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缺乏、创业观念陈旧、创业教育缺失、创业资金有限、社会经验不足、抗挫能力不够,导致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的原因,提出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创业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04-02
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初始之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比往年大大提高,将有61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人数之多再创历史新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就业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国办发[2009]3号)再次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因此,高校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方式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高校的重视。据统计,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左右,那么,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一、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的原因
创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创业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现在已经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主要的实践手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2.4%,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更难已是不争的瓶颈性难题,社会各界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务实的服务和商机。笔者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创业意识缺乏。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是导致其创业难、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意识,是一种认识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认识的升华。意识决定着行为,没有礼貌意识,就不可能举止文明;没有学习意识,就不可能谦逊勤奋;没有劳动意识,就一定懒惰或者依赖;没有金钱意识,也就不会在理财致富上用心;没有服务意识,就不可能为他人着想;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求变求新求发展。同样,没有创业意识,人生的脚步就不够积极主动。当代的大学生为什么会缺少创业意识呢?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创业意识的缺乏,从建国以来,也就是五十年代起,高校、中专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分配的历史有关。从1950年——1966年,这17年来,大学、中专毕业生已经被分配了十七届。这也就是说,逐年的高校毕业生乃至全社会都已经习惯了毕业就有工作的模式,没有人为工作发愁,即便是喊着豪言壮语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有工作岗位的,有稳定工资待遇的。所以,今天的高校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前一段历史时期大锅饭制度下形成的依赖意识,仍在起作用。包括家长们在内,他们也不太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勇气和创新智慧。首先要解决为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大学生们有勇气创新、创业,中国的改革才能后继有人。
2.创业观念陈旧。高校毕业生创业观念陈旧落后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精英,是要做大事的,不应该从事一般性的劳动;二是养猪、卖盒饭等工作都属于社会低端劳动,是被人看不起的。这种观念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直接导致了其创业成功率低。其实,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在就业难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应该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而不是用各种观念禁锢自己的头脑。高校毕业生创业自食其力,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且即使是养猪、卖盒饭这样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业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加入,才会做得更好。相对于在高新技术领域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投身这些领域,也可以体现自己的优势,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这样的行业比起高科技产业,还能带动更多就业,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做的又何尝不是大事呢?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是希望能够涌现更多成功的创业者,但是从数量上看,创业并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也并非100%的创业者都可以成功。作为高校毕业生,如果决心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式,就不能因事小而不为,不能只想着当大老板,许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历尽艰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特别是在经济寒潮中选择创业,就更应该认准方向,找准项目,即使一时发展缓慢也要坚持,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和未来施展才华奠定基础。
3.创业教育缺失。认真反思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和其在高校没有开设创业课程有很大关系。学校需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而这恰恰是目前高等教育所缺失的。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有不少学生反映,高校只重视就业指导,而忽略了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课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创业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创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和创业易失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接受大学生KAB创业培训。创业有许多门道,要想在险恶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精通这些门道。通过系统的学习,他们会改变观念,学会做人,会惊讶的发现,创业经商,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并非高不可攀,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技术。所有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都可以从大学生KAB创业培训中获得。通过大学生KAB创业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4.创业资金有限。?政府近年来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但创业资金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例如: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吴斌,虽然成立了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其研发的“纽绿特”生物医用膜因缺乏资金一直无法投入市场,该公司几度停发工资,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后来吴斌得到了有眼光的投资者1000万资金才救活了锐尔公司。青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说,现在高校毕业生创业,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厚的同学,其他人则需要贷款,如果创业成功,可以把成本收回来,假如创业失败的话,这个资金漏洞就要自己来承担了,创业的风险太大。在创业初期,高校毕业生的资金是很有限的。
5.社会经验不足。高校毕业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他们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他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高校毕业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当然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诉大学生们,创业需要具備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要了解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行业发展前景等等,高校毕业生在考虑是否创业时需三思而行,不能盲从。
6.抗挫能力不够。由于年轻,加上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心高气傲是他们踏入社会的首要障碍,这使得他们难以虚心听取过来人的宝贵经验,看不清自己的弱点,对经营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况缺乏基本的预见性,风险意识不够,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尚待锤炼。在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往往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的措施与建议
应当通过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一)政府应着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努力营造创业氛围。要加大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通过主题教育、理念灌输、精神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人人关注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能创业”的良好氛围。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業观念,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使更多高校毕业生崇尚创业、向往创业,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创业者行列。不仅从思想观念上,也从制度建设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让他们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去创业,变安贫为求富,变守土为拓疆,变疏懒为拼搏,变等待为奋发,变依赖为自强,形成“政府牵动、政策促动、民间互动、个人主动”的创业格局,要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使创造、创新、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普通认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理念。
