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仅在语文课堂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数学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徐斌老师认识到这一点,便开始不厌其烦地聆听和模仿陈燕华、鞠萍等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的说话方式,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后来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富有启发性,被人们称为“是一堆多彩的智慧积木搭建的儿童乐园”。由此可见,在数学课上,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更好地引领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如点点音符般拨动起学生情感的弦线,还能让数学教学告别枯燥乏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学生在轻松益智的优美境界中拨开迷雾,学得真知。
一、数学语言及其特点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工具,数学学习就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课堂的语言交流是数学思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从形式上来说,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简单地讲,数学语言科学、简洁、通用。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也具有以上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生趣盎然,美不胜收。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美”
(一)导入语言的情境美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过程最初的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导入需要依托学生感情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只有打动学生心灵的导入,才会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课堂导入的情境美。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她的课堂导入语言富有诗意,感情细腻,营造出了优美的情境:“我们中国人喜欢圆,这就是我们特别喜欢中秋节、春节的原因;中国文学典籍中的故事常常以大团圆为结局;中国人喜欢用‘圆满’‘美满’这些词汇来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这些奇妙的现象和我们认识的圆有没有关联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灿烂的文化历史中,走进奇异多彩的民俗画卷中,走进圆的美妙神奇的世界中去吧!”多么诗意盎然的导入,一节课就在这充满哲理意味的诗情画境中徐徐展开,给学生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二)讲授语言的激情美
课堂教学过程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为施教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是他们青春遐思飞扬的殿堂,随时都在生成意外的精彩。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授语言,便是碧蓝大海里灵动的浪花,将一个个求知若渴的水手们推上风光无限的浪尖;教师就像勤劳的绣娘在精彩的预设与生成之间轻盈地穿梭,用动人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贯穿整个求知的航程,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随波前行,迸发出思想的光华与智慧的火花。
(三)评价语言的“修辞”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效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又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数学语言去吸引学生,把他们引入到情绪高昂的振奋状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增进课堂教学魅力。
1.拟人化
在教学中,教师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奥的数学知识通过拟人的手法,展示给学生,使深奥、复杂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人格化的东西,这样就更加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學“鸡兔同笼”问题,“饲养园有鸭和猫,共有头60个,脚180只,鸭和猫各有多少只?”学生读题后,个个都眉头紧锁,不知如何解答。这时,我说:全体小猫立正,举起前面的两只脚,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学习兴致高昂了起来。我又说:现在好了,每只猫和鸭的脚都“解放平等”了,都是两只了,上面共有60个头,那么现在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说:60×2=120只。我继续启发:哎呀,脚怎么比原来的少啦?少多少只呢?生答:180-120=60只。我问:这6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被谁给“吃”了?学生扑哧一笑说:猫立正的时候前脚都举起来了。师:多少只猫举起了脚?生:60÷2=30只。这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饲养员里有多少只猫?多少只鸭?生:30只猫,30只鸭。由此可见,在拟人化的语言引导中,学生很轻松就理解的题意,弄清了数量关系,从而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2.简洁化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数学课堂语言应该注重简洁性,用最少的时间和语句,迅速而巧妙地将问题解释清楚,这是数学教学的语言要求。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那关于圆你都知道哪些知识?”这样的语言紧扣住了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进而开始进入主题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形象化
4.打比方
打比方,可以将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清楚,使数学问题简约化、通俗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上文谈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在新授环节之后,教师总结:(A B)×C=A×C B×C,A和B就像是摇篮里手牵手的两个兄弟,C是好比妈妈,妈妈要同时拍拍两个宝宝,让他们甜蜜地入睡。这样打个比方,学生很快就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分配”的含义了。数学课上适当地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可以使一些较难理解及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5.夸张化
夸张化,就是教师对所教的数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夸张,使得正确的知识正面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得以一定的放大,从而达到正迁移和强化记忆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内容,教师将相关错误的过程或结果进行夸张放大,与正确的认识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震撼的作用,便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不少学生会忘记前提条件,于是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板书语言,夸张地画出大小相差较多的比较图,使学生在惊讶中发现错误,明白道理。又如,在学习比例尺内容时,故意夸大蜗牛的能力,可以说:老师从家到学校骑电动车用了30分钟,但是有只蜗牛从家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30秒,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比例尺的知识。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思考中恍然大悟,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生也会慢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美好。
6.幽默化
课间时间,一位男教师对两个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的声音,犹如一千只鸭子的叫声。”正巧这时,男教师的妻子来看望他。他幽默地说“这不,现在门外就有五百只鸭子来看我了。”一位老师在执教数学画图时,用亲切的口吻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吗?看谁猜得又对又快。‘一个圆,左右两边各是一个半圆,里面有个小圆,小圆里躲着两个小圆点。’”在学生猜不透时,教师便在黑板上按谜语的说法画了个搞笑的猪头,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因此,轻松幽默的数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增强学生期待、渴望的心理,还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语言的回味美
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和体悟人生,将枯燥的知识提升为精神的引领,这样的数学才是充盈生命的活力与光彩的数学。教师每教完一节课,都要善于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灵巧地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人生的感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让数学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语言效果。只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对孩子真诚的爱的语言才能感化孩子,让他们主动靠近数学,领略数学的美。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育视野和灵活的教育机智,让数学真正在学生心中奏响美妙的乐章。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毋庸置疑,这种美也包含了数学语言的美。“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数学学习不是给学生展示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由各种新颖独特的语言“修辞”,点缀而成的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精彩的课堂里,处处开满了美丽的花朵,数学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表达艺术,就是滋养这朵朵智慧之花的沃土。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精心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关注学生的成长与价值,努力让自己的数学语言更优美、更出彩,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以唤起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
