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也是有脚的,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就如世上所有生命群体与个体,树尚是一朵花或是一粒种子的时侯,就已经有脚,已经开始行走或是跋涉,目标直指生命纵深,不舍昼夜。稍有不同的是,相对所谓的人,相对所谓的动物,树的脚迵然不同,或者干脆说,树的脚无形,抽象,虚拟,而脚步自然也无形,抽象,虚拟,为那些有着具体脚的事物寻常不见,浑然不觉。但这并不妨碍树的正常行走与跋涉,往往是,当无数个简单而朴素的日子前仆后继纷纷成为过去,树已经在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悄然行走或跋涉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和深度,并开始尝试着上知天文,下察地理。
比如我窗下的那一群树。
我所说的窗下,其实不够准确,或是错误。窗是我家其中的一扇窗,是我书房中的一扇窗,这没错。它宽敞,大器,豁亮,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与气韵,也没错。它位于一个不是太低的高度和层面,南面向,视线好,小城大半街景与山色一览无余,同样没错。但要说那一群树位于我的窗下,那就有些错。这是因为,我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窗下,尚与我的窗保持着上下八个楼层距离,是一条相对寂寞的甬道,它顺着我所居住的楼房墙根一直通向红尘攘攘的小城主街道,而越过这条甬道,却是一片面积不小的高地。这高地,原本上好水田,种稻,种麦,种所有适宜农作物,而现在都明白无误地种上参差不齐的钢铁水泥,当然还间杂一些树,一些菜园,这好像都属无可奈何范畴,不说也罢。我要说的,是这高地的高度和层面同样不低,几乎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尤其重要而关键的是,它在紧邻甬道努力突起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个不是太陡的坡,可以说它是土坡,石坡,也可以说它是土坎,石坎,反正不适宜种稻,种麦,种所有适宜的农作物,也不大适宜种钢铁水泥,因而那些有名无名的草,有名无名的树,便名正言顺地拥有了天然的栖身之地,或者更确切地说,拥有了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地,能与所有拥有具体脚的事物一样,向着生命本义行进或是回归。因此,我所说的那一群树所处的位置,便不在我的窗下,而是高高地矗立或是摇曳在位于8楼的窗前,与我的窗遥遥相对,平起平坐。
怎么说呢,我与这群树的相遇,相识,纯属一种邂逅,亦即那种司空见惯的不期而遇。在我因了某种机缘搬到这里居住时,这群树早已与生俱来似的成为一群,棵棵都有碗口粗细,棵棵都有三层楼房的高低。它们密密匝匝,挨挨挤挤,一起在寒冬的风中摇曳,分明是在欢迎我这个新到邻居,传达某种独特的善意。说来惭愧,因为知识有限,孤陋寡闻,我竟然好长时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一开始,我只知道它们的干与众不同,颇有些特别。要不然歪歪扭扭,要不然曲曲折折,甚至疙疙瘩瘩,都不如我所见识过的干那么直,那么顺。它们的枝呢,同样与众不同,同样有些特别,不仅没能与自身的“虬干”一脉相承,而且与应有的“铁枝”也不挨边儿,除了桠杈大体向上,是那么出奇的细,那么出奇的柔,更是那么出奇的密,竟然类似惯见的垂柳。但是我知道,它们虽然像垂柳,却显然不是垂柳。垂柳我熟知,至少没有它们这么粗糙,也没有它们这么显出整体的丑陋。它们也不大可能是我听说过没见过的刺槐,听说过的刺槐枝条长满小刺,而它们却没有。总而言之,在不期而遇的当时,在寒风料峭的初冬,我确实只知道它们是一群与众不同很特别的树,确实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同时也确实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理由非要知道它们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不可。