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歌的跳脚仿佛还发生在昨天。
2012年9月13日,宏碁原定召开发布会推出采用阿里云系统的新款智能机。然而,身为OHA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放手机联盟)的宏碁却受到了谷歌的直接压力,最终迫使发布会在正式开始一个多小时前被临时取消。
自2007年11月谷歌构建起OHA,就意在与苹果iOS直面竞争。近年来,谷歌通过OHA把手机厂商团结在一起打造了Android生态,但Android的“开源”赢得了开篇之后,却也正在慢慢成为其命门,试图主导Android生态的谷歌已无法给其中的手机生产商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谷歌要求所有OHA成员信守承诺,致力于建立统一的Android平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Android的“内核”容不得被使用者改变。这是谷歌的底线。
但各路手机生产商必须依靠“差异化”才能维持竞争力,一些厂商改界面,改尺寸,加进一些自己的App,还有一些厂商可能开始触动Android 的“底层”……这一切都导致Android出现碎片化——这与谷歌加强对Android生态控制力的冲突愈发凸显,桌面下的不满正在开始蔓延。
Tizen的出现也是Android阵营至今为止一次最大的分裂,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猜忌和不信任永远是战争的导火索。
Tizen已经是在吸取了几个联盟企业过去的失败经验而再造的混血儿,它是新生力量,却对市场需求十分熟悉。当谷歌已然从生态的推动者变成了制约者后,倘若Tizen的开发模式真能引发国内大佬们的联合,那么在本来就令谷歌无奈的中国市场,轻则Android被重创,最好的结果是中国人也将有自己的移动端OS。
备份系统并非杞人忧天
Android碎片化后需要合纵连横
Android已经愈来愈碎片化,除了谷歌的“亲儿子”Nexus,我们可以在其余的品牌手机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界面,装载Google Play、Android Market、安智市场等由官方和第三方外加硬件厂商开发的应用市场,下载来路不明的各版本软件。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幕的发生:谷歌为了阻止Android的分裂性而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一家公司,又或者将某个应用从Google Play下架。
但这一幕或许很快成真。当已经成为了Android代名词的三星,也不忘记另起炉灶推出Tizen之后,很多人都开始预测,谷歌要“回收”Android了。
中国一直是Android生态的沼泽区,诸如阿里云、联想LePhone这样的OS,都有可能携手国内的手机品牌商打造一块“变种Android”的特区,手机水货市场更是催动了各种“码农”自己改动的ROM的刷机量——因为后面同样有商业利益驱动,这样的蚕食也是一种打破OS垄断的方式。
面临生态系统里的双雄对峙,早在2010年,阿里云就收购了猛犸科技开始打算有所行动,即使是不知道未来前途,但在他们看来,在移动端的一些动作和储备、计划是必须要做的。阿里云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谷歌吃了亚马逊对Android“深度改造”的暗亏之后,选择了拿阿里云OS杀鸡给猴看。
这警示了产业链上的其他厂商。尽管不同的厂商目的需求并不一样,但他们发现,iOS进不去,Android尽管可以用,但是产品未来的话语权却不在自己的手里。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当谷歌觉得Android版本过于分散之后,它也会来做规范,收紧之后Android也并不是那么“开放”了。
“收紧”的信号之一,就是近期谷歌在Android SDK中推出了一项新条款,这项由谷歌最新加入的条款是:“您同意,您将不会做任何可能会导致安卓碎片化的行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分发、参与制作,或任何其他利用到本SDK开发包的形式。”
在此之前,自2009年以来这项许可协议条款从来没有被更新过。
业界恍然大悟。谷歌断然是不会轻易让对手有可乘之机的。它所谓的“不作恶”也只是在不威胁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而言,“开放”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大量的技术、专利陷阱。关键时刻他们也会用其来敲打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市场总不乏挑战者,我们可以从曾经的Symbian、Meego以及三星的Bada的历程中见到端倪,也能从中国的Android生态里感觉到这种微弱的冲动,Tizen的开发模式可能会给国内大佬们新的启发。
三星与英特尔都能够成为盟友,那么国内的软件、硬件厂商也有加速成为联盟的可能——比如之前奇虎360成功“忽悠”了华为的那出闹剧。
觉醒的不止是阿里云们,中国的手机生产商也开始觉醒。事实上,在硬件方面,联想、华为、中兴、魅族的“体量”都已经排进世界前十,都具备了与国际硬件厂商较量的实力,那么,他们有必要也在软件、系统上开始作为。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从手机厂家的角度来讲,他们仍然需要一个安全感,“因为OS毕竟在别人手里面,它还是有一点慌的。”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阿里云OS被打压之后的表态坦率而掷地有声。他坦言:华为现在做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万一有一天微软、谷歌等公司不允许使用它们的系统了,华为就要断粮了。“而自己做备份的操作系统,在关键时刻就可以顶上。”
