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豆腐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人们对豆腐的营养价值早有定论。古代有人称豆腐为“小宰羊”,说明当时他们已经认识到白嫩豆腐的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现代化学分析证明,等量的豆腐与羊肉相比,所含的蛋白质不相上下。而且大豆中所含的植物蛋白的质量是很高的。所以。古代人将豆腐同羊肉相比,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用大豆制成豆腐是中国发明的。但始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清代汪汲在《事物原会》中记载,周代已有豆腐。这种说法可能靠不住,因为在先秦古籍中还找不到什么证据。明代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是个炼丹家,曾经招集大批方士为他炼制长生药,他们的炼丹实践,除炼丹炼汞之外,还包括植物性、动物性等药物的研究。所以,豆腐的发明与刘安有关,这是可能的。1959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发现豆腐作坊石刻,描绘了豆腐的加工过程。由此可见,豆腐最晚到汉代就有了。到了五代以后,我国有关记载豆腐的文献多起来了。陶谷《清异录》载“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在五代时期的晋、汉、周和北宋初年都做过官,开宝中卒,他所记的事是何年何地现尚难考证,推测可能在公元10世纪左右,至少在华中一带豆腐已成为日常食品。到了元代。记宫廷饮食的《饮膳正要》有豆腐,文人如虞集、郑允端都有豆腐诗,吴瑞的《日用本草》有豆腐,王祯《农书》也有关于豆腐的记载。
  明代有关豆腐的文献更多。叶子奇《草木子》、陈继儒《群碎录》都提到过豆腐。李日华《蓬栊夜话》叙述了今天安徽南部的豆腐和豆制品。最引人注意的是,明代许多医药书都记载了豆腐在医疗上的种种用法。清代承明之法,豆腐和它的制品种类似乎更多起来了。以讲究饮食闻名的清代诗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中,仅豆腐一项即载有十多种做法。清代乾隆帝南巡时,扬州盐商为他准备的食品中,豆腐食品多至六七十种。
  豆腐作为一种菜肴。不论在我国南方或北方都颇受欢迎。在北方,每当隆冬季节,如端上热气腾腾的沙锅豆腐,会顿觉满室温暖。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冬》中,曾写过这生动的场面。四川人在传统佳节的时候,总少不了来个白里飘红的辣子豆腐。广东客家更是把酿豆腐当成一种传统名菜。东北民谣《过春节》中有“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写大字(写过年用的“金银满箱”、“福”字等等),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宰年肉”的说法。说明豆腐也是过春节必备的年菜之一。
  目前,豆腐除用做菜肴外,大众化的豆腐脑,尤其是四川的豆花饭、鸡汤豆花更是雅俗共赏的佳品。至于豆腐加工成腐乳、臭豆腐等不胜枚举。用豆腐皮和豆腐干制做的素食品都是颇具风味的。营养科学家验证,豆腐实在是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家常食品。常吃豆腐能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健康长寿。据说我国长寿之乡巴玛瑶族自治县的长寿老人的秘诀之一就是每日食用豆腐,长年不间断。
其他文献
粽香黄米鸡  文 怡  原料  鸡腿2个 黄米200克  葡萄干30克 枸杞20克  粽叶40张  调料  盐5克 白糖5克  蚝油30毫升 香油30毫升  生抽15毫升 料酒5毫升        做法:  1)黄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以上,用前沥干水分。将枸杞和葡萄干用清水浸泡5分钟后,洗净沥干备用。  2)鸡腿去骨切成小条,加入盐和蚝油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  3)黄米倒入碗中,加入葡
期刊
膨胀土渠道由于季节性的通水和停水,其边坡实际处于干湿循环的状态,非常容易引起边坡失稳.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膨胀土渠道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渠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