这样,所有有脚无脚事物继续行走,简单朴素日子继续流逝,又一个春天来临。这群我一直叫不出名字的树同样孕育出嫩芽和叶片,并且在近似得意的摇曳中悄然舒展,一天绿比一天。那绿,真是与众不同的绿,乍一看,好像是黑色的,细细盯,却分明是正统纯粹的绿,博大深沉的绿,让人不知怎么形容才好的绿,总之,是让人一看就想流泪的绿。而此刻的我,仍然不知道它们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只是知道它们绿得厉害,绿得特别,绿得我不能不在意它们的存在。这样,又一段万物行走的时日过去,这群我不知道名字的树开花了。那花,却又不像桃花、梨花,杏花,也不像百合花,牵牛花,刺莓花,更不像其他所有我能夠知道名字树的花,不是朵,而是片儿,也谈不上鲜艳,只是朴素的白,那么漫不经心,点缀绿叶之中,一阵阵风来风过,它们便集体起舞,片片飞扬。当然了,有一片或是几片越过甬道的上空飘进我的窗子,飘到我正在忙碌的键盘。至此,我才猛醒,我才大悟,我才真正知道,这群我一直叫不上名字的树原来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并且屡屡出现在各种规格高雅的书面上的榆钱。是的,它们就是榆钱,它们绝对是榆钱,它们的花或者说是絮,圆圆的,薄薄的,隐隐约约还能看见方的孔,实在太像古老的钱币。我为这个发现兴奋激动不已。我在想,这群我曾在书上读过,据说只生长于北国的树,据说可入食入药的树,何以独独不远万里行走或是跋涉到了陌生的南国,到了我所居住的小城,并独独与我比邻而居,遥遥相对?或许,这就是佛所常说的缘吧?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未怎么珍惜这种缘。或者说,在那么一闪念间,我曾经珍惜过,过后,也就为自己纷纭而至的其他的心思所冲淡,烟销云散。潜意识中,无论怎么说,他们也只是植物,只是一群树,一群名叫榆钱的树,能生长,能行走或是跋涉于我的窗前,不过是无数日子中一种惯常的偶然或巧合,犯不着一直升华并坚守到人人之间那种缘份的高度。因此,自打一始知道了它们的存在,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我也就仅限于把它们当作一种树,当作一种景致。既如此,它们也便只是一种存在,一种可资观赏的存在。只要我走进书房,只要我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它们便会出现在我眼前,团团簇簇,挥之不去。即便是在夜晚,只要有灯光,有月光或星光什么的,只要我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它们便会出现在我眼前,也还是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这样,我便能够以一个纯粹的看客身份见证它们以独有的方式行走或是跋涉。它们叶绿,我看着它们叶绿。它们叶黄,我看着它们叶黄。它们叶落,我看着它们叶落,然后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而它们的躯干,它们的枝叶,分明年比一年地粗起来,密起来,渐渐地成为一种可观的规模,几乎挤占了我在书房的全部视野。尽管如此,我仍然只是把它们当作一种景致,一种可资观赏的存在,年复一年地遥遥相望着,朝夕相处着,直至一场罕见的雨后。 那场雨,是一场发生在某个夏日午后典型的豪雨。起初,天空黑云密布,空气异常沉闷,整个小城透不过气来。之后,便起风了,没有固定方向地四下刮动,在近似凄厉的呜咽中向小城的角角落落传送充沛的潮湿与腥膻。这一群名叫榆钱的树呢?当然是跟着起舞,巨大浓密的枝叶随了风的方向前后左右地摇摆,有如壮观的波涛在不停地翻滚。紧接着,黑云更密了,更厚了,天地一时黑得如宇宙的最初。突然之间,电闪雷鸣,豪雨如注。此时此刻,我自然是坐在书房的窗前,隔了玻璃欣赏这场天与地之间最为野蛮的交媾。我至今记得,那场多年罕见的豪雨没心没肺下着的时候,风一直没停,而是刮得更大更猛。风一大一猛,雨也像是跟着更大,跟着更猛。又大又猛的风和雨依仗着密集闪电和雷声汪洋恣睢,肆虐一切,蹂躏一切,也肆虐蹂躏着那群树。