2.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政府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鼓励支持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鄂政办{2009}10号提出各高校要把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高校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纳入“绿色通道”重点帮扶指导,提供及时详尽的信息咨询和登记办理指导服务。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及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自愿到湖北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50%,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5%;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承担25%。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以上两项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的限制;对共同出资开办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环保节能性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第一年内出资不低于3万元,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总之,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无疑为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使高校毕业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3.建立基地园区,搭建创业孵化平台。要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多元化投资,充分利用城乡工业园区、开发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地方,作为培育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可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区等地方建立起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街区和创业示范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支持(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通过资金支持、减免场地租赁费用或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形式,对初始创业的武汉市高校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1.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有效提升创业能力。目前,创业教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英国高校毕业生热衷创业并且成功率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大学受过创业教育,英国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另外,学校还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创业指导,比如拉夫堡大学规定,“创业奖学金”的获得者将享受一系列的创业指导,包括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介绍等等。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如能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评估指标和教堂体系,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企业、市场,及早涉足这些领域,这样不仅能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激情,而且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创业经验。
2.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高校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在课堂教育环节,应关注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熏陶、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方法指导、遵纪守法教育;其次要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除原有学校师资以外,应着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整合和挖掘校友资源、家长资源,甚至公益团体资源,让这些资源以及兼职教师不仅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且可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及资金、项目、场所等硬件的支持,同时学校创业教育要注重观念先导,在多元认知中促进创业教育价值认同。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应尽量弱化创业教育的功利特色,减少企业家速成式的培养目标和活动,从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转向关注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加强系统性与层次性,使创业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
(三)高校毕业生应积极主动地为创业成功作扎实准备
1.在创业前,大学生可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利用周末和假期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
2.慎重选择创业方向。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也就容易取得成功;二是做自己熟悉的事,无论从事哪一行,只有自己熟悉各个运作环节才能得心应手,不会找不到头绪;三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加以研究和分析,为市场的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应用、智力服务、电子商务、创意小店、连锁加盟等是比较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可供各位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参考。
3.制定创业计划,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方案。高校毕业在制定创业计划书时,尽量做到内容具体、客观和全面,切实可行的计划不仅能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也能赢得融资人的信任,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况;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战略;总体项目进度及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团队状况及能力;公司管理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风险资本的退出策略等十二个方面。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生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的背景下,经济大气候的低落也势必影响到势单力薄的他们,然而像每一个新生事物都难以避免种种阻碍一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也必将战胜重重困难成为新世纪蔚为大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01(2)
2.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3.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作者单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 湖北武汉 430022)
(责编:纪毅)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创业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04-02
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初始之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比往年大大提高,将有61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人数之多再创历史新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就业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国办发[2009]3号)再次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因此,高校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方式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高校的重视。据统计,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左右,那么,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一、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失败率高的原因
创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创业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现在已经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主要的实践手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2.4%,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更难已是不争的瓶颈性难题,社会各界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务实的服务和商机。笔者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创业意识缺乏。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是导致其创业难、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意识,是一种认识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认识的升华。意识决定着行为,没有礼貌意识,就不可能举止文明;没有学习意识,就不可能谦逊勤奋;没有劳动意识,就一定懒惰或者依赖;没有金钱意识,也就不会在理财致富上用心;没有服务意识,就不可能为他人着想;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求变求新求发展。同样,没有创业意识,人生的脚步就不够积极主动。当代的大学生为什么会缺少创业意识呢?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创业意识的缺乏,从建国以来,也就是五十年代起,高校、中专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分配的历史有关。从1950年——1966年,这17年来,大学、中专毕业生已经被分配了十七届。这也就是说,逐年的高校毕业生乃至全社会都已经习惯了毕业就有工作的模式,没有人为工作发愁,即便是喊着豪言壮语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有工作岗位的,有稳定工资待遇的。所以,今天的高校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前一段历史时期大锅饭制度下形成的依赖意识,仍在起作用。包括家长们在内,他们也不太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有创新勇气和创新智慧。首先要解决为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大学生们有勇气创新、创业,中国的改革才能后继有人。
2.创业观念陈旧。高校毕业生创业观念陈旧落后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精英,是要做大事的,不应该从事一般性的劳动;二是养猪、卖盒饭等工作都属于社会低端劳动,是被人看不起的。这种观念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直接导致了其创业成功率低。其实,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在就业难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应该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而不是用各种观念禁锢自己的头脑。高校毕业生创业自食其力,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且即使是养猪、卖盒饭这样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业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加入,才会做得更好。相对于在高新技术领域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投身这些领域,也可以体现自己的优势,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这样的行业比起高科技产业,还能带动更多就业,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做的又何尝不是大事呢?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是希望能够涌现更多成功的创业者,但是从数量上看,创业并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也并非100%的创业者都可以成功。作为高校毕业生,如果决心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式,就不能因事小而不为,不能只想着当大老板,许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历尽艰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特别是在经济寒潮中选择创业,就更应该认准方向,找准项目,即使一时发展缓慢也要坚持,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和未来施展才华奠定基础。