一、数学语言及其特点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工具,数学学习就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课堂的语言交流是数学思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从形式上来说,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简单地讲,数学语言科学、简洁、通用。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也具有以上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生趣盎然,美不胜收。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美”
(一)导入语言的情境美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过程最初的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导入需要依托学生感情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只有打动学生心灵的导入,才会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课堂导入的情境美。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她的课堂导入语言富有诗意,感情细腻,营造出了优美的情境:“我们中国人喜欢圆,这就是我们特别喜欢中秋节、春节的原因;中国文学典籍中的故事常常以大团圆为结局;中国人喜欢用‘圆满’‘美满’这些词汇来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这些奇妙的现象和我们认识的圆有没有关联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灿烂的文化历史中,走进奇异多彩的民俗画卷中,走进圆的美妙神奇的世界中去吧!”多么诗意盎然的导入,一节课就在这充满哲理意味的诗情画境中徐徐展开,给学生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二)讲授语言的激情美
课堂教学过程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为施教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是他们青春遐思飞扬的殿堂,随时都在生成意外的精彩。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授语言,便是碧蓝大海里灵动的浪花,将一个个求知若渴的水手们推上风光无限的浪尖;教师就像勤劳的绣娘在精彩的预设与生成之间轻盈地穿梭,用动人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贯穿整个求知的航程,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随波前行,迸发出思想的光华与智慧的火花。
(三)评价语言的“修辞”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效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又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数学语言去吸引学生,把他们引入到情绪高昂的振奋状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增进课堂教学魅力。
1.拟人化
在教学中,教师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奥的数学知识通过拟人的手法,展示给学生,使深奥、复杂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人格化的东西,这样就更加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學“鸡兔同笼”问题,“饲养园有鸭和猫,共有头60个,脚180只,鸭和猫各有多少只?”学生读题后,个个都眉头紧锁,不知如何解答。这时,我说:全体小猫立正,举起前面的两只脚,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学习兴致高昂了起来。我又说:现在好了,每只猫和鸭的脚都“解放平等”了,都是两只了,上面共有60个头,那么现在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说:60×2=120只。我继续启发:哎呀,脚怎么比原来的少啦?少多少只呢?生答:180-120=60只。我问:这6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被谁给“吃”了?学生扑哧一笑说:猫立正的时候前脚都举起来了。师:多少只猫举起了脚?生:60÷2=30只。这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饲养员里有多少只猫?多少只鸭?生:30只猫,30只鸭。由此可见,在拟人化的语言引导中,学生很轻松就理解的题意,弄清了数量关系,从而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2.简洁化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数学课堂语言应该注重简洁性,用最少的时间和语句,迅速而巧妙地将问题解释清楚,这是数学教学的语言要求。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那关于圆你都知道哪些知识?”这样的语言紧扣住了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进而开始进入主题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形象化
4.打比方
打比方,可以将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清楚,使数学问题简约化、通俗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上文谈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在新授环节之后,教师总结:(A B)×C=A×C B×C,A和B就像是摇篮里手牵手的两个兄弟,C是好比妈妈,妈妈要同时拍拍两个宝宝,让他们甜蜜地入睡。这样打个比方,学生很快就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分配”的含义了。数学课上适当地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可以使一些较难理解及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可感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5.夸张化
夸张化,就是教师对所教的数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夸张,使得正确的知识正面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得以一定的放大,从而达到正迁移和强化记忆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内容,教师将相关错误的过程或结果进行夸张放大,与正确的认识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震撼的作用,便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不少学生会忘记前提条件,于是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板书语言,夸张地画出大小相差较多的比较图,使学生在惊讶中发现错误,明白道理。又如,在学习比例尺内容时,故意夸大蜗牛的能力,可以说:老师从家到学校骑电动车用了30分钟,但是有只蜗牛从家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30秒,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比例尺的知识。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思考中恍然大悟,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生也会慢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美好。
6.幽默化
课间时间,一位男教师对两个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的声音,犹如一千只鸭子的叫声。”正巧这时,男教师的妻子来看望他。他幽默地说“这不,现在门外就有五百只鸭子来看我了。”一位老师在执教数学画图时,用亲切的口吻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吗?看谁猜得又对又快。‘一个圆,左右两边各是一个半圆,里面有个小圆,小圆里躲着两个小圆点。’”在学生猜不透时,教师便在黑板上按谜语的说法画了个搞笑的猪头,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因此,轻松幽默的数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增强学生期待、渴望的心理,还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语言的回味美
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和体悟人生,将枯燥的知识提升为精神的引领,这样的数学才是充盈生命的活力与光彩的数学。教师每教完一节课,都要善于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灵巧地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人生的感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让数学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语言效果。只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对孩子真诚的爱的语言才能感化孩子,让他们主动靠近数学,领略数学的美。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育视野和灵活的教育机智,让数学真正在学生心中奏响美妙的乐章。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毋庸置疑,这种美也包含了数学语言的美。“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数学学习不是给学生展示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由各种新颖独特的语言“修辞”,点缀而成的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精彩的课堂里,处处开满了美丽的花朵,数学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表达艺术,就是滋养这朵朵智慧之花的沃土。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精心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关注学生的成长与价值,努力让自己的数学语言更优美、更出彩,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以唤起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