覆盖天地的巨大混响中,它们碧绿密实的枝叶全体战栗,全体哆嗦,而巨大的树冠则更像硕大无比的头颅,一棵棵在风雨中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再一棵棵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那模样真说不清它们表达的究竟是痛不欲生,还是喜不自禁。我呢,自然是隔了玻璃继续盯着,继续欣赏,窗外天地大动大乱的映衬下,整个身心反倒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专注与宁静。但很快,这种专注与宁静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模糊与错位所代替。也就是说,忽然之间,恍然之间,我只身走出了我的书房,走进了风雨飘摇的天地之间,走到了那群正被风雨肆虐蹂躏着的榆钱树中间。也就是说,我也变成一棵榆钱树,我的四肢和毛发全体战栗,全体哆嗦,我的头颅随了那群榆钱树在风雨中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再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同样的,我也说不清自己现在所要表达的究竟是痛不欲生,还是喜不自禁。我只觉得我成了一棵树,一棵名叫做榆钱的树,我只觉得我一生注定要被风雨肆虐蹂躏着。我还觉得,能被风雨肆虐蹂躏着,这是一棵树的必须,是必须的遭受或是必须的享受……
那场豪雨过后的情形当然可以想像,我开始越来越清醒地把那群名叫做榆钱的树们视作一起行走或是跋涉的旅伴,就如始终伴随着一起向着生命纵深行走或是跋涉的至爱亲朋。是的,这的确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说我故弄玄虚故作高雅也好,说我神神道道心智不健康也好,但我自己却不能也没必要违心地否认自己真实心态与思想,这就是:我的的确确从此与榆钱树们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只要走进书房,只要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我就会看见它们,或者说,它们就会不由分说地走入我的视野。即便是在夜晚,只要有灯光,或是月光星光什么的,我也会看见它们守约似的存在于我的窗前,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这样长此以往,这样久而久之,无论我在不在家,无论我在不在书房,无论是我用什么方式行走或是跋涉,只要我一闭上眼睛,大脑深处就会准确地出现一扇窗,出现一群窗前的榆钱树,依然是守约似的,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而它们的绿,也依然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正统纯粹,那么博大深沉,那么让人不知怎么形容才好,总之,我是一看见它们的绿就想流泪,一看见它们的绿就感觉浑身滋润,接着有什么声音叮叮咚咚地响起来,了无方向,了无止境。细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奇怪,也没什么不妥。佛不是说过么,万物皆有灵。佛不是同样说过么,一粒沙中有三千世界。那么,作为我窗前一群名叫榆钱的树,一群与我遥遥相对朝夕相处的树,它们何尝没有灵呢?何尝不能与我结伴而行,向着生命的纵深行走或是跋涉呢?而它们每一根枝条,每一个叶片,每一个生命的最基本单元,又何尝不能存储我的信息?同样的,作为同样鲜活的生命个体,做为一直与窗前的这一群名叫榆钱的树遥遥相对朝夕相处的我,又怎能拒绝和排斥它们无孔不入不由分说的善意入侵?而事实正是如此,我没有拒绝,没有排斥,也无法拒绝,无法排斥。我的手,我的眼,我的身,我所有毫发,我所有生命最基本单元,时时刻刻都生长着,或是行走跋涉着这么一群名叫榆钱的树。有时我觉得我就是树榆钱树,榆钱树就是我。我与榆钱树互为存在,互为拥有。我思,我写,我说,就是榆钱在思,在写,在说。而榆钱在行走,在跋涉,就是我在行走,在跋涉。我們都在以相同的方式求证着生命的意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不是语言的语言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鼓励,也相互享受。我们都因了对方而不孤独,不寂寞,也因了对方而消弥了行走与跋涉中的那种艰难,茫然与无助。
