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曝光”的阴影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众多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焦点访谈”。一时间,“曝光”成为“评论”的同义语。新闻评论也借着“曝光”,从过去生硬、刻板的模式中挣脱出来,成了电视节目中最热的“时尚”。然而今天,我们忽然发现观众开始远离曝光节目,观众的遥控器越来越多地转向了谈话节目、娱乐节目。对此,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观众,而是反思。
  
  “曝光”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曝光”,充分显示了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媒干预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得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得到鲜明的张扬。“曝光”不仅使“评论”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认可,也使人们重新审视电视新闻的价值,使新闻观念发生了重大突破和飞跃。
  首先,在中国目前现实环境下,“曝光”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干扰,于是许多时候说话并不能痛快淋漓。当最初的新鲜、刺激,变成“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针砭时弊”,当民众的呼声变成某种官方、半官方的意志特殊表达,人们识破了“曝光”的局限,也就对“评论”逐渐失去了兴趣。
  其二,“曝光”使“评论”流于表面和简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缺乏思想的深度,缺乏与时代同呼吸的力度。
  其三,10年前,中国观众透过“曝光”找到了一种宣泄的渠道。但10年后的今天,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10年前有了极大的不同,而“曝光”的内容似乎没有什么更新鲜的变化,“曝光”也就成了一道冷菜。
  “曝光”让我们体味到了新闻评论的魅力,但“曝光”也让“评论”陷入“流行”的误区。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观念转型、观众欣赏趣味转型的时代,新闻评论必须寻找多层次的沟通可能。新闻评论,必须走出“流行”与“时尚”的虚假繁荣,重建“新闻——评论”的现实理性。
  
  新闻评论的转型
  
  我们应该思考,除了“曝光”, 新闻评论还有什么?我们的社会对于“新闻—评论”还需要什么,期待什么。
  1.寻求理解和沟通
  中国的改革措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后向下推行。因此,改革需要宣传,需要理解,需要沟通。也就是说,政府部门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渠道与民众面对面的交流。
  2.以更适合的理念阐释现实矛盾
  变革的时代,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观念的变革。作为记者不仅要紧盯风声之先,捕捉新闻,更需要以更适合适宜的理念,阐释现实的矛盾,引导人们更新理念,适应潮流。
  3.紧扣时代脉搏
  当我们已经在用“新新人类”描述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候,新闻评论所关注的话题内容不只局限于农民的土地纠纷、假冒伪劣商品等我们习惯关注的“热点”领域。网络经济的阵痛与希望、股市的黑幕与整治,这些都应该适时纳入我们的视野。
  
  新型“评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突破新闻评论以“曝光”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确立因“材”立题,回题定“调”的“新闻——评论”基本格局。在强调时效性、重要性的前提下,注意强调素材的广泛性、时代感、新颖性,要特别注意捕捉细节。
  2.重视正面宣传的有效性。强调正面宣传的有效性,在技术处理上,必须重视反面案例的作用。通常的做法是,从反面案例切入,然后层层展开,推进到我们宣传的理念上。
  反面案例的运用,还能够成为“叙事”的重要线索,使观众比较清晰地掌握事态发展的全过程。反面案例往往展示的是变革的因,而我们最想要说的是变革的果。只有原因剖析得透彻,过程展示得有说服力,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获得传播有效性的结果。
  3.高水平的点评。不能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探索,新闻评论节目的确是在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操作这类节目时,许多编导已经意识到应该寻找个性、可感、曲折、有吸引力的故事来架构成片,即用事实说话已渐渐成为一种模式,被广泛运用。但是电视新闻评论在注重用事实说话、注重视觉冲击力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评。这里讲的评论并不是在片中机械地加入评论性因素,而是指点评。
  电视评论不仅要给人以新知,还应给人以新悟。而目前我们节目中的点评给观众“悟”的东西太少,重复的东西太多。正面报道更应该注重“评”的新意,“评”的技巧。
  
  (作者单位:乌海电视台)
其他文献
所谓新闻腐败是指一切与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过程相关的非法的、不道德的权利交换行为,即新闻界腐败现象。新闻腐败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权力滥用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经济、政治利益。  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发生金矿爆炸事故后,当地负责人和金矿矿主为隐瞒真相,分别对采访事故的一些新闻单位记者送了现金和金元宝,其中,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鄯宝红、安小虎分别收受现金2万元、金元宝1个(价值约2
期刊
所谓“平民意识”,笔者认为是指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关注百姓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多将目光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平民生活,
期刊
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频道各档新闻节目和栏目在制作上,首先要做到头和尾的呼应。片头、片尾是栏目起止的标志,分别是受众接受节目的第一感觉和最终感觉。所以,在节目的头和尾上,要有整个频道的主色调,特别是在结尾背景方面,应做到所有栏目的背景和谐统一。  节目主持人的包装是影响一个栏目或是电视台形象的重要因素。要是观众对某一栏目的主持人不满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观众收视上的障碍,时间久了就会影响收视率。值
期刊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内蒙古电视台专门召开台务扩大会议,就此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台深入开展节约型单位创建活动,以节约资源、降低办公成本为核心,加强日常管理、落实规章制度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办公资源使用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具体到办公室,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管理,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效能
期刊
所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追求真相、伸张正义、维护公平。具体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事实真相,坚持真理。二是要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三是要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无畏的勇气,有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四是要站在新闻的现场,走在时代的前列。五是要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具备不断质疑求证和思考的素质。  坚持事实真相,坚持真
期刊
据专业媒介(北京博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收视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将近八成的城乡居民每周都会收看电视剧,影视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而电视台对影视剧市场的争夺,无疑是由于这个市场庞大的收视群体和它所带来的广告收益所驱动的,因此,这个市场的竞争无疑也是最激烈的。    ◇主要竞争对手◇    中视广联对包头地区的收视市场调查显示,包头电视台的三个频道中,即使是收视份额最大的经济生活频道也
期刊
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乃新闻的两大属性,新闻报道不仅要特别注意其真实性,同时也要十分注重新闻的倾向性。那么,究竟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倾向性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报道所应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如实的报道,使其完全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等新闻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首先,真实性是
期刊
企业报作为由企业主办,立足于企业,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职工群众服务的媒体,更应在新闻实践中自觉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企业的生产发展,组织编采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写出反映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把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良师益友。   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报如何做到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
期刊
九月的阳光依然是那样的强烈,满洲里第五代国门周边的金属物将它的热度再一次放大,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自治区副书记、副主席任亚平的兴致,在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市长罗志虎的陪同下,任亚平亲切地看望了呼伦贝尔广播电台“自治区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移动直播组成员并与之合影留念。之后,任亚平对随行人员说:呼伦贝尔广播电台的这种会议移动直播形式很好,以后自治区级大型会议都要采取这种形式。听到任亚平副书记
期刊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报业发展,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报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报业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地市报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对于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报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将如何应对、如何发展?    西部地区地市报发展的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代激光照排系统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