任正非的话引起了无数IT从业者的共鸣,网友阿GAN发微博说:“从技术上讲,现在OS都趋同了,driver+Linux kernel+framework +app。下一代Web OS更是device+api,技术也差不多。三星技术积累够了,只差App开发者了。华为技术也差不多积累完成,App的难度更大些。”
更有网友附和说,希望中国的IT企业不要总是“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才出现英雄,虽胜犹败”。 任正非的担心也是现在很多厂商担心的所在。一旦谷歌决定“断粮”,将使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面临“免顶之灾”,有能力的厂商开发备份OS并非杞人忧天。零点前进策略上海公司IT电信总监曾韬就公开指出,中国必然会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移动终端OS,阿里不做,华为也会做,华为不做,别人也会做。
在这条独立研发的路上,尽管险恶重重,投入了未必有产出,遭遇围杀也是必然,无疾而终也有可能,但国内的这些大佬们做且必须做。Tizen的出现让他们更坚定,合纵连横或许是一条可选择的路径。
“地下OS”没有前途
“起义”的可能由谷歌的弹压决定
尽管谷歌通过Android在中国收不到钱,但这不妨碍“免费”的Android已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真正的霸主。iOS的封闭和WP8的孱弱,使得Android成为了手机厂商们的至上选择。
据统计,2012年,中国每销售三部手机中就有两部采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了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对Android系统功不可没。在这些中国厂商中,诸如联想、魅族、小米、中兴、酷派等,几乎全部使用的是Android系统。他们对Android的依赖已经相当深,很难摆脱这一系统另起炉灶。
众所周知,厂商可免费使用Android系统,并进行二次加工。如果要获得系统底层的ROOT权限,厂商只需支付移动终端的成本即可。国内厂商几乎都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改良和深度定制,在不触及谷歌基础应用的基础上并且尽量添加自家应用。
只不过,像魅族、小米这样的小体量企业本身也不太可能去动谷歌的专利那部分,因此,谷歌也不会太在意。相当长时间内,这些手机厂商仍然继续对Android市场作出贡献,并驰骋于中国的二三线市场。
他们面临的可能是另外的烦恼。基于Android而来的MIUI是小米最早、最成功、最具口碑的产品,也在Android ROM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它对Android做了深入的改造,相对于原生系统而言,的确有不同的体验。但这种“深度定制”在很多刷机爱好者看来,跟中关村手机市场上技术高手自制的ROM没啥两样,都是“玩票”性质,很难为产品树立过硬的口碑,即便MIUI里集成了“雷军系”企业的各种应用,但给企业带来的流量和价值仍旧有限,MIUI本质与百度用10元/台的价格向手机厂商们推广集成了自身应用的“智能移动平台”没有什么不同。
而随着谷歌对Android开放尺度的收紧,类似MIUI这样的“地下OS”也不是没有招来谷歌杀威棒的可能。因为以后并不排除谷歌对OHA硬件厂家更加苛刻,如果要维护Android的正常生态,谷歌一定会在Android的硬件尺寸、规格上的要求继续收缩,以使得App不再为了各种版本的Android开发出各种对应的版本。
此前,谷歌推出Google Play取代 Android Market,显然,一方面希望App应用在质量上向App Store上靠,甩掉中、低端机的帽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Android的品牌效应慢慢收为己有。既然如此,Android的品牌不能被垃圾App砸了,必须要被优质App越擦越亮。
谷歌“净化”Android生态的趋势已经开始让人有些感觉,毕竟Android的应用数量多,但质量差。这个隐形的底线随时可能浮出水面。矛盾的谷歌要做得更多的是,一方面要反击那些触碰到自己底线的可能的对手,另一方面要留住硬件制造商,不能让他们倒戈到其他OS。如果谷歌继续收缩Android开放的尺度,这些被Android绑架的中国手机厂商会“起义”的可能性或许越来越大。
事实似乎也在向另一个层面演进:当Android阵营不断分裂之后,其结果要么是将Android体系进一步细分;要么是更多的手机厂商转投Windows Phone、Tizen等其他系统的阵营,反过来与Android竞争。
业内人士也作出了中肯的分析:硬件厂商们并不能联合起来做一个通用的东西,因为他们的诉求存在竞争差异,如果两家用同样的系统,就只能光拼硬件。“厂商去做竞争,硬件和软件的差异化是必须有的。”
但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的结合呢?一个更加开放的手机OS会不会催生下一个三星+英特尔+运营商的同盟的到来?对于国产智能手机的用户而言,他们对于系统是什么并不敏感,很多人认的只是手机品牌。这其实是手机厂商共同的优势。
时间阻挡不了更多精彩的故事即将上演。变化或许就在不久远的未来。