是的,的确是这样:只要我们不为浮云遮了眼,只要我们不愿意停下生命行走或是跋涉的脚步,只要我们肯向这个世界绽放谦卑的微笑,并随时随地都做好接纳或进入的准备,那么我们生命的旅途便会拥有无数不曾料想的忠实伴侣,而所有关于生命的意义,好像也就包涵其中了。
以上这些话,分明又是那群至今与我遥遥相望并朝夕相处着的榆钱们说的。
比如我窗下的那一群树。
我所说的窗下,其实不够准确,或是错误。窗是我家其中的一扇窗,是我书房中的一扇窗,这没错。它宽敞,大器,豁亮,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与气韵,也没错。它位于一个不是太低的高度和层面,南面向,视线好,小城大半街景与山色一览无余,同样没错。但要说那一群树位于我的窗下,那就有些错。这是因为,我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窗下,尚与我的窗保持着上下八个楼层距离,是一条相对寂寞的甬道,它顺着我所居住的楼房墙根一直通向红尘攘攘的小城主街道,而越过这条甬道,却是一片面积不小的高地。这高地,原本上好水田,种稻,种麦,种所有适宜农作物,而现在都明白无误地种上参差不齐的钢铁水泥,当然还间杂一些树,一些菜园,这好像都属无可奈何范畴,不说也罢。我要说的,是这高地的高度和层面同样不低,几乎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尤其重要而关键的是,它在紧邻甬道努力突起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个不是太陡的坡,可以说它是土坡,石坡,也可以说它是土坎,石坎,反正不适宜种稻,种麦,种所有适宜的农作物,也不大适宜种钢铁水泥,因而那些有名无名的草,有名无名的树,便名正言顺地拥有了天然的栖身之地,或者更确切地说,拥有了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地,能与所有拥有具体脚的事物一样,向着生命本义行进或是回归。因此,我所说的那一群树所处的位置,便不在我的窗下,而是高高地矗立或是摇曳在位于8楼的窗前,与我的窗遥遥相对,平起平坐。
怎么说呢,我与这群树的相遇,相识,纯属一种邂逅,亦即那种司空见惯的不期而遇。在我因了某种机缘搬到这里居住时,这群树早已与生俱来似的成为一群,棵棵都有碗口粗细,棵棵都有三层楼房的高低。它们密密匝匝,挨挨挤挤,一起在寒冬的风中摇曳,分明是在欢迎我这个新到邻居,传达某种独特的善意。说来惭愧,因为知识有限,孤陋寡闻,我竟然好长时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一开始,我只知道它们的干与众不同,颇有些特别。要不然歪歪扭扭,要不然曲曲折折,甚至疙疙瘩瘩,都不如我所见识过的干那么直,那么顺。它们的枝呢,同样与众不同,同样有些特别,不仅没能与自身的“虬干”一脉相承,而且与应有的“铁枝”也不挨边儿,除了桠杈大体向上,是那么出奇的细,那么出奇的柔,更是那么出奇的密,竟然类似惯见的垂柳。但是我知道,它们虽然像垂柳,却显然不是垂柳。垂柳我熟知,至少没有它们这么粗糙,也没有它们这么显出整体的丑陋。它们也不大可能是我听说过没见过的刺槐,听说过的刺槐枝条长满小刺,而它们却没有。总而言之,在不期而遇的当时,在寒风料峭的初冬,我确实只知道它们是一群与众不同很特别的树,确实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同时也确实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理由非要知道它们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不可。这样,所有有脚无脚事物继续行走,简单朴素日子继续流逝,又一个春天来临。这群我一直叫不出名字的树同样孕育出嫩芽和叶片,并且在近似得意的摇曳中悄然舒展,一天绿比一天。那绿,真是与众不同的绿,乍一看,好像是黑色的,细细盯,却分明是正统纯粹的绿,博大深沉的绿,让人不知怎么形容才好的绿,总之,是让人一看就想流泪的绿。