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访李向东是在一个工作目的下午。初次见他,面貌清癯,气质儒雅。谈及对书法、艺术的感悟,他语气和缓,娓娓道来,不虚饰,不张扬。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李向东的谦逊、低调、深厚及待人之诚。
每一次的肯定都是一种鞭策
与书法结缘,源于李向东小学时期。当时学校开设大仿课,从那时起他接触到了笔墨和描红。感悟力好加之学习又认真,他每一次写的大仿字都被老师画上大红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大的激励莫过于老师的肯定和来自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红圈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个红圈都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从那以后,他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从小爱读书,要把中国字写好看的淳朴情结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兴趣到爱好,书法渐渐成为李向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革”停课的时日里,他与同龄人一样无书可读,可他却没有放弃对笔墨的执着,每天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研究与练习毛笔字上。他说:“起初练习毛笔字是一种兴趣,渐渐地成为一种爱好,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没想过成为书法家,只是想把字写好当作一种精神寄托。但当融入其中时,才发现书法融合了太多的艺术语言在里面。它犹如风景,不仅需要欣赏局部,更需要欣赏它整体的美。”这种笔墨的魅力,让他体内不断产生着艺术的张力,越发对它不离不弃。
书法除了悟性,还需要天分。面对现如今呈现出的这种“书法热”并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态势,李向东说:“这体现出了人们对中国这一独特传统艺术认识的提升,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前人们是为写好字而练书法,书法的普及是好事,而书法的提高则是难事,练上几年就想成为‘书法家’的不乏其人,这有违要把中国字写好的初衷。就书法而言,急于求成的人最好不要学书法。”
如果把书法当作是一种技术,那么李向东数十年的磨砺之功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将书法作为艺术,则于功夫之外要靠灵性,修养和学问。李向东认为自己对美的追求还远远不够,“学然后知不足”,书法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书法需要渐修渐悟
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罗万象。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哲学、美学、思想,宗教等元素在艺术中,并将人的思想、才华,情趣与胸襟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人的审美追求。
对于书法名家不论古今和当代,李向东并不盲目崇拜,而是努力学习人家的长处,以补自己的不足,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为我所用。在当代书法名家中,他很钦佩魏启后先生。多年来,他经常聆教于魏老,从魏老那里他接受了正确的学书方法和审美取向。他钟爱王羲之,平和自然、遒劲秀雅。在2011年的春晚中,《兰亭序》作为一个节目独立出现,让他着实激动的是书法艺术在世人的心目中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她独特的风采。
工作之余,李向东很多时间都在临帖。他说:“临帖是书法创作的源泉。”他认为,多吸取古人的营养也不排除汲取当代书法的滋养,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临帖不一定是正襟危坐,而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学习和享受。他告诉我们,同样一幅字,书写状态决定着书法的节奏。书法家的灵感对于书法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幅好的作品,每每观之都会给人们带来种愉悦。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写字如做人,在与李向东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敦厚与诚恳。他说:“一个人,最主要的是学会做一个好人,实实在在,敦敦厚厚。书法艺术表面是以功力取胜,实质上是以修养取胜,以境界取胜。所谓修身养性就是对书法境界的最好诠释。”的确,人正则心正,心正则笔正,书法练到一定程度,要想再进一步,就要注重人自身素质、境界的提升。字如其人,李向东的书法便是最好的注脚。
书以载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融入到李向东的血液中。他通过书法将自己的个性与心态修养表现出来。自此,他与书法相依相存,成为无言的知己,他依书法有了寄托,书法因他而有了魂魄。
享受艺术之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同于其它手艺三年五年就可见其功,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它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越是看似普通简单的东西,越难以取其精髓,书法就是如此。李向东对书法由兴趣到爱好,由爱好到自觉,几十年如一日,书法作品记录下了他生活中的苦恼和快乐。
书法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书法需要一种意境,那就是心由境造。书法更需要的是一种悟性,必须灵感丰满。李向东说:“毛笔、宣纸、墨是书法家的灵魂,写好字的前提不但要轻松掌握墨法与字形,更重要的是要有驾驭这三者的高超能力。书法讲求鼓作气、一气呵成,体现的是一种律动之美,传达的是一种真情实感,由此笔者的个性心境得到最恰如其分的宣泄。”
书法无言。对于李向东来说,写字是一种享受,而欣赏也是一种享受。每当翻看古代优美的书法和流连于博物馆的书法陈列,或篆、或隶、或行、或草,都能调动他的感官和情绪,让他不忍离开,驻足长观,完全沉浸在艺术之美的享受之中。他说,我们需要经常和这些好的作品对话和交流,以期从他们身上寻找创作的灵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涓涓不壅,终为江河。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成功绝不是无源之水。李向东,一个将书法融入血液的人,一个把书法当作艺术追求的人,面对大家的赞誉,心静如水,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态度。对于古今书坛的名家及书界同仁,他总是心怀景仰与敬佩。在创作路上,他不断地创新与积淀,充满着渴望与激情。
