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技巧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霸州市第十五中 河北 霸州 065700)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的浪花。”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全在此。能否科学的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下面我就把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拙见和大家一起分享。
  1. 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时候某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无视学生的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3)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2. 关注学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坡度设计,抛给不同的学生。 一个班集体内,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进行提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提出浅显适宜的问题;面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其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材中的《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简练生动,文中提及的苏州园林的特点,大多能直接在文本中检索而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苏州园林的特点”的问题,陆续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出;而把思考题抛给学习较优秀的学生:
  “苏州园林各个布局的特点,这是按照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这种问题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不同难度的问题的预设,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相信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这种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2)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一课,有多处出现了“笑”字,这个“笑”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的一个“文眼”。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围绕“笑”字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周围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等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深意。
  (3)恰当评价,积极回应。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不评或乱评都是不妥当的。有些教师在提问后不管学生如何回答,只一句“坐下”,看似简洁的语言却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都会附上句“很好”,看似肯定表扬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都明白“大家都好”,这种评价没有任何意义,更是要不得。
  如果学生回答分析的比较到位,要不吝词藻地表扬他们;如果学生回答比较困难,可以换个角度,启发提问。
  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给课文另拟标题,并尽量陈述理由。课上交流时,学生纷纷亮出了“可悲的于勒”、“于勒的变化”、“家人与于勒”等标题。我说:“刚才你们拟的标题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于勒身上。课文除了写于勒,还写了好多人。可以打开思路,从另外的角度入手拟题,使标题更加丰富。”一句点拨,学生灵感奔涌,答案精彩纷呈。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沙河市柴关学区 河北 沙河 054100)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此我想套用这句话来概括我十几年的教学心得和此次与会、听课的感受,既语文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  1. 发挥评价激励,努力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 及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评价力争做到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一定要求阅读数量的统一,在时间上留余地,通过日常评
期刊
(沙河市柴关中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摘 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关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热爱是最好的教师”(爱因斯坦语),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比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与技巧还重要。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针对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现状,笔者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英语课堂的特点及学生情况,从课前组织、兴趣激发、动态模式、多元化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组织;兴趣;动态模式;多元化评价  学好英语是为了使用英语,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平台。怎样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几点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1. 巧妙导课,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们知道:“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
期刊
(霸州市第五中学 河北 霸州 065700)  【摘 要】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大胆进行教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法。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改革;尝试  近年来,我们政治教研组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在高一试行“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二试行“四段式教学法”;在高三试行“选读马列著作——社会
期刊
(大厂回民中学 河北 大厂 0653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重难点教学、课堂小结、课后学习和复习、课后教学反馈和实验课教学六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
期刊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河北 丰宁 068350)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新课改之后,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政治课上,教师很少注意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是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最后只落得考后全忘掉的结局。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变得不会说话,甚至是不敢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和众人面前。要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
期刊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考试后反思以及错题本反思;可以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反思教学中的感动之处,教学中的长处以及学生的创造的灵感。  1. 课前反思 课前是备课备学生的过程,一节课的内容是要先在课前提前准备的。内容是什
期刊
(平山下槐中学 河北 平山 050400)  【摘 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
期刊
(邢台县南石门镇中心学校 河北 邢台 054000)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初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初读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词,即
期刊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河北 丰宁 068350)  深化英语学案导学有效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针对“有效预习、高效课堂、当堂达标、单元过关”四模块教学进行。  1. 有效预习 有效预习是指学生课前在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科学设计预习任务,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并做好预习信息的收集,以便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