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性病变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的关系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例胆囊标本,用组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化生性改变。包括AB(pH2.5)-PAS、HID-AB(PH2.5)粘液组化染色,嗜银、亲银染色,溶菌酶免疫组化染色等。其中20例新生儿和成人正常胆囊均无化生性改变。10例慢性胆囊炎和15例胆囊癌,各有不同检出率的化生性改变。化生性病变有肠上皮和胃上皮(包括浅表上皮和假幽门腺)化生两大类。胆囊癌中肠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者。胆囊癌组7例(47%)含内分泌细胞,11例(73.3%)有溶菌酶免疫反应。内分泌细胞和溶菌酶免疫反应被视为肠化生最有力指标,故提示约半数胆囊癌可能起源自肠化生性病变。

其他文献
应用我们建立的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14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ELISA检测法,对113例受试者进行检查;以细菌学培养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显示,呼吸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其敏感性分别为98.7%、100%;特异性为97.1%、91.4%;阳性预测值为98.7%、96.3%、阴性预测值为97.1%、100%。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5.6%。对8例作抗HP治疗后,于不
期刊
期刊
分离提取8例克隆病(CD)、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及10例正常肠粘膜单个核细胞(INT-MNC),并去除其中巨噬细胞,观察其对INT-MNC分泌免疫球蛋白(Ig)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正常及UC不同,CD肠粘膜对美洲商陆(PWM)不产生Ig应答反应,若去除巨噬细胞,PWM刺激INT-MNC产生Ig的作用则又出现。提示肠道巨噬细胞在CD肠粘膜产生Ig过程中可能起负调节作用。
采用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30例良性肝病、30例健康人血清和15例肝癌组织中α1抗胰蛋白酶扁豆凝集素异质体进行测定。结果,肝癌血清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和健康人,敏感性为52.4%,与AFP联检,敏感性达92.8%。表明α1抗胰蛋白酶异质体可作为一种新的特异性强的肝癌标记。与AFP有互补作用。本文还对其升高机理作了探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