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柳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上下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模式
室外热浪逼人,室内热火朝天。6月11日下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实训大楼,机电系08级数控专业学生李小燕在现代化的加工机床控制面板上一丝不苟地输入加工数据。整个实训大楼里,还有近百名同学像李小燕一样,主动参加学院的高级技工培训。
该院党委书记朱伟才说:“自治区要求柳州率先在全区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再次赋予柳州一个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同学们都想学好本领,融入工业化建设技术人才大军中。”
依托柳州工业优势开展“产学结合”,是柳州市职业教育闯出的新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型生产,为企业设计加工模具和零配件,参与企业的项目科技攻关,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该校与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特种汽车厂、两面针、东风柳汽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为这些企业的壮大发展输送了最急需的技术人才。
柳州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目前,柳州已形成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柳州一职校、柳州二职校、鹿寨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柳州市交通学校、柳州机电学校、柳钢技校、柳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广西柳州畜牧学校、三江职教中心、融水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联合柳州市卫校、融水民族卫生学校等中职学校的四大实训基地集团。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集中了力量,优化了资源,减少了重复和浪费,极大地增强了实力。
内外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效益化运作模式
如今,柳州市已经拥有37所专门“锻造”中等技工的院校;其中国家级重点7所,自治区级重点4所,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6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行业。柳州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这些专业都有相应的实训基地。
从2000年起,柳州市先后实施专业现代化工程、职业院校10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企业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公共实训平台建设,形成从专业建设、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到社会化培训的多级实习实训网络。这些实训基地与柳州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柳州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具备每年为社会培养培训5000名技术工人的能力。
在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柳州形成了校办企业型、引企入校型、校企一体型、校企融合型和双元订单型等五大运作模式,开发出梯度产品、专业项目模块、小组互动协同、企业师傅带徒弟等教学模式。柳州一职校依托机电实训基地,设立实验性实训工厂,基地实行车间化管理,按企业模式设立管理岗位,以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实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该校面向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近1万人次,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逾500万元。柳州市交通学校依托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建立了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发动机检测中心等校办企业,年创收上千万元。
城乡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一体化推进模式
在柳州,“城乡互动”已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2003年,为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柳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城乡互动”这一口号。从那年起,柳州市每年拨出专款,让三江、融水、融安三个贫困县的900名贫困学子到市区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如今,三县每年进入柳州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已达1000人。在市区优质职教资源骨干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下,鹿寨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国家科技部首批认定的“星火学校”、自治区农业厅“阳光工程”十佳培训基地和广西劳动力转移万人培训基地。
2003年,柳州一职校联合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职业中学建设机电实训基地,使当地企业从此有了本地培养的实用型中级机电技术人才。2004年,原柳州三职校(现分别并入柳州一职校、二职校)帮助三江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茶艺实训基地,并长期派专业老师到实训基地指导工作,使三江职业教育中心茶艺专业越办越红火。
柳州市教育局因地制宜,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促使职业教育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鹿寨职教中心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工业大学共建学生教学实训基地,还将广州宏仁集团等知名企业列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融水职教中心引进县晨光电子厂在校内组建生产线,并与柳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机电学校、柳州一职校等共建实训基地。
柳州市教育局当前正积极推进建设“10个左右每个基地设备值达1000万元的市级品牌实训基地”工程,加快提升该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责编 黄鸿业)
上下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模式
室外热浪逼人,室内热火朝天。6月11日下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实训大楼,机电系08级数控专业学生李小燕在现代化的加工机床控制面板上一丝不苟地输入加工数据。整个实训大楼里,还有近百名同学像李小燕一样,主动参加学院的高级技工培训。
该院党委书记朱伟才说:“自治区要求柳州率先在全区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再次赋予柳州一个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同学们都想学好本领,融入工业化建设技术人才大军中。”
依托柳州工业优势开展“产学结合”,是柳州市职业教育闯出的新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型生产,为企业设计加工模具和零配件,参与企业的项目科技攻关,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该校与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特种汽车厂、两面针、东风柳汽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为这些企业的壮大发展输送了最急需的技术人才。
柳州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目前,柳州已形成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柳州一职校、柳州二职校、鹿寨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柳州市交通学校、柳州机电学校、柳钢技校、柳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联合广西柳州畜牧学校、三江职教中心、融水职教中心等中职学校;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联合柳州市卫校、融水民族卫生学校等中职学校的四大实训基地集团。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集中了力量,优化了资源,减少了重复和浪费,极大地增强了实力。
内外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效益化运作模式
如今,柳州市已经拥有37所专门“锻造”中等技工的院校;其中国家级重点7所,自治区级重点4所,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6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行业。柳州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这些专业都有相应的实训基地。
从2000年起,柳州市先后实施专业现代化工程、职业院校10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企业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公共实训平台建设,形成从专业建设、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到社会化培训的多级实习实训网络。这些实训基地与柳州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柳州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具备每年为社会培养培训5000名技术工人的能力。
在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柳州形成了校办企业型、引企入校型、校企一体型、校企融合型和双元订单型等五大运作模式,开发出梯度产品、专业项目模块、小组互动协同、企业师傅带徒弟等教学模式。柳州一职校依托机电实训基地,设立实验性实训工厂,基地实行车间化管理,按企业模式设立管理岗位,以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实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该校面向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近1万人次,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逾500万元。柳州市交通学校依托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建立了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发动机检测中心等校办企业,年创收上千万元。
城乡互动
开创实训基地一体化推进模式
在柳州,“城乡互动”已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2003年,为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柳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城乡互动”这一口号。从那年起,柳州市每年拨出专款,让三江、融水、融安三个贫困县的900名贫困学子到市区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如今,三县每年进入柳州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已达1000人。在市区优质职教资源骨干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下,鹿寨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国家科技部首批认定的“星火学校”、自治区农业厅“阳光工程”十佳培训基地和广西劳动力转移万人培训基地。
2003年,柳州一职校联合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职业中学建设机电实训基地,使当地企业从此有了本地培养的实用型中级机电技术人才。2004年,原柳州三职校(现分别并入柳州一职校、二职校)帮助三江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茶艺实训基地,并长期派专业老师到实训基地指导工作,使三江职业教育中心茶艺专业越办越红火。
柳州市教育局因地制宜,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促使职业教育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鹿寨职教中心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工业大学共建学生教学实训基地,还将广州宏仁集团等知名企业列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融水职教中心引进县晨光电子厂在校内组建生产线,并与柳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机电学校、柳州一职校等共建实训基地。
柳州市教育局当前正积极推进建设“10个左右每个基地设备值达1000万元的市级品牌实训基地”工程,加快提升该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