2012年9月13日,宏碁原定召开发布会推出采用阿里云系统的新款智能机。然而,身为OHA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放手机联盟)的宏碁却受到了谷歌的直接压力,最终迫使发布会在正式开始一个多小时前被临时取消。
自2007年11月谷歌构建起OHA,就意在与苹果iOS直面竞争。近年来,谷歌通过OHA把手机厂商团结在一起打造了Android生态,但Android的“开源”赢得了开篇之后,却也正在慢慢成为其命门,试图主导Android生态的谷歌已无法给其中的手机生产商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谷歌要求所有OHA成员信守承诺,致力于建立统一的Android平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Android的“内核”容不得被使用者改变。这是谷歌的底线。
但各路手机生产商必须依靠“差异化”才能维持竞争力,一些厂商改界面,改尺寸,加进一些自己的App,还有一些厂商可能开始触动Android 的“底层”……这一切都导致Android出现碎片化——这与谷歌加强对Android生态控制力的冲突愈发凸显,桌面下的不满正在开始蔓延。
Tizen的出现也是Android阵营至今为止一次最大的分裂,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猜忌和不信任永远是战争的导火索。
Tizen已经是在吸取了几个联盟企业过去的失败经验而再造的混血儿,它是新生力量,却对市场需求十分熟悉。当谷歌已然从生态的推动者变成了制约者后,倘若Tizen的开发模式真能引发国内大佬们的联合,那么在本来就令谷歌无奈的中国市场,轻则Android被重创,最好的结果是中国人也将有自己的移动端OS。
备份系统并非杞人忧天
Android碎片化后需要合纵连横
Android已经愈来愈碎片化,除了谷歌的“亲儿子”Nexus,我们可以在其余的品牌手机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界面,装载Google Play、Android Market、安智市场等由官方和第三方外加硬件厂商开发的应用市场,下载来路不明的各版本软件。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幕的发生:谷歌为了阻止Android的分裂性而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一家公司,又或者将某个应用从Google Play下架。
但这一幕或许很快成真。当已经成为了Android代名词的三星,也不忘记另起炉灶推出Tizen之后,很多人都开始预测,谷歌要“回收”Android了。
中国一直是Android生态的沼泽区,诸如阿里云、联想LePhone这样的OS,都有可能携手国内的手机品牌商打造一块“变种Android”的特区,手机水货市场更是催动了各种“码农”自己改动的ROM的刷机量——因为后面同样有商业利益驱动,这样的蚕食也是一种打破OS垄断的方式。
面临生态系统里的双雄对峙,早在2010年,阿里云就收购了猛犸科技开始打算有所行动,即使是不知道未来前途,但在他们看来,在移动端的一些动作和储备、计划是必须要做的。阿里云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谷歌吃了亚马逊对Android“深度改造”的暗亏之后,选择了拿阿里云OS杀鸡给猴看。
这警示了产业链上的其他厂商。尽管不同的厂商目的需求并不一样,但他们发现,iOS进不去,Android尽管可以用,但是产品未来的话语权却不在自己的手里。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当谷歌觉得Android版本过于分散之后,它也会来做规范,收紧之后Android也并不是那么“开放”了。
“收紧”的信号之一,就是近期谷歌在Android SDK中推出了一项新条款,这项由谷歌最新加入的条款是:“您同意,您将不会做任何可能会导致安卓碎片化的行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分发、参与制作,或任何其他利用到本SDK开发包的形式。”
在此之前,自2009年以来这项许可协议条款从来没有被更新过。
业界恍然大悟。谷歌断然是不会轻易让对手有可乘之机的。它所谓的“不作恶”也只是在不威胁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而言,“开放”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大量的技术、专利陷阱。关键时刻他们也会用其来敲打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市场总不乏挑战者,我们可以从曾经的Symbian、Meego以及三星的Bada的历程中见到端倪,也能从中国的Android生态里感觉到这种微弱的冲动,Tizen的开发模式可能会给国内大佬们新的启发。
三星与英特尔都能够成为盟友,那么国内的软件、硬件厂商也有加速成为联盟的可能——比如之前奇虎360成功“忽悠”了华为的那出闹剧。
觉醒的不止是阿里云们,中国的手机生产商也开始觉醒。事实上,在硬件方面,联想、华为、中兴、魅族的“体量”都已经排进世界前十,都具备了与国际硬件厂商较量的实力,那么,他们有必要也在软件、系统上开始作为。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从手机厂家的角度来讲,他们仍然需要一个安全感,“因为OS毕竟在别人手里面,它还是有一点慌的。”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阿里云OS被打压之后的表态坦率而掷地有声。他坦言:华为现在做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万一有一天微软、谷歌等公司不允许使用它们的系统了,华为就要断粮了。“而自己做备份的操作系统,在关键时刻就可以顶上。”