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书法之树常青的源头活水。
每一次的肯定都是一种鞭策
与书法结缘,源于李向东小学时期。当时学校开设大仿课,从那时起他接触到了笔墨和描红。感悟力好加之学习又认真,他每一次写的大仿字都被老师画上大红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大的激励莫过于老师的肯定和来自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红圈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个红圈都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从那以后,他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从小爱读书,要把中国字写好看的淳朴情结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兴趣到爱好,书法渐渐成为李向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革”停课的时日里,他与同龄人一样无书可读,可他却没有放弃对笔墨的执着,每天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研究与练习毛笔字上。他说:“起初练习毛笔字是一种兴趣,渐渐地成为一种爱好,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没想过成为书法家,只是想把字写好当作一种精神寄托。但当融入其中时,才发现书法融合了太多的艺术语言在里面。它犹如风景,不仅需要欣赏局部,更需要欣赏它整体的美。”这种笔墨的魅力,让他体内不断产生着艺术的张力,越发对它不离不弃。
书法除了悟性,还需要天分。面对现如今呈现出的这种“书法热”并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态势,李向东说:“这体现出了人们对中国这一独特传统艺术认识的提升,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前人们是为写好字而练书法,书法的普及是好事,而书法的提高则是难事,练上几年就想成为‘书法家’的不乏其人,这有违要把中国字写好的初衷。就书法而言,急于求成的人最好不要学书法。”
如果把书法当作是一种技术,那么李向东数十年的磨砺之功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将书法作为艺术,则于功夫之外要靠灵性,修养和学问。李向东认为自己对美的追求还远远不够,“学然后知不足”,书法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书法需要渐修渐悟
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罗万象。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哲学、美学、思想,宗教等元素在艺术中,并将人的思想、才华,情趣与胸襟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人的审美追求。
对于书法名家不论古今和当代,李向东并不盲目崇拜,而是努力学习人家的长处,以补自己的不足,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为我所用。在当代书法名家中,他很钦佩魏启后先生。多年来,他经常聆教于魏老,从魏老那里他接受了正确的学书方法和审美取向。他钟爱王羲之,平和自然、遒劲秀雅。在2011年的春晚中,《兰亭序》作为一个节目独立出现,让他着实激动的是书法艺术在世人的心目中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她独特的风采。
工作之余,李向东很多时间都在临帖。他说:“临帖是书法创作的源泉。”他认为,多吸取古人的营养也不排除汲取当代书法的滋养,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临帖不一定是正襟危坐,而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学习和享受。他告诉我们,同样一幅字,书写状态决定着书法的节奏。书法家的灵感对于书法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幅好的作品,每每观之都会给人们带来种愉悦。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写字如做人,在与李向东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敦厚与诚恳。他说:“一个人,最主要的是学会做一个好人,实实在在,敦敦厚厚。书法艺术表面是以功力取胜,实质上是以修养取胜,以境界取胜。所谓修身养性就是对书法境界的最好诠释。”的确,人正则心正,心正则笔正,书法练到一定程度,要想再进一步,就要注重人自身素质、境界的提升。字如其人,李向东的书法便是最好的注脚。
书以载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融入到李向东的血液中。他通过书法将自己的个性与心态修养表现出来。自此,他与书法相依相存,成为无言的知己,他依书法有了寄托,书法因他而有了魂魄。
享受艺术之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同于其它手艺三年五年就可见其功,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它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越是看似普通简单的东西,越难以取其精髓,书法就是如此。李向东对书法由兴趣到爱好,由爱好到自觉,几十年如一日,书法作品记录下了他生活中的苦恼和快乐。
书法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书法需要一种意境,那就是心由境造。书法更需要的是一种悟性,必须灵感丰满。李向东说:“毛笔、宣纸、墨是书法家的灵魂,写好字的前提不但要轻松掌握墨法与字形,更重要的是要有驾驭这三者的高超能力。书法讲求鼓作气、一气呵成,体现的是一种律动之美,传达的是一种真情实感,由此笔者的个性心境得到最恰如其分的宣泄。”
书法无言。对于李向东来说,写字是一种享受,而欣赏也是一种享受。每当翻看古代优美的书法和流连于博物馆的书法陈列,或篆、或隶、或行、或草,都能调动他的感官和情绪,让他不忍离开,驻足长观,完全沉浸在艺术之美的享受之中。他说,我们需要经常和这些好的作品对话和交流,以期从他们身上寻找创作的灵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涓涓不壅,终为江河。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成功绝不是无源之水。李向东,一个将书法融入血液的人,一个把书法当作艺术追求的人,面对大家的赞誉,心静如水,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态度。对于古今书坛的名家及书界同仁,他总是心怀景仰与敬佩。在创作路上,他不断地创新与积淀,充满着渴望与激情。
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书法之树常青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