而此刻的我,仍然不知道它们是一群叫什么名字的树,只是知道它们绿得厉害,绿得特别,绿得我不能不在意它们的存在。这样,又一段万物行走的时日过去,这群我不知道名字的树开花了。那花,却又不像桃花、梨花,杏花,也不像百合花,牵牛花,刺莓花,更不像其他所有我能夠知道名字树的花,不是朵,而是片儿,也谈不上鲜艳,只是朴素的白,那么漫不经心,点缀绿叶之中,一阵阵风来风过,它们便集体起舞,片片飞扬。当然了,有一片或是几片越过甬道的上空飘进我的窗子,飘到我正在忙碌的键盘。至此,我才猛醒,我才大悟,我才真正知道,这群我一直叫不上名字的树原来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并且屡屡出现在各种规格高雅的书面上的榆钱。是的,它们就是榆钱,它们绝对是榆钱,它们的花或者说是絮,圆圆的,薄薄的,隐隐约约还能看见方的孔,实在太像古老的钱币。我为这个发现兴奋激动不已。我在想,这群我曾在书上读过,据说只生长于北国的树,据说可入食入药的树,何以独独不远万里行走或是跋涉到了陌生的南国,到了我所居住的小城,并独独与我比邻而居,遥遥相对?或许,这就是佛所常说的缘吧?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未怎么珍惜这种缘。或者说,在那么一闪念间,我曾经珍惜过,过后,也就为自己纷纭而至的其他的心思所冲淡,烟销云散。潜意识中,无论怎么说,他们也只是植物,只是一群树,一群名叫榆钱的树,能生长,能行走或是跋涉于我的窗前,不过是无数日子中一种惯常的偶然或巧合,犯不着一直升华并坚守到人人之间那种缘份的高度。因此,自打一始知道了它们的存在,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我也就仅限于把它们当作一种树,当作一种景致。既如此,它们也便只是一种存在,一种可资观赏的存在。只要我走进书房,只要我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它们便会出现在我眼前,团团簇簇,挥之不去。即便是在夜晚,只要有灯光,有月光或星光什么的,只要我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它们便会出现在我眼前,也还是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这样,我便能够以一个纯粹的看客身份见证它们以独有的方式行走或是跋涉。它们叶绿,我看着它们叶绿。它们叶黄,我看着它们叶黄。它们叶落,我看着它们叶落,然后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而它们的躯干,它们的枝叶,分明年比一年地粗起来,密起来,渐渐地成为一种可观的规模,几乎挤占了我在书房的全部视野。尽管如此,我仍然只是把它们当作一种景致,一种可资观赏的存在,年复一年地遥遥相望着,朝夕相处着,直至一场罕见的雨后。 那场雨,是一场发生在某个夏日午后典型的豪雨。起初,天空黑云密布,空气异常沉闷,整个小城透不过气来。之后,便起风了,没有固定方向地四下刮动,在近似凄厉的呜咽中向小城的角角落落传送充沛的潮湿与腥膻。这一群名叫榆钱的树呢?当然是跟着起舞,巨大浓密的枝叶随了风的方向前后左右地摇摆,有如壮观的波涛在不停地翻滚。紧接着,黑云更密了,更厚了,天地一时黑得如宇宙的最初。突然之间,电闪雷鸣,豪雨如注。此时此刻,我自然是坐在书房的窗前,隔了玻璃欣赏这场天与地之间最为野蛮的交媾。我至今记得,那场多年罕见的豪雨没心没肺下着的时候,风一直没停,而是刮得更大更猛。风一大一猛,雨也像是跟着更大,跟着更猛。又大又猛的风和雨依仗着密集闪电和雷声汪洋恣睢,肆虐一切,蹂躏一切,也肆虐蹂躏着那群树。覆盖天地的巨大混响中,它们碧绿密实的枝叶全体战栗,全体哆嗦,而巨大的树冠则更像硕大无比的头颅,一棵棵在风雨中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再一棵棵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那模样真说不清它们表达的究竟是痛不欲生,还是喜不自禁。