3.创业教育缺失。认真反思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和其在高校没有开设创业课程有很大关系。学校需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而这恰恰是目前高等教育所缺失的。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有不少学生反映,高校只重视就业指导,而忽略了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课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创业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创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和创业易失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接受大学生KAB创业培训。创业有许多门道,要想在险恶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精通这些门道。通过系统的学习,他们会改变观念,学会做人,会惊讶的发现,创业经商,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并非高不可攀,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技术。所有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都可以从大学生KAB创业培训中获得。通过大学生KAB创业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4.创业资金有限。?政府近年来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但创业资金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例如: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吴斌,虽然成立了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其研发的“纽绿特”生物医用膜因缺乏资金一直无法投入市场,该公司几度停发工资,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后来吴斌得到了有眼光的投资者1000万资金才救活了锐尔公司。青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说,现在高校毕业生创业,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厚的同学,其他人则需要贷款,如果创业成功,可以把成本收回来,假如创业失败的话,这个资金漏洞就要自己来承担了,创业的风险太大。在创业初期,高校毕业生的资金是很有限的。
5.社会经验不足。高校毕业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他们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他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高校毕业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当然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诉大学生们,创业需要具備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要了解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行业发展前景等等,高校毕业生在考虑是否创业时需三思而行,不能盲从。
6.抗挫能力不够。由于年轻,加上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心高气傲是他们踏入社会的首要障碍,这使得他们难以虚心听取过来人的宝贵经验,看不清自己的弱点,对经营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况缺乏基本的预见性,风险意识不够,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尚待锤炼。在分析高校毕业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往往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的措施与建议
应当通过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一)政府应着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努力营造创业氛围。要加大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通过主题教育、理念灌输、精神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人人关注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能创业”的良好氛围。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業观念,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使更多高校毕业生崇尚创业、向往创业,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创业者行列。不仅从思想观念上,也从制度建设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让他们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去创业,变安贫为求富,变守土为拓疆,变疏懒为拼搏,变等待为奋发,变依赖为自强,形成“政府牵动、政策促动、民间互动、个人主动”的创业格局,要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使创造、创新、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普通认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理念。
2.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政府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鼓励支持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鄂政办{2009}10号提出各高校要把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高校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纳入“绿色通道”重点帮扶指导,提供及时详尽的信息咨询和登记办理指导服务。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及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自愿到湖北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50%,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5%;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承担25%。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以上两项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的限制;对共同出资开办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环保节能性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第一年内出资不低于3万元,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总之,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无疑为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使高校毕业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3.建立基地园区,搭建创业孵化平台。要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多元化投资,充分利用城乡工业园区、开发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地方,作为培育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可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区等地方建立起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街区和创业示范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支持(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通过资金支持、减免场地租赁费用或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形式,对初始创业的武汉市高校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1.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有效提升创业能力。目前,创业教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英国高校毕业生热衷创业并且成功率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大学受过创业教育,英国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另外,学校还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创业指导,比如拉夫堡大学规定,“创业奖学金”的获得者将享受一系列的创业指导,包括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介绍等等。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如能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评估指标和教堂体系,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企业、市场,及早涉足这些领域,这样不仅能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激情,而且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创业经验。
2.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高校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在课堂教育环节,应关注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熏陶、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方法指导、遵纪守法教育;其次要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除原有学校师资以外,应着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整合和挖掘校友资源、家长资源,甚至公益团体资源,让这些资源以及兼职教师不仅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且可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及资金、项目、场所等硬件的支持,同时学校创业教育要注重观念先导,在多元认知中促进创业教育价值认同。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应尽量弱化创业教育的功利特色,减少企业家速成式的培养目标和活动,从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转向关注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加强系统性与层次性,使创业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
(三)高校毕业生应积极主动地为创业成功作扎实准备
1.在创业前,大学生可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利用周末和假期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
2.慎重选择创业方向。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也就容易取得成功;二是做自己熟悉的事,无论从事哪一行,只有自己熟悉各个运作环节才能得心应手,不会找不到头绪;三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加以研究和分析,为市场的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应用、智力服务、电子商务、创意小店、连锁加盟等是比较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可供各位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参考。
3.制定创业计划,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方案。高校毕业在制定创业计划书时,尽量做到内容具体、客观和全面,切实可行的计划不仅能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也能赢得融资人的信任,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况;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战略;总体项目进度及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团队状况及能力;公司管理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风险资本的退出策略等十二个方面。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生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的背景下,经济大气候的低落也势必影响到势单力薄的他们,然而像每一个新生事物都难以避免种种阻碍一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也必将战胜重重困难成为新世纪蔚为大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01(2)
2.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3.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作者单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 湖北武汉 430022)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