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形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文化氛围、生活方式、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与高中阶段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型,自我调节和自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问题和环境问题往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和强烈的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一)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四)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五)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六)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自身应对方式
(一)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行为所具有的能力,判断和信念它是有情景决定的能力知觉。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能以积极的有效的方式处理压力。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一是从自己以往成功的经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回忆总结自己经历的一些具有挑战性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预期效果的事情。二是通过自我暗示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每天起床前十分钟或者睡前十分钟默默地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能行,这样通过潜意识来激励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样子。三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寻找一个自己周围有成功经验且与自己条件相近的同学,以其为榜样,通过向其学习来提高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建立坚强自信的人格素养
坚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素养往往可以使个体在面临压力问题时,往往采用积极主动和乐观自信的方式以及幽默诙谐的方式来化解问题。而自卑的人在面临压力问题时,往往采取消极和悲观的方式应对问题。他们往往把挫折看作不幸,从而被动接受,而不去努力克服问题,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抗压能力,首先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大量实践表明,大学生在心理压力状况下,社会支持有利于帮助其走出心理压力的氛围,有利于其迅速走出心理压力的阴影,能够给予以其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庇护,有利于其身心发展,朝着健康的道路迈进。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还要学会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由亲人朋友等身边的人组成,大学生再身处困境时能够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三、高校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措施
(一)进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
现如今很多高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等等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大学心理健康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各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校园活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接受心理教育,让大学生将内心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也会向学校变得朝气蓬勃,增添青春活力,在活动中将心理教育渗透大学生心中,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调整自己内心状态的方式。
(二)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规划是指个体为了明确人生学业发展道路对学业进行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生涯规划是个体积极努力规划未来人生发展轨迹,结合个人的能力性格,个人优势劣势做好合理安排并不断优化目标实现的过程,以达到预期的计划。职业是人最大的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实现职业上的规划来实现人生目标。影响大学生就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做好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生涯规划的正确与否影响着今后的人生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整个大学生涯质量的高低。
(三)网络心理教育健康工作也要加强管理与推进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信息除了通过学校传播以外,更多的接受新消息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获取的,网络是优劣势都非常明显的一种传播信息的渠道,在运用过程中学校要正确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实施,不断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使大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借助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促使大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在生活中克服困难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画白.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236.
[2]万初燕.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及排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127-128.
[3]高婷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57-58.
[4]高洁.浅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J].新西部(理論版),2016(24):124-125.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形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文化氛围、生活方式、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与高中阶段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型,自我调节和自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问题和环境问题往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和强烈的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一)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四)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五)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六)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自身应对方式
(一)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行为所具有的能力,判断和信念它是有情景决定的能力知觉。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能以积极的有效的方式处理压力。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一是从自己以往成功的经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回忆总结自己经历的一些具有挑战性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预期效果的事情。二是通过自我暗示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每天起床前十分钟或者睡前十分钟默默地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能行,这样通过潜意识来激励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样子。三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寻找一个自己周围有成功经验且与自己条件相近的同学,以其为榜样,通过向其学习来提高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建立坚强自信的人格素养
坚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素养往往可以使个体在面临压力问题时,往往采用积极主动和乐观自信的方式以及幽默诙谐的方式来化解问题。而自卑的人在面临压力问题时,往往采取消极和悲观的方式应对问题。他们往往把挫折看作不幸,从而被动接受,而不去努力克服问题,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抗压能力,首先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大量实践表明,大学生在心理压力状况下,社会支持有利于帮助其走出心理压力的氛围,有利于其迅速走出心理压力的阴影,能够给予以其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庇护,有利于其身心发展,朝着健康的道路迈进。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还要学会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由亲人朋友等身边的人组成,大学生再身处困境时能够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三、高校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措施
(一)进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
现如今很多高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等等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大学心理健康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各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校园活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接受心理教育,让大学生将内心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也会向学校变得朝气蓬勃,增添青春活力,在活动中将心理教育渗透大学生心中,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调整自己内心状态的方式。
(二)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规划是指个体为了明确人生学业发展道路对学业进行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生涯规划是个体积极努力规划未来人生发展轨迹,结合个人的能力性格,个人优势劣势做好合理安排并不断优化目标实现的过程,以达到预期的计划。职业是人最大的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实现职业上的规划来实现人生目标。影响大学生就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做好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生涯规划的正确与否影响着今后的人生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整个大学生涯质量的高低。
(三)网络心理教育健康工作也要加强管理与推进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信息除了通过学校传播以外,更多的接受新消息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获取的,网络是优劣势都非常明显的一种传播信息的渠道,在运用过程中学校要正确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实施,不断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使大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借助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促使大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在生活中克服困难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画白.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236.
[2]万初燕.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及排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127-128.
[3]高婷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57-58.
[4]高洁.浅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J].新西部(理論版),2016(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