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常言道,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动力”. 数学学科是以判断、归纳、推理为主要思维手段的基础性学科.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针对创新理念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当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情感意识教化,让初中生愿意创新;二是积淀数学解析技能,让初中生能够创新;三是巧借案例发散特性,让初中生有效创新.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改;创新能力;培养;浅论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总遵循”和“方向标”,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特性,搭建锻炼实践平台,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积极探究.
一、注重情感意识教化,让初中生愿意创新
创新能力作为思维能力的较高形式,学生创新活动需要深厚的“底气”和充足的“勇气”. 而初中生学习群体学习能力与现有学科学习要求之间存在“距离”,导致初中生面对数学学科组织开展的数学思维活动,特别是创新思维活动,心理上存在畏惧心理,情感上存在消极情绪. 教师首先要做好创新思维情感激励工作,发挥教师、课堂以及教材和教具的情感促发作用,克服心理陰影,主动愿意创新. 首先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激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初中生讲解“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勇于否定权威”、“五易画风的齐白石”、“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等创新方面的名人故事,同时,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激励初中生树立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其次要运用好评价教学手段,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勇气. 教师对初中生学习活动的不同观点、不同解法等创新思维活动,要给予肯定评判,积极评价,保护初中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再次要运用好情景创设. 教师要搭建与初中生认知相符合,与初中生生活相贴切,与初中生情感相促进的教学氛围.
二、积淀数学解析技能,让初中生能够创新
创新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所持数学解析策略进行统筹考虑、综合提炼的过程. 教师一是要做好数学知识的传授工作. 将相关知识点设置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照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分析,深刻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外延. 二是要做好解题方法策略的讲授工作. 在初中阶段数学解题活动中,解题方法主要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思维方式的引领,结合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教师在关键节点开展启发引领,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径. 如“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y = -■反比例函数与一个y = -x 2一次函数,他们两个图像有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两点.试求出A和B两点的坐标,并求出S△AOB”问题讲解中,初中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要求A和B两点坐标,实际就是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构建成方程组,进行解方程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要进行肯定,引导学生明白函数问题已经转变为方程组问题. 教师并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化归解题思想的特点和本质,使初中生能够从感性上面深刻认知,并设置“四边形ABCD是梯形,AD与BC相平行,并且AB = CD,他们的对角线相交并垂直,如果现在已知AD,BC的长度分别是3,5,试求出AC的长度”案例,进行巩固强化练习,从而提高初中生解题技能和素养,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水平.
三、巧借案例发散特性,让初中生有效创新
数学案例的表现形式多样、解答方法多样,是数学案例的显著特性. 加之数学案例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更是为初中生创新思维活动开展和创新能力锻炼提供了“沃土”. 教师应发挥案例这一特性,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初中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素养. 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章节“如图所示,现在以Rt△ABC的边AB为直径作一个圆,如果现在它与BC相交于E点,CF = AF. 求证:⊙O的切线为EF”讲解中,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解析问题条件,探寻解题方法的探究活动,初中生探析活动后,有两种不同解题观点,一是采用“连接OE,OF,证明△EOF ≌ △AOF,得到∠OEF = ∠OAF = 90°,从而求证⊙O的切线是EF”;二是通过“连接AE,OE,OF,证明△EOF ≌ △AOF,得到∠OEF = ∠OAF = 90°,从而求证⊙O的切线是EF”. 此时,教师对初中生不同解题思路进行评判,向学生指出,第一种是利用了中位线定理,第二种是利用了中线性质,这两种解题思路都正确,只是思维推导的角度不同而已.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注重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思维平台与学习载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班福志,孟宪涛,武朝勇.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2]张岩,李艾秋. 教学质量监控框架构建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3]李伟. 关于新课程中重视数学阅读的思考[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孟燕平. 尝试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5] 宋晓梅. 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6]山丽娜. 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改;创新能力;培养;浅论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总遵循”和“方向标”,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特性,搭建锻炼实践平台,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积极探究.
一、注重情感意识教化,让初中生愿意创新
创新能力作为思维能力的较高形式,学生创新活动需要深厚的“底气”和充足的“勇气”. 而初中生学习群体学习能力与现有学科学习要求之间存在“距离”,导致初中生面对数学学科组织开展的数学思维活动,特别是创新思维活动,心理上存在畏惧心理,情感上存在消极情绪. 教师首先要做好创新思维情感激励工作,发挥教师、课堂以及教材和教具的情感促发作用,克服心理陰影,主动愿意创新. 首先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激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初中生讲解“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勇于否定权威”、“五易画风的齐白石”、“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等创新方面的名人故事,同时,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激励初中生树立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其次要运用好评价教学手段,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勇气. 教师对初中生学习活动的不同观点、不同解法等创新思维活动,要给予肯定评判,积极评价,保护初中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再次要运用好情景创设. 教师要搭建与初中生认知相符合,与初中生生活相贴切,与初中生情感相促进的教学氛围.
二、积淀数学解析技能,让初中生能够创新
创新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所持数学解析策略进行统筹考虑、综合提炼的过程. 教师一是要做好数学知识的传授工作. 将相关知识点设置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照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分析,深刻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外延. 二是要做好解题方法策略的讲授工作. 在初中阶段数学解题活动中,解题方法主要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思维方式的引领,结合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教师在关键节点开展启发引领,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径. 如“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y = -■反比例函数与一个y = -x 2一次函数,他们两个图像有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两点.试求出A和B两点的坐标,并求出S△AOB”问题讲解中,初中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要求A和B两点坐标,实际就是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构建成方程组,进行解方程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要进行肯定,引导学生明白函数问题已经转变为方程组问题. 教师并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化归解题思想的特点和本质,使初中生能够从感性上面深刻认知,并设置“四边形ABCD是梯形,AD与BC相平行,并且AB = CD,他们的对角线相交并垂直,如果现在已知AD,BC的长度分别是3,5,试求出AC的长度”案例,进行巩固强化练习,从而提高初中生解题技能和素养,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水平.
三、巧借案例发散特性,让初中生有效创新
数学案例的表现形式多样、解答方法多样,是数学案例的显著特性. 加之数学案例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更是为初中生创新思维活动开展和创新能力锻炼提供了“沃土”. 教师应发挥案例这一特性,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初中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素养. 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章节“如图所示,现在以Rt△ABC的边AB为直径作一个圆,如果现在它与BC相交于E点,CF = AF. 求证:⊙O的切线为EF”讲解中,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解析问题条件,探寻解题方法的探究活动,初中生探析活动后,有两种不同解题观点,一是采用“连接OE,OF,证明△EOF ≌ △AOF,得到∠OEF = ∠OAF = 90°,从而求证⊙O的切线是EF”;二是通过“连接AE,OE,OF,证明△EOF ≌ △AOF,得到∠OEF = ∠OAF = 90°,从而求证⊙O的切线是EF”. 此时,教师对初中生不同解题思路进行评判,向学生指出,第一种是利用了中位线定理,第二种是利用了中线性质,这两种解题思路都正确,只是思维推导的角度不同而已.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注重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思维平台与学习载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班福志,孟宪涛,武朝勇.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2]张岩,李艾秋. 教学质量监控框架构建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3]李伟. 关于新课程中重视数学阅读的思考[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孟燕平. 尝试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5] 宋晓梅. 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6]山丽娜. 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