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分析了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和探索了关于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加强实践教学,践行科研带动教学等手段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生态学的前沿和动态,培养创新人才,以期为提高生态学的教学质量找到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生态学 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035-03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源于人类与自然界长期辩证关系发展中总结出的规律以及很多关于植物学、动物学、地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像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农学、林学等专业都将生态学作为主干课程,而且生态学已经成为许多院校的全校性公选课。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中,生态学被新增为一级学科。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都得到了体现[2] [3],生态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是,生态学涉及面非常广,教学内容庞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很难抓住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又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和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这使得学生在运用生态学知识方面受到了限制。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生态学教学上,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生态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
  一、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知识点庞杂,针对性不强
  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点多而且庞杂,既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等宏观基础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还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微观领域的知识[4],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农学、林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其授课内容十分丰富,但这也造成了生态学的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易让学生抓住跟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重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一直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只流于形式。学生对于满堂灌和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此外,生态学形成过程缓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形成的年代较久远,造成了传统的生态学教学内容较陈旧,而现代生态学的学科前沿、生态学应用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内容又蓬勃发展,这使得教学内容和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授课内容实践性、应用性特征不明显
  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强调生态学知识和规律的应用,但是目前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方法却很难达到应用的目的,跟不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此外,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广泛,知识跨度较大,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的授课内容关于实践部分的课时较少,而且由于实验所需设备较多,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生态学授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不突出,跟不上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传递的最主要信息,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4]针对生态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教学内容中那些陈旧的部分予以剔除,将那些次要的、重复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而把那些稳定的、基础的、重要的生态学知识和规律传授给学生。
  其次,随着现代生态学不断的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得到了不断丰富,因此,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为了适应这种生态学发展和知识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应尽可能地多阅读最新的科技期刊,多参阅一些相关参考书籍,增加一些最新的知识和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生态学的发展方向。这样,课堂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贴近现实,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才会得到拓宽。
  此外,由于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定位不同,对于生态学所要掌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时候,应尽量选用适合本专业学科特点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也应将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热点教授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强调专业性外,还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采用身边的实例或者有影响力的公众事件来教导和引导学生,应用生态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有影响力的全国环境问题、公众事件来进行引导和讲解。具体的事例,像太湖蓝藻水华的爆发造成的无锡饮用水危机、我国沿海地区爆发的赤潮影给渔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云南滇池利用外来物种紫根水葫芦治理富营养化等,这些实例,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入地去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生态学规律。同时,这些事例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态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生态学,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围绕当时商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哈佛商学院采取独特的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对商业管理的情景或实践进行模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小组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5]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形式完全不同。教师要做的不是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也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办,而是根据案例,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自己去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是,短时间内信息量的增大,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变得更加困难,更不要提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而案例教学法,注重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创造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了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6]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第一,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首先,教师甄选适合生态学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态学知识点去分析和讨论的案例。其次,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学生在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随时可能碰到一些问题和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学生所讨论的或者分析的问题和内容可能会超出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范畴。此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回到案例所涉及的正确的知识方向上来。这也要求教师要有渊博和充足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们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解答。再次,在课堂开始前,案例需要提交给学生,教导大家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分析和讨论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并列好讨论提纲,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分析和讨论也会更加深入和有效。第二,先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选出小组长,负责讨论的组织和纪律,并在讨论结束后,对于分析和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可选声音洪亮的组员代表口头表达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再将分组讨论结果汇总,进行全班的大讨论。第三,讨论结果出来以后,教师和不同组的学生可以对某一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此次分析讨论中存在的错误见解或者是不同意见,甚至可以进行课堂辩论,从而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总结和辩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并鼓励将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和汇总,并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加以考核。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践行科研带动教学
  在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7]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建立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生态学相关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生态调查,定期组织学生去专业野外实习基地实习参观考察,通过体验和感知,使学生能够将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际中的应用。
  有学者指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8]具体到生态学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当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增强他们对生态学知识的求知欲。具体的措施有: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带领学生对教师的研对象进行考察、调查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去完成一定的运用。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并积极开展,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结果。2.积极开展一些与生态学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传导一些目前生态学科研工作的热点和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生态学具体应用的实例及其解决的途径,增强授课内容的深度,增加课程的灵活性,这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3.介绍常用的网络科技文献数据库以及生态学领域内的中文核心期刊和有影响力的SCI期刊,指导学生在网上或者图书馆积极进行科技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获取最新生态学知识的途径。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学生自身的兴趣撰写一些科技小论文,并可作为学生成绩的加分奖励。
  三、小结
  笔者在分析了目前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和探讨了关于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和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使生态学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相关专业的要求,并与日常生活、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和巩固理解生态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利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才能使生态学的教学更加科学和完善。
  [ 注 释 ]
  [1]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毕可然,张利民.21世纪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 (46):7-8.
  [3] 徐如松.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 (9):277.
  [4] 胡刚,张忠华.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 (5):52-53.
  [5] 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
  [6]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7-l1.
  [7] 乔永,于霞,张其中.浅议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生态科学,2007(5):478-481.
  [8] 彭培英,崔海亭,韦玉堂.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14-16.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构建民族院校廉洁文化体系,净化校园育人环境,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应从教育保障、
师范院校是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师资培养跟不上,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将举步维艰。近年来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新形势下与新课改的切实有效衔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文在深刻领会国家相关高等教育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从指导思想、市场需求、实训条件和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给出实际建议和意见,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