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自然之心 育生态之人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这一概念,首见于《道德经》:“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顶针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教育亦不例外。
  心,包括思想、情感、信仰、价值观等。自然之心就是得道之心,有道之心,就是人的思想、情感、信仰、价值观符合道,顺应规律。自然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外在压力植入的,而是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行而得来的。其中,教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良好的生态可促使生命万物健康可持续发展。万物自身及彼此都有着本质必然的联系,要使生态良好,我们必须遵守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教育亦是如此,遵循教育之道,修“自然”之心,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人。这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为育生态之人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生态校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受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的影响,生态校园是有差异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生态校园的建设,我们要从细微处着手。心中有理想信念,行动上实干肯干,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修自然之心、育生态之人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长远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是眼前生态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生态校园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符合生态标准的环境硬件建设。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建校园和改建校园的过程中,布局要科学合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校园改扩建,以减少对环境的再次污染。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在生态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应增加新的环境污染,对历史上发生的已经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尽快解决。在学校工作正常运行中,要节能减排,厉行节约,减少消耗,反对浪费。水、电、纸张等要节约,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要精心爱护,科学使用。师生人均占有使用资源的比例应相对均衡,在均衡的基础上,依学校实际情况,向优质方向迈进。学校的所有硬件建设,都要从育人的角度考虑,发挥环境无声的育人功能。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软件建设。加强生态校园建设理论的学习,以不同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宣传推进生态校园建设,使生态校园理念,在校园中深入人心,并转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依法治校。生态校园应该是一个法治的校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应该是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以德治校。生态校园应该是一个道德和谐高尚的校园。以德树人,人与人和谐相处,和万物互不相害。
  让生态教育理念植根于实践
  创建生态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人,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寻找生态育人途径。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创建生态校园亦要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具体地说,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育可持续发展之人。
  育心,懂道。育自然之心,道德之人。立德树人,成为有良心的人。德对于才来讲是本、是首要的,是统领。
  育智,懂业。育体育智。健康的体质、知识与技能都是人才的必备要素。才是辅助德彰显德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称得上是完备的人才。
  育行,懂政。德才兼备,德和才只有说出来做出来,才称得上是有德行的人。在当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红心向党、又红又专,听党的话跟党走,才是党和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懂”字,说来简单,其实不易。一方面靠习得,二是靠悟得,三是靠行得。心导行,行养心。灵魂引导行为,高贵的灵魂可以引领出高尚的人,高尚的行为可以滋养出高贵的灵魂。
  坚持生态育人原则。对个体的人而言,每个人都是有理想追求、自我需要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学生自己也要有自信,不要随波逐流,做最好的自己。
  以生命为本的原则。热爱生命,尊重所有的生命,同所有的生命并育而不相害,和谐共生,才能更加自觉尊重珍惜人的生命,正确处理好人类和所有生命体的关系。
  以自然为本的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和自然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教学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加強课堂改革,使之科学合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全体性。教育要面向全体,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全面性。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通过知识学习全面发展,融会贯通,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懂得共性,再进一步作用于个性,转化成能力。
  个性。尊重生命的个性差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习得一技之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主动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应是每一个学生自需、自愿、自觉的行为。而自需、自愿、自觉的行为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培养。
  培养生态型教师。教师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首先要修得自然之心、道德之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能培育出有自然之心、道德之心,有德行的生态之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学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生态校园建设中,学校应该有立足本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项目,并脚踏实地实施。教师先懂道、懂业、懂政,才能培育出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想生态校园应该是这样的:城市中的学校有着乡村的自然环境,乡村的学校有着城市的市政管理服务;教师施展自己的教育才能,工作是自己的幸福要素;学生修心研学舒展自己的个性,学习是自己的快乐源泉。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教育技术装备部)
  责任编辑:周广琪
其他文献
近日,一则《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引起热议。文章列出了一些古诗中被改的读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
新课改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然而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待优生,甚至有些班级学生整体都比较薄弱,也就是所谓的“待优班”。半路接手“待优班”,似乎毫无疑问是份“苦差”,但如果我们能够将问题看作课题,将其作为挑战自我、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机遇,积极地去寻找解決问题的策略,那么,“苦差”也能成“美差”。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当学校把带“待优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