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语文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语论不像前些年的热度那么高,但是创新精神是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教育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具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其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由疑而思,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扣住“转败为胜”这一重点词语设疑:1.田忌为何失败?后来为什么又胜了?2.孙膑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赛前提出调换马出场顺序这个办法,让田忌一战即胜?3.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取胜吗?如果齐威王也调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呢?请你帮助齐威王设计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逐题排疑解难,达成共识:“马的出场总共有6种,只要齐威王不上等马对下等马,田忌怎样调整顺序也无法获胜。”有学生质疑:“各个等级马比赛,田忌怎能调整马的顺序呢?怎么不赛前规定好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产生了新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拓展,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不论是再造现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进行想象训练,培养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启发道:“桑娜和渔夫又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孩子成长以后了?”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续编故事。有的说西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渔夫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这两个孩子很懂事,发了财,盖起了别墅,把渔夫一家接到别墅里一同过上好日子;有的说这些孩子长大后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又回到渔夫身边,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有的说渔夫打鱼丧失,孩子长大后,桑娜因过度操劳而死……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插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这样应运而生。可见,通过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求异,训练创新思维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新见解的一种方法。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体味,有独特的见解。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据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问题,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灵活思考,鼓励学生展开设想,大胆创新。如教学《琥珀》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琥珀的特征设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有的说,松脂球形成后被风吹落地,山上的泥沙掩盖了松脂球,经过漫长的时间,农民开荒不识宝捡回家,孩子玩后跟垃圾一起倒进溪里,流进海里;有的说,很早以前,下大雨,松脂球被水冲到溪里,流进海洋里,卷到岸边,埋在泥沙下面,天长日久,变成化石……这是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得到的,是求异创新的萌芽,我及时表扬,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后,让学生找出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科学家假想的合理性。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
有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思考,而且可以从反面设想。“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四、提供实践,拓宽创新思维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载体。我们应努力创设实践机会,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巧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积极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再现课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培养。电教媒体可以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展示,有利于促使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地研究和思考问题,并且在多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思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巧用媒体,将教材上的文字作品、静止的画面变成活生生的可视形象,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同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围绕问题的实质,查询学习资源,并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分析探究,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出示投影、挂图,播放录音、录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资料。由于巧用媒体,使学习内容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综合化,符合学生的联想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情感。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画、演、算、辩、唱等方式发展创新能力。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找台词,用心体验,发挥创造性,排成课本剧上台演出,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情趣。
总之,小学语文课本中蕴涵丰富的创新因素,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发展。
一、由疑而思,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扣住“转败为胜”这一重点词语设疑:1.田忌为何失败?后来为什么又胜了?2.孙膑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赛前提出调换马出场顺序这个办法,让田忌一战即胜?3.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取胜吗?如果齐威王也调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呢?请你帮助齐威王设计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逐题排疑解难,达成共识:“马的出场总共有6种,只要齐威王不上等马对下等马,田忌怎样调整顺序也无法获胜。”有学生质疑:“各个等级马比赛,田忌怎能调整马的顺序呢?怎么不赛前规定好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产生了新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拓展,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不论是再造现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进行想象训练,培养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启发道:“桑娜和渔夫又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孩子成长以后了?”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续编故事。有的说西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渔夫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这两个孩子很懂事,发了财,盖起了别墅,把渔夫一家接到别墅里一同过上好日子;有的说这些孩子长大后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又回到渔夫身边,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有的说渔夫打鱼丧失,孩子长大后,桑娜因过度操劳而死……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插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这样应运而生。可见,通过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求异,训练创新思维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新见解的一种方法。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体味,有独特的见解。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据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问题,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灵活思考,鼓励学生展开设想,大胆创新。如教学《琥珀》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琥珀的特征设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有的说,松脂球形成后被风吹落地,山上的泥沙掩盖了松脂球,经过漫长的时间,农民开荒不识宝捡回家,孩子玩后跟垃圾一起倒进溪里,流进海里;有的说,很早以前,下大雨,松脂球被水冲到溪里,流进海洋里,卷到岸边,埋在泥沙下面,天长日久,变成化石……这是学生通过一番思考得到的,是求异创新的萌芽,我及时表扬,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后,让学生找出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科学家假想的合理性。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
有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思考,而且可以从反面设想。“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四、提供实践,拓宽创新思维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载体。我们应努力创设实践机会,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巧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积极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再现课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培养。电教媒体可以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展示,有利于促使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地研究和思考问题,并且在多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思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巧用媒体,将教材上的文字作品、静止的画面变成活生生的可视形象,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同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围绕问题的实质,查询学习资源,并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分析探究,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出示投影、挂图,播放录音、录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资料。由于巧用媒体,使学习内容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综合化,符合学生的联想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情感。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画、演、算、辩、唱等方式发展创新能力。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找台词,用心体验,发挥创造性,排成课本剧上台演出,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情趣。
总之,小学语文课本中蕴涵丰富的创新因素,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