终走向关系破裂,一度爆发局部战争。上世纪这三组大国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以传统的国家利益对抗思维导致大国关系的悲剧。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首先是一种抛弃传统大国冲突对抗逻辑,利益攸关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国关系;其次是一种超越和包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关系;再次是一种在现有国际体系下,既能共创和共享制度,又能共同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最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对美外交思想的主张
(一)把握中美合作大局
新世纪初,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2006年胡锦涛访问美国期间指出,中美两国不仅是利益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2009年在伦敦G20国峰会上,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首次会晤,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将发展两国全面积极合作的关系。在2011年胡锦涛访美期间,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①2012年5月3日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会上指出,中美两国需要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和厚植友谊,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二)加强两国战略互信
一是两国元首定期会晤交流机制,新世纪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次数是前所未有的。胡锦涛主席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两国元首借助于一系列国际和地区会议进行会晤商谈,如G20国峰会、核安全峰会、八国集团峰会、APEC会议等等。通过这些会议,两国元首就双方关系的议题进行及时交流,深化相互理解;二是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截止到2008年,中美战略对话共举办六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开启,对话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应对和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经贸交流机制。2009年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上会晤达成共识,将两大对话机制合并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2009年7月27日-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一致认为:这一机制有助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促进合作。
(三)相互尊重恪守诺言
中方强调中美两国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在中美关系的语境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两国之间差异的尊重。不以实力大小来定义两国关系向来是中国的外交主张。中美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发展两国关系,否则一味以此作为非难对方的借口,只能引发两国关系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两国间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尊重。新世纪以来,中美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特别是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发表《中美联合声明》,这些协议和声明进一步明确两国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尊重才能使这些协议内容得到更好地落实。
(四)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胡锦涛2006年访美期间强调中美两国的发展不是对抗性的,而应该通过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两国关系。中美合作的基础一方面源于两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共同利益:就世界而言,两国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期望一个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就地区而言,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中美都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就两国而言,两国双边的合作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也是两国合作的最大动力源;另一方面是两国承担共同的责任,当今世界上很多全球性问题仅依靠一国的力量是不能得到解决的。如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泛滥、全球体系的转变等等,在这些议题上,中美只有携手,本着共赢的精神,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以合作和共赢精神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流还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需要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和长远意识。可以说以合作和共赢精神来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流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五)尊重国家核心利益
胡锦涛在与美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多次强调两国要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指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2010年戴秉国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指出:“双方重申,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国家核心利益是指: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明确界定国家核心利益事实上是设定了中国对美关系中的底线,也是向美方表明在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的坚定立场,突破这一底线的行为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六)管理控制两国分歧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有多领域分布、联动性增强和程度加深的特点。从近年来中美关系起伏变化中可以看出,中美分歧的扩展和深化已经对中美双边关系、地区局势乃至全球战略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中对处理两国分歧需要创新思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11年11月27日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表示,在新的时期,中美应妥善处理、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就中美关系而言,“管控分歧”就是防止分歧失控,确保两国关系大局稳定。其基本思路是在正视并承认中美分歧客观存在的前提下,通过两国共同努力,对一时难以避免、难以解决的中美分歧进行有效管理,将分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空间和程度上,尽可能防止中美新分歧和新矛盾的出现,避免矛盾和分歧相互联动,让中美关系在动态中保持稳定。
四、对美外交思想的特点
(一)全局性
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特别注重全局思维:一是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美工作追求的目标;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涉及范围是广泛的,不仅在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层面,同时也包括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不仅仅在政府层面,在两国市民和两个社会之间的交流发展也不落后。三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还着眼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需要而提出,还着眼于两国关系的未来,着眼于世界发展的趋势。
(二)坚定性
一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不动摇。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宗旨没有改变,中国对美外交服务于国内建设大局没有改变;三是对美外交方针和政策依旧坚持两手对两手的策略,美国对华策略坚持遏制与接触并行,两者关系此起彼伏,但是两种手段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就中方而言,对此采取两手对两手的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三)务实性
