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情感与理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之所以被人欣赏,被人推崇,就是因为作品中存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相通的因素 。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也指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就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而论,就要求读者了解一些阅读欣赏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真正做到“破其卷而取其神”,通过阅读与欣赏来提高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我以为这些相通的因素就是创作与阅读时作者与读者同时应当具备的想象、情感与理性。
   一、想象是艺术的花朵
   艺术的使命在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的形象,形象的魅力在于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显著差别就是形象的间接性,这使得文学难以在直接描绘美的形象上与其他艺术争强斗胜。
   文学创作中的这种不直接描绘“美本身”,而去表现它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的独特手法,正是作者的大胆的想象与读者的艺术天赋的完美结合,犹如音乐或者绘画中精心设置的“艺术空白”一样,为欣赏者提供了发挥审美想象的广阔天地。当读者根据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效果去感受“美本身”时,他必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来丰富和补充这块“艺术空白”,再造出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来,正是在这种审美想象中,读者意识到自己也参与了美的创造,这就使他对这一创造活动的结果——美的形象产生一种特殊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从中体味到欣赏的乐趣,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正如高尔基在《给初学写作者的信》中说的;“由于文学家的经验和读者的经验的结合致,才有艺术的真实——语言艺术的特殊的说服力,而文学影响人们的力量,也正来自于这种说服力。”
   想象是艺术的花朵,是艺术生命的源泉,离开想想谈艺术,就如同用不开花的玫瑰,只能看到它的绿叶,永远闻不到它的芬芳。
   二、情感是艺术的血液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由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创作是一种传达感情的活动,它应当做到以情动人,欣赏是一种接受感染的活动,它需要情感体验。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情感一直贯穿始终,犹如身体中的血液,让人感受到它的流动,它的沸腾。
   我们读作品时往往有这种经验:一部真正受人欢迎的作品,必定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情感已经融合到作品中去了。例如,我们在读沈从文的《边城》这篇小说时,深深为小说所描绘的浓浓的爱意所感染,我们会感到纯朴的翠翠、春心萌动的翠翠就是少年时的自己或是自己少年时心仪的女同学!我们会为翠翠的结局而伤感而流泪。艺术就是这样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我们也可以想象作者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满腔激情。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内心那种感情不像《黄河》交响乐那样,“波涛汹涌般的感情”溢于每一个音符,而是被消溶在字里行间。读者读这些作品,就需要潜心体味,于细微处去感触作家激情的暗流。这样,读者才会真正感受到欣赏的乐趣。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对这种现象作过生动的阐述.他说:“譬如你们读某作品,读了头几页,你们只是在理智上接受它,它们并没有打动你们的情绪。可是忽然之间,就像艺术家弹动了一根弦,一切都跟着响了。内在的诗意出现了,艺术家把读者引入自己的主人公的体验。以致读者就开始和主人公共同来体验,于是读者就为之愤怒、流泪、激动,欢笑。传达情绪,是艺术最迷惑人的性质之一。”
   三、理性是艺术的果实
   凡文学作品,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必然表现出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现代派作品《变形记》,以其荒诞的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受到世人的瞩目,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被无情的异化,揭示出了现代社会中人对自己的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出去自我就等于陷入了绝境。
   但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对于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是被隐藏在文学形象之中的,也常常被感情的洪流所淹没或者荒漠所覆盖。普列汉诺夫曾指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
   正因为在创作活动中,思想被掩藏起来了,因此,文学欣赏不仅需要想象的因素,感情的因素,而且需要理性思索的因素去思考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去剖析所洋溢的情感,去发现文学形象中所包含着的思想。当代有的评论家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缺乏思想,只重视感觉或者直觉,缺少思维的的过程。其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正是通过直觉或者感觉来给读者以理性的思考。
   想象、情感与理性是文学作品鉴赏与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想象是构成文学艺术魅力的最重要的媒体,没有想象的艺术无法想象,没有想象的艺术不是艺术。情感是艺术的催化剂,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苍白的,就像一具僵硬的尸体,没有生命,某没有感染力。理性是艺术的执著追求,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就算是现代主义或者事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它们虽然强调感觉,重视直观,但是,它们的感觉与直观是建立在例行的基础上的。
  
其他文献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
期刊
语文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探究”“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那么新课程改革下应该怎样教好语文呢?    1.自我反省,不当主演,学做导演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期刊
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山区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1.
期刊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高三语文复习不但要完善学生的这些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要   我任教的高三(13)班的语文学科在2010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可是在高二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该班语文成绩并不好。后来,我发现理科学生本来语文基础就差
期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
期刊
初接C班,内心几多伤感。班上一片愁云惨雾,大家都觉得这是被遗忘的角落。许多学生为以前的不努力而痛心疾首,也有的觉得学校也不再管我们了,我们学来还有何用?还是得过且过吧。经过近两个月的“惨淡经营”,班级情况大为改观。事实说明,C班学生实际上仍是迫切要求上进的,他们仍是可造之材。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成绩不如人意,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习压力大,教师只关心学生成绩,不注意做学生的思
期刊
我仍然记得童年时得到一本小人书时的欣喜与激动,仅仅是一本小画书,就可以让我蹲在稻草堆的角落里一下午,翻来覆去看上好几遍,直到被妈妈唤回家。等到上小学,我最喜欢的就是背书了,放学的路上、躺在凉椅乘凉时,我都喜欢扯着嗓门大声的背书。那时候老师喜欢让我们把一本语文书全部背下来,俗称“包本儿“,能够得到这样荣誉的人并不多,但每年都有我的名字,就是在这样的记忆中慢慢长大,所以我一直喜欢读书,喜欢在夜深人静的
期刊
在语文全国课标卷中,名句名篇默写占6分分值。虽说大纲中只规定了64篇要求背诵的篇目,并且全部来源于教材,但在考试中,学生的得分很低,虽说这里面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源自于学生的不理解。   比如,前不久在一次综合考试中,我设计了6个这样的句子进行默写:①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②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③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
期刊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