任正非的话引起了无数IT从业者的共鸣,网友阿GAN发微博说:“从技术上讲,现在OS都趋同了,driver+Linux kernel+framework +app。下一代Web OS更是device+api,技术也差不多。三星技术积累够了,只差App开发者了。华为技术也差不多积累完成,App的难度更大些。”
更有网友附和说,希望中国的IT企业不要总是“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才出现英雄,虽胜犹败”。 任正非的担心也是现在很多厂商担心的所在。一旦谷歌决定“断粮”,将使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面临“免顶之灾”,有能力的厂商开发备份OS并非杞人忧天。零点前进策略上海公司IT电信总监曾韬就公开指出,中国必然会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移动终端OS,阿里不做,华为也会做,华为不做,别人也会做。
在这条独立研发的路上,尽管险恶重重,投入了未必有产出,遭遇围杀也是必然,无疾而终也有可能,但国内的这些大佬们做且必须做。Tizen的出现让他们更坚定,合纵连横或许是一条可选择的路径。
“地下OS”没有前途
“起义”的可能由谷歌的弹压决定
尽管谷歌通过Android在中国收不到钱,但这不妨碍“免费”的Android已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真正的霸主。iOS的封闭和WP8的孱弱,使得Android成为了手机厂商们的至上选择。
据统计,2012年,中国每销售三部手机中就有两部采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了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对Android系统功不可没。在这些中国厂商中,诸如联想、魅族、小米、中兴、酷派等,几乎全部使用的是Android系统。他们对Android的依赖已经相当深,很难摆脱这一系统另起炉灶。
众所周知,厂商可免费使用Android系统,并进行二次加工。如果要获得系统底层的ROOT权限,厂商只需支付移动终端的成本即可。国内厂商几乎都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改良和深度定制,在不触及谷歌基础应用的基础上并且尽量添加自家应用。
只不过,像魅族、小米这样的小体量企业本身也不太可能去动谷歌的专利那部分,因此,谷歌也不会太在意。相当长时间内,这些手机厂商仍然继续对Android市场作出贡献,并驰骋于中国的二三线市场。
他们面临的可能是另外的烦恼。基于Android而来的MIUI是小米最早、最成功、最具口碑的产品,也在Android ROM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它对Android做了深入的改造,相对于原生系统而言,的确有不同的体验。但这种“深度定制”在很多刷机爱好者看来,跟中关村手机市场上技术高手自制的ROM没啥两样,都是“玩票”性质,很难为产品树立过硬的口碑,即便MIUI里集成了“雷军系”企业的各种应用,但给企业带来的流量和价值仍旧有限,MIUI本质与百度用10元/台的价格向手机厂商们推广集成了自身应用的“智能移动平台”没有什么不同。
而随着谷歌对Android开放尺度的收紧,类似MIUI这样的“地下OS”也不是没有招来谷歌杀威棒的可能。因为以后并不排除谷歌对OHA硬件厂家更加苛刻,如果要维护Android的正常生态,谷歌一定会在Android的硬件尺寸、规格上的要求继续收缩,以使得App不再为了各种版本的Android开发出各种对应的版本。
此前,谷歌推出Google Play取代 Android Market,显然,一方面希望App应用在质量上向App Store上靠,甩掉中、低端机的帽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Android的品牌效应慢慢收为己有。既然如此,Android的品牌不能被垃圾App砸了,必须要被优质App越擦越亮。
谷歌“净化”Android生态的趋势已经开始让人有些感觉,毕竟Android的应用数量多,但质量差。这个隐形的底线随时可能浮出水面。矛盾的谷歌要做得更多的是,一方面要反击那些触碰到自己底线的可能的对手,另一方面要留住硬件制造商,不能让他们倒戈到其他OS。如果谷歌继续收缩Android开放的尺度,这些被Android绑架的中国手机厂商会“起义”的可能性或许越来越大。
事实似乎也在向另一个层面演进:当Android阵营不断分裂之后,其结果要么是将Android体系进一步细分;要么是更多的手机厂商转投Windows Phone、Tizen等其他系统的阵营,反过来与Android竞争。
业内人士也作出了中肯的分析:硬件厂商们并不能联合起来做一个通用的东西,因为他们的诉求存在竞争差异,如果两家用同样的系统,就只能光拼硬件。“厂商去做竞争,硬件和软件的差异化是必须有的。”
但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的结合呢?一个更加开放的手机OS会不会催生下一个三星+英特尔+运营商的同盟的到来?对于国产智能手机的用户而言,他们对于系统是什么并不敏感,很多人认的只是手机品牌。这其实是手机厂商共同的优势。
时间阻挡不了更多精彩的故事即将上演。变化或许就在不久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