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对美外交方针政策和提出的主张是着眼于国际形势的发展潮流,着眼于中美两国的外交现实,着眼于中美两国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新世纪以来对美外交方针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迫切任务。2006年胡锦涛访美提出“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十六字方针,①2011年胡锦涛访美进一步指出中美关系要“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②;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调整是一种渐变,而非剧烈的调整。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出现的变化不是剧烈性、颠覆性的,因此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依然是在和平与发展这一现实主题下制定的。三是在对美外交上,在始终把握中美关系合作主流的同时,针对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中国采取积极面对、不回避、不拖延的态度,主动提出妥善处理。
(四)灵活性
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中方在处理中美分歧做法上。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是新旧问题并存的:一是中美之间自建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在新世纪里继续存在(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二是随着两国交往深入,新问题不断出现。概括而言,两国分歧与矛盾主要分布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在双边层面上主要有经贸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问题、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政治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人权问题等,军事上军控和防扩散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及两军海上摩擦等。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主要有朝鲜核问题、缅甸问题、伊朗核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对两国之间的分歧,中国主张“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通过两国的协商谈判,采用平等和平的方式消除两国分歧,尽量降低分歧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中美关系大局造成冲击。
结 语
十六大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即坚持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相互尊重彼此国情和发展阶段事实,以合作共赢精神不断扩大两国共同利益,明确界定国家核心利益和彼此尊重重大关切。在这些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和以长远眼光来发展两国关系,始终牢牢把握住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主流,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际风险,妥善处理和管理控制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在新世纪里保持了稳定、前进的发展趋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美结构性矛盾在突出,中美战略互疑有上升趋势,两国间各种风险依旧存在,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仍未消失,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复杂。这些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未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中,对美外交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外交思想
梳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继承与变化: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对美外交中提出一系列方针、原则和策略,这些对美外交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工作的宝贵经验。概括而言,一是外交方针上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积极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两国合作,妥善处理两国分歧和矛盾;二是外交原则上以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判断准则。三是外交策略上既联合又斗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中美关系在九十年代保持了大体稳定,这些方针、政策和策略作为新世纪里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加以继承。
十六大以来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两国共同利益扩大,这些皆表明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此,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二、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胡锦涛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
新型中美大国关系的构建既是十六大以来世界潮流趋势下的选择,也是对20世纪传统大国关系经验的总结和创新。其一,它不同于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英国与德国是老牌霸主国和新兴挑战者的关系,德国急于取代英国从而称霸欧洲,通过军事联盟企图改变国际体系,结果一战爆发,德国战败;其二,它不同于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社会制度差异巨大的两个国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结果苏联解体;其三,它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开始两国因为意识形态相同而关系密切,但随着两国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上冲突导致两国最终走向关系破裂,一度爆发局部战争。上世纪这三组大国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以传统的国家利益对抗思维导致大国关系的悲剧。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首先是一种抛弃传统大国冲突对抗逻辑,利益攸关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国关系;其次是一种超越和包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关系;再次是一种在现有国际体系下,既能共创和共享制度,又能共同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最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对美外交思想的主张
(一)把握中美合作大局
新世纪初,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2006年胡锦涛访问美国期间指出,中美两国不仅是利益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2009年在伦敦G20国峰会上,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首次会晤,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将发展两国全面积极合作的关系。在2011年胡锦涛访美期间,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①2012年5月3日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会上指出,中美两国需要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和厚植友谊,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二)加强两国战略互信
一是两国元首定期会晤交流机制,新世纪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次数是前所未有的。胡锦涛主席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两国元首借助于一系列国际和地区会议进行会晤商谈,如G20国峰会、核安全峰会、八国集团峰会、APEC会议等等。通过这些会议,两国元首就双方关系的议题进行及时交流,深化相互理解;二是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截止到2008年,中美战略对话共举办六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开启,对话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应对和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经贸交流机制。2009年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上会晤达成共识,将两大对话机制合并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2009年7月27日-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一致认为:这一机制有助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促进合作。
(三)相互尊重恪守诺言
中方强调中美两国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在中美关系的语境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两国之间差异的尊重。不以实力大小来定义两国关系向来是中国的外交主张。中美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发展两国关系,否则一味以此作为非难对方的借口,只能引发两国关系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两国间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尊重。新世纪以来,中美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特别是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发表《中美联合声明》,这些协议和声明进一步明确两国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尊重才能使这些协议内容得到更好地落实。