我呢,自然是隔了玻璃继续盯着,继续欣赏,窗外天地大动大乱的映衬下,整个身心反倒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专注与宁静。但很快,这种专注与宁静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模糊与错位所代替。也就是说,忽然之间,恍然之间,我只身走出了我的书房,走进了风雨飘摇的天地之间,走到了那群正被风雨肆虐蹂躏着的榆钱树中间。也就是说,我也变成一棵榆钱树,我的四肢和毛发全体战栗,全体哆嗦,我的头颅随了那群榆钱树在风雨中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再摇晃着过去,摇晃着过来。同样的,我也说不清自己现在所要表达的究竟是痛不欲生,还是喜不自禁。我只觉得我成了一棵树,一棵名叫做榆钱的树,我只觉得我一生注定要被风雨肆虐蹂躏着。我还觉得,能被风雨肆虐蹂躏着,这是一棵树的必须,是必须的遭受或是必须的享受……
那场豪雨过后的情形当然可以想像,我开始越来越清醒地把那群名叫做榆钱的树们视作一起行走或是跋涉的旅伴,就如始终伴随着一起向着生命纵深行走或是跋涉的至爱亲朋。是的,这的确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说我故弄玄虚故作高雅也好,说我神神道道心智不健康也好,但我自己却不能也没必要违心地否认自己真实心态与思想,这就是:我的的确确从此与榆钱树们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只要走进书房,只要在靠了窗子的书桌前坐下,我就会看见它们,或者说,它们就会不由分说地走入我的视野。即便是在夜晚,只要有灯光,或是月光星光什么的,我也会看见它们守约似的存在于我的窗前,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这样长此以往,这样久而久之,无论我在不在家,无论我在不在书房,无论是我用什么方式行走或是跋涉,只要我一闭上眼睛,大脑深处就会准确地出现一扇窗,出现一群窗前的榆钱树,依然是守约似的,团团簇簇,挥之不去。而它们的绿,也依然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正统纯粹,那么博大深沉,那么让人不知怎么形容才好,总之,我是一看见它们的绿就想流泪,一看见它们的绿就感觉浑身滋润,接着有什么声音叮叮咚咚地响起来,了无方向,了无止境。细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奇怪,也没什么不妥。佛不是说过么,万物皆有灵。佛不是同样说过么,一粒沙中有三千世界。那么,作为我窗前一群名叫榆钱的树,一群与我遥遥相对朝夕相处的树,它们何尝没有灵呢?何尝不能与我结伴而行,向着生命的纵深行走或是跋涉呢?而它们每一根枝条,每一个叶片,每一个生命的最基本单元,又何尝不能存储我的信息?同样的,作为同样鲜活的生命个体,做为一直与窗前的这一群名叫榆钱的树遥遥相对朝夕相处的我,又怎能拒绝和排斥它们无孔不入不由分说的善意入侵?而事实正是如此,我没有拒绝,没有排斥,也无法拒绝,无法排斥。我的手,我的眼,我的身,我所有毫发,我所有生命最基本单元,时时刻刻都生长着,或是行走跋涉着这么一群名叫榆钱的树。有时我觉得我就是树榆钱树,榆钱树就是我。我与榆钱树互为存在,互为拥有。我思,我写,我说,就是榆钱在思,在写,在说。而榆钱在行走,在跋涉,就是我在行走,在跋涉。我們都在以相同的方式求证着生命的意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不是语言的语言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鼓励,也相互享受。我们都因了对方而不孤独,不寂寞,也因了对方而消弥了行走与跋涉中的那种艰难,茫然与无助。
是的,的确是这样:只要我们不为浮云遮了眼,只要我们不愿意停下生命行走或是跋涉的脚步,只要我们肯向这个世界绽放谦卑的微笑,并随时随地都做好接纳或进入的准备,那么我们生命的旅途便会拥有无数不曾料想的忠实伴侣,而所有关于生命的意义,好像也就包涵其中了。
以上这些话,分明又是那群至今与我遥遥相望并朝夕相处着的榆钱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