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基本的方法,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不能强调一种方法,但我们应该相辅相成。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引入教育实践中,以优化教育效果。
【关键词】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一、高中政治显性教育及其特点
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含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两种相应的教育方式。当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出版的《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教育”这一全新概念,与之对应的显性教育的概念随之出现。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和概括全面的就是王瑞荪对其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概念理解为,它作为一种具体教育方法,是施教主体为达到教育目的有组织实施的,按照规定的计划与步骤,通过积极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在公开的场所开展的,将所授内容传达给受教者的一个实践过程。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总统竞选和总统就职典礼演讲,这是典型的显性教育过程,例如,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就是一个显性教育实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显性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教育目的明确。显性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将教育内容直接灌输到教育对象中。教育主体将自己的教育意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宣讲,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注入”到教育对象中,使教育对象在思想观念或道德观念上达到其要求。二是教育手段规范化。这种教育方式大多是自上而下,由领导和组织进行系统的教育。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教学地点和时间是固定的。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也就固定了,教育过程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最后,教育效果显著。显性教育作为高中德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直接的“灌输式”教育,直接传达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迅速了解教育内容,力求在短时间内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高中政治隐性教育及其特点
隐性教育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内隐性。隐性教育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即是将教育的意图隐性化。它常常表现为间接、隐匿、暗示、受教育者主观上愿意接受性等方式,让受教育者卸下内心的防御,并将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从而对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施教者通过含蓄而隐匿的方式将自己所要教受的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其在无意识中领悟和接受,从而達到预期效果。这正是隐性教育特有的一种心理暗示效应。第二,教育方法的愉悦性。在隐性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氛围往往都是轻松而愉快的,并且为受教育者主观乐于接受的。不是强迫受教育者被动接受。隐性教育通过心理学的情感原理机制,时不时地触发受教育者的情感、灵感,使受教育者在愉快的氛围中被“熏陶”。
三、将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显”与“隐”有机结合
(一)充分利用高中政治课堂,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整合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从他们的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隐性教育的影子。其目的是在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下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也启发我们把握显性教育的直接性和系统性,使教育对象更愿意接受教育内容。将隐性教育内容融入显性教育,使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载体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通过关注一些热点话题和国际事件,可以向学生宣传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吸引学生关注主流文化。将与教育目的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教学、娱乐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从课程设置上看,学校可以增设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门课程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历史底蕴深厚,典型的事例、故事、传说等不胜枚举,老师们可以巧妙运用这些宝贵资源,使其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而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意识判断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个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环境。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时,开展一些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二)利用现代网络,优化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整合的实效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便利了生活,网络俨然已经成为学生们获得多方面信息的重要来源,它占据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但客观来看,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面性。抓住它“利”的一面就是施教者利用网络丰富的、正面的、生动的资源对受教者的思想施以“熏陶”,给他们的思想观念正确的导向。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并随时随地在网上同老师展开交流与讨论。网络使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拓宽了显性教育的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局限于原来的单纯教师“灌输”式单向沟通,转变成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和有针对性的双向沟通,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关于教学内容的讨论,促进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提高高中思政教育的效果,成了高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为高中思政教育方法中的基本方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更加深入而细致研究两种方法的整合,实践中将两种方法的整合加以优化,完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美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 少智报(文综),2012(44).
[2] 杨冬梅.高中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J].陕西青年,2013(24).
【关键词】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一、高中政治显性教育及其特点
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含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两种相应的教育方式。当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出版的《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教育”这一全新概念,与之对应的显性教育的概念随之出现。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和概括全面的就是王瑞荪对其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概念理解为,它作为一种具体教育方法,是施教主体为达到教育目的有组织实施的,按照规定的计划与步骤,通过积极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在公开的场所开展的,将所授内容传达给受教者的一个实践过程。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总统竞选和总统就职典礼演讲,这是典型的显性教育过程,例如,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就是一个显性教育实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显性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教育目的明确。显性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将教育内容直接灌输到教育对象中。教育主体将自己的教育意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宣讲,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注入”到教育对象中,使教育对象在思想观念或道德观念上达到其要求。二是教育手段规范化。这种教育方式大多是自上而下,由领导和组织进行系统的教育。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教学地点和时间是固定的。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也就固定了,教育过程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最后,教育效果显著。显性教育作为高中德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直接的“灌输式”教育,直接传达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迅速了解教育内容,力求在短时间内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高中政治隐性教育及其特点
隐性教育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内隐性。隐性教育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即是将教育的意图隐性化。它常常表现为间接、隐匿、暗示、受教育者主观上愿意接受性等方式,让受教育者卸下内心的防御,并将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从而对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施教者通过含蓄而隐匿的方式将自己所要教受的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其在无意识中领悟和接受,从而達到预期效果。这正是隐性教育特有的一种心理暗示效应。第二,教育方法的愉悦性。在隐性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氛围往往都是轻松而愉快的,并且为受教育者主观乐于接受的。不是强迫受教育者被动接受。隐性教育通过心理学的情感原理机制,时不时地触发受教育者的情感、灵感,使受教育者在愉快的氛围中被“熏陶”。
三、将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显”与“隐”有机结合
(一)充分利用高中政治课堂,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整合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从他们的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隐性教育的影子。其目的是在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下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也启发我们把握显性教育的直接性和系统性,使教育对象更愿意接受教育内容。将隐性教育内容融入显性教育,使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载体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通过关注一些热点话题和国际事件,可以向学生宣传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吸引学生关注主流文化。将与教育目的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教学、娱乐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从课程设置上看,学校可以增设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门课程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历史底蕴深厚,典型的事例、故事、传说等不胜枚举,老师们可以巧妙运用这些宝贵资源,使其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而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意识判断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个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环境。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时,开展一些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二)利用现代网络,优化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整合的实效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便利了生活,网络俨然已经成为学生们获得多方面信息的重要来源,它占据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但客观来看,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面性。抓住它“利”的一面就是施教者利用网络丰富的、正面的、生动的资源对受教者的思想施以“熏陶”,给他们的思想观念正确的导向。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并随时随地在网上同老师展开交流与讨论。网络使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拓宽了显性教育的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局限于原来的单纯教师“灌输”式单向沟通,转变成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和有针对性的双向沟通,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关于教学内容的讨论,促进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提高高中思政教育的效果,成了高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为高中思政教育方法中的基本方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更加深入而细致研究两种方法的整合,实践中将两种方法的整合加以优化,完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美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 少智报(文综),2012(44).
[2] 杨冬梅.高中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J].陕西青年,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