(四)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胡锦涛2006年访美期间强调中美两国的发展不是对抗性的,而应该通过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两国关系。中美合作的基础一方面源于两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共同利益:就世界而言,两国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期望一个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就地区而言,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中美都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就两国而言,两国双边的合作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也是两国合作的最大动力源;另一方面是两国承担共同的责任,当今世界上很多全球性问题仅依靠一国的力量是不能得到解决的。如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泛滥、全球体系的转变等等,在这些议题上,中美只有携手,本着共赢的精神,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以合作和共赢精神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流还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需要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和长远意识。可以说以合作和共赢精神来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流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五)尊重国家核心利益
胡锦涛在与美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多次强调两国要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指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2010年戴秉国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指出:“双方重申,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国家核心利益是指: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明确界定国家核心利益事实上是设定了中国对美关系中的底线,也是向美方表明在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的坚定立场,突破这一底线的行为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六)管理控制两国分歧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有多领域分布、联动性增强和程度加深的特点。从近年来中美关系起伏变化中可以看出,中美分歧的扩展和深化已经对中美双边关系、地区局势乃至全球战略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中对处理两国分歧需要创新思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11年11月27日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表示,在新的时期,中美应妥善处理、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就中美关系而言,“管控分歧”就是防止分歧失控,确保两国关系大局稳定。其基本思路是在正视并承认中美分歧客观存在的前提下,通过两国共同努力,对一时难以避免、难以解决的中美分歧进行有效管理,将分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空间和程度上,尽可能防止中美新分歧和新矛盾的出现,避免矛盾和分歧相互联动,让中美关系在动态中保持稳定。
四、对美外交思想的特点
(一)全局性
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特别注重全局思维:一是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美工作追求的目标;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涉及范围是广泛的,不仅在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层面,同时也包括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不仅仅在政府层面,在两国市民和两个社会之间的交流发展也不落后。三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还着眼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需要而提出,还着眼于两国关系的未来,着眼于世界发展的趋势。
(二)坚定性
一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不动摇。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宗旨没有改变,中国对美外交服务于国内建设大局没有改变;三是对美外交方针和政策依旧坚持两手对两手的策略,美国对华策略坚持遏制与接触并行,两者关系此起彼伏,但是两种手段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就中方而言,对此采取两手对两手的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三)务实性
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对美外交方针政策和提出的主张是着眼于国际形势的发展潮流,着眼于中美两国的外交现实,着眼于中美两国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新世纪以来对美外交方针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迫切任务。2006年胡锦涛访美提出“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十六字方针,①2011年胡锦涛访美进一步指出中美关系要“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②;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调整是一种渐变,而非剧烈的调整。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出现的变化不是剧烈性、颠覆性的,因此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依然是在和平与发展这一现实主题下制定的。三是在对美外交上,在始终把握中美关系合作主流的同时,针对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中国采取积极面对、不回避、不拖延的态度,主动提出妥善处理。
(四)灵活性
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中方在处理中美分歧做法上。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是新旧问题并存的:一是中美之间自建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在新世纪里继续存在(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二是随着两国交往深入,新问题不断出现。概括而言,两国分歧与矛盾主要分布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在双边层面上主要有经贸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问题、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政治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人权问题等,军事上军控和防扩散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及两军海上摩擦等。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主要有朝鲜核问题、缅甸问题、伊朗核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对两国之间的分歧,中国主张“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通过两国的协商谈判,采用平等和平的方式消除两国分歧,尽量降低分歧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中美关系大局造成冲击。
结 语
十六大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即坚持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相互尊重彼此国情和发展阶段事实,以合作共赢精神不断扩大两国共同利益,明确界定国家核心利益和彼此尊重重大关切。在这些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和以长远眼光来发展两国关系,始终牢牢把握住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主流,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际风险,妥善处理和管理控制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在新世纪里保持了稳定、前进的发展趋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美结构性矛盾在突出,中美战略互疑有上升趋势,两国间各种风险依旧存在,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仍未消失,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复杂。这些